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愁”这种感情人人都熟悉,但又因人因事不同而千差万别.从我国古代一些名家咏“愁”的诗词来看,他们有的发忧国忧民之叹,有的抒离情别绪之念,笔端往往离不开对“愁”感情的抒发和描写.如何把这种既普遍、又独特,既有特定的内容,又无形无色、无声无味的维恍维惚的感情表现出来呢?古代的诗词家们,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又总是不愿落他人之巢,而力求别具只眼,别开生面.困而他们笔下对于“愁”的描写和抒发,就显得巧思纷呈,新意叠出.  相似文献   

2.
朦胧是一种模糊美,是一种隐约飘渺、寓意难定的风格特征,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风格之一.作为诗歌风格的朦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境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第二,寓意的隐晦性、多义性.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许多诗,由于诗意蕴藉,境象迷茫,脉络婉曲,语言隐秀,因而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古来诗论家以朦胧美评诗者甚鲜。本文拟就境象和脉络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是经过诗人主观色彩的加工,渗入诗人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物象,或者说是“意化了的物象”。它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感染点化而成的。这种感染和点化必须通过特定的事物及其概念(词藻)为媒介。因此诗歌意象选取什么事物,运用什么词藻,是诗歌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由于李商隐的思想、经历和审美情趣的与众不同,他的诗往往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西方美学中有所谓“未完成美学”的范畴,认为好的艺术是诗人与读者的共同创造,诗人总是期待着欣赏者对于作品的加入,把作品未完成的开放式的存在付与欣赏者,最大可能地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欲望,吸引他们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的有一定规范性的自由活动.在中国古代关于意境类型的论述中,有“含蓄”“空灵”“混沌”的提法,在近代则有“朦胧”的提法,都是谈文学作品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这与西方的“未完成美学”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西方文化、哲学、艺术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西古代绘画艺术的对象、方法和立意都有着许多不同。本文从中西方关于绘画名作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古典绘画寻求的是“神似”,追求内在的气韵,多在迷朦的山水中寄托创作者的情致;西方绘画则注重建筑、人体,注重形似,渲染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咏雪诗初探周金声纵然我们曾不止一次看见过雪景,但每当来年再度与她重逢的时候,仍然会禁不住为之砰然心动。因为她太美了!她洁白.如水品,似美玉;她潇洒.悠然而来悄然而去;她无私,默默地装扮着憔悴的大地;她是天使,送来丰年的预兆;她是掸师,给你甜美...  相似文献   

9.
前人称苏轼诗歌长于趣,哲思深邃机趣奔涌,确是苏诗的一大特色。细加品味,其诗趣有多重表现,有的深蕴思理,有的含纳禅机,有的出语调侃,有的韵臻奇妙,均有名篇佳构,享誉文林,脍炙人口。凡此正是坡公超妙才情的自然喷发,是其轶世拔俗的人格风彩的无形展露。这些诗章的幽邃思理和审美魅力,是引人入胜,让人领略不尽的。  相似文献   

10.
诗是最凝练、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精华,诗的格律是由无数诗人的长期创作实践而形成的一套诗创作声律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律的各种要素,使人们在听觉上,视觉上和意念上对诗歌产生综合的美感。平仄及音步的程式能使诗产生抑扬之美,用韵规则可使诗具有回环之美。  相似文献   

11.
春夏秋冬的气候的变化,引起文人各自不同的反应。不同意象的选择受到作家情感、人生境遇的制约,也受到审美情感的和平与强烈所影响。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清和时,所选择的意象相对来说较温馨,而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强烈时,所选择的意象往往力度较强。杜甫的春秋咏时诗通过不同的意象,体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感情。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后村咏怀诗中有非常丰富的诗学材料。首先,评论历代文学,表现出后村对文学的深刻洞察力;其次,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第三,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第四,对自己诗学主张的阐述;第五,对当代文坛提出批评和进行指导。过去研究后村诗论,人们似乎只注意他的题跋文和《后村诗话》,而对他诗歌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诗学理论却很少留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差和疏漏。  相似文献   

14.
许多古代诗歌意境朦胧,作品的优劣,由意象和意境性质决定,而同类意象和意境又存在内蕴上的差异,朦胧意境的创设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由文中所述三种。  相似文献   

15.
张九龄是一位以抒情为主的诗人,在表达自己感情时别具特色的艺术手段的运用,使他的诗显得情致深婉而含蓄动人,不少篇章已成为历来传颂的抒情名作。此外,他的诗中还有不少描写景物的句子。其中,有写皇宫威严的,有写城池雄伟的,有写亭园优美的,也有写寺观静穆的。更多的则是对自然界形形色色景物的刻划和描绘:“数峰湖心出”是写山的;“一水云际飞”是写水的;“疾风江上起,鼓怒扬尘埃”,是写风  相似文献   

16.
朦胧作为当代颇有争议、颇有影响、而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思潮,已有20余年历史。岁月使模糊的逐渐清晰起来。结合朦胧诗代表作,从认识论和美学研究的角度,审视朦胧的特征、表现方法、朦胧美的特质问题,并对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理论上的论述,提出了“真正的朦胧比清晰更精确”的主要理论命题,从而在时代和历史的视野中向人们提出了诸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读《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何立智青年学人周金声编的《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一书,是一部从诗艺审美视角出发,采撷历代诗词秀句,进行诗艺品鉴的编著。综观全书,既显示了编著者对古典诗歌的学识,也体现了编著者对古典诗词的审美个性,在诸多诗歌鉴赏编著中,《品鉴》不失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古典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里所谈的,主要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因现在与入声调有矛盾的为这几种。《诗经》、《楚辞》不论平仄,《元曲》中入声已消失。虽然“五·四”以来产生了另一种体式——新诗,但古典诗的魅力并没有下降,人们对它仍然非常喜爱,特别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近年来,人们的这种爱  相似文献   

19.
当五四文学革命的洪涛在中国汹涌澎湃之际,“诗体大解放”的壮潮,神速、迅猛地冲坍文言旧诗的堤坝,以鲜活灵动的现代白话诗使诗坛色彩为之一新。在这新诗创作、讨论的热潮中,被胡适称为“新诗人”的鲁迅,不仅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等六首被人赞为“全然摆脱了旧镣铐”的新诗,而且还有精辟的诗论。鲁迅早在1907年,就已写成了长篇诗论《摩罗诗力说》,该文近二万字,纵论西方“摩罗”(即“浪漫”)派诗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味"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探讨作为名词的"味"亦即诗味,来寻觅诗味之美.首先论述了味与美的关系,然后选取几种诗味:"淡乎其无味"、 "味欲其鲜",回甘之余味来体会美之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