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在织物柔软性的感官评价中,没有讨论感知模式(感觉模态和触摸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间没有可比性,且评价方法难以标准化.通过让实验者在不同感觉模态(触觉单模态、视觉单模态和触视觉双模态)和触摸方式(捏持弯曲、弯曲按压和平置按压)下感官评价织物样品,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讨论感知模式对织物柔软性感官估值的影响及不同感知模式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感知模式对织物柔软性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的触摸方式对较厚且压缩性好的织物影响显著;而对薄且弯曲刚度高的织物,柔软感估值在视觉单模态和触觉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另外,就任一织物样品而言,全体实验者对其柔软感强度估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织物柔软感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视听服务和新兴触觉服务的相互加持,必将为多媒体用户带来更为极致的互动感受和场景体验.针对音频、视频和触觉信号在物理特征、传输需求、呈现形式等维度上均存在本质差异大的问题,提出音-视-触跨模态通信构架,主要包括触觉信号编码、多模态异构码流传输、跨模态信息重建三个方面.首先,基于用户触觉感知机理介绍当前高效、鲁棒的触觉信号编码方案,为实现信号的压缩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充分利用码流传输的时空特性,提出一种边缘智能赋能下的多模态异构码流传输策略,以满足超低时延、超高可靠、大容量的传输需求;随后,通过不同模态间语义层面的融合及共享,探索智能、完备的跨模态信息重建机制以提升用户的沉浸感体验;最后,指出跨模态通信仍然存在的挑战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视触觉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多感官设计,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利用多感官设计的特点,创建新的思维方式,充分释放出空间的使用功能,使人们与空间得到更好地交流与互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室内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人们对于感官刺激是极其需要的,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视触觉作为一种新兴的感官设计,为室内公共空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感官体验.因此,本论述阐述了视触觉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作用,通过对客观材料及人体生理感受的分析,提出了视触觉的典型表现形式,同时提出了视触觉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手柔性触觉感知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弹性梁有效变形长度控制的柔性触觉感知再现方法,并研制了柔性触觉感知装置.通过在该柔性触觉装置上进行实验,对人手的柔性触觉感知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刚度越大,分辨率越低,随着刚度的增大,相比较的2个物体间需具有更大的刚度差异才能够分辨.当人们触摸物体时,习惯的次数为2~6次,按压频率主要分布在0.3~1.3 Hz.实验点的刚度越大越难记忆.连续感知的正确率要明显高于不连续感知的正确率.本实验方法简单有效,得出的实验结论不仅可用来改进触觉再现装置的设计,而且为触觉再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帮助视觉障碍者以振动触觉方式感知图像信息,设计了一个能自动采集图像信息并将图像轮廓转换为振动触觉刺激的触觉显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摄像头和基于嵌入式系统的8x8振动触觉刺激阵列组成.系统能通过摄像头采集图片信息,提取物体二维轮廓特征,并以顺时针链表形式依次触发振动电机,产生动态振动触觉刺激,让佩戴者通过触觉刺激感知图...  相似文献   

6.
 触觉不仅包含对物理特征的感知,还包括对情感性信息的识别,其信息的整合是人类认识环境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编码不同特征触觉信息的皮肤感受器是触觉信息感知的结构基础;讨论了触觉信息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机制。其中脊髓背角是触觉信息在皮层下水平加工的初级枢纽,躯体感觉皮层是加工触觉信息的主要脑区,且针对不同特征的触觉信息加工,存在相对独立的脑网络连接。本文还探讨了触觉与跨模态感觉的交互作用,揭示了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的神经机制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电触觉实现中刺激电流的模糊选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利用电刺激实现触觉再现中的刺激强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已有的模型和实验研究成果以及人体模糊感知的特性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电触觉实现中刺激电流的脉冲幅值进行选定,从而可根据触觉传感信息对刺激强度进行控制并使操作者有逼真的被接触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触觉临场感。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苎麻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探讨酶柔处理以降低其刺痒感的方法。实验中采用纤维素酶加柔软剂处理苎麻织物,通过正交实验及验证试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织物的减量率,弯曲长度,悬垂系数、经向强力损失率、刺痒感等六个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不同处理工艺能减少纱线的抗弯刚度.织物的弯曲长度和悬垂系数,从而降低苎麻织物的刺痒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注视点一提示一目标"范式,通过空间线索、时间线索、无线索3种方式,对20名被试者的视觉、触觉、视触觉统合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视觉或触觉单通道接受提示及刺激时,空间线索比时间线索更能影响加工处理信息的速度.视触觉统合作用时,空间线索的影响大于时间线索及无线索提示时的影响,即空间线索相对应的反应时长要短,时间线索的影响与无线索提示时差别比较小.本实验进一步说明单通道选择性注意与跨通道选择性注意存在不同的脑信息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气袋式触觉反馈装置难以准确呈现交互效果及同时表征触觉力和触觉面积的问题,开展了气动触觉单元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研究。依据气动触觉单元的几何约束条件建立了静态压力分布模型,类比电路电容放电模型构建了动态压力响应模型。制作了3种规格的气袋触觉单元并进行了特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静态压力分布模型的拟合触觉面积误差为6.94%,中型气袋(14.4 mm×9.4 mm)及以下规格的气动单元响应时间在0.5 s以内。采用中型气袋搭建了躯干触觉反馈系统,并进行了触觉感知实验,通过调节充气限制高度以表征不同的触觉面积,通过改变气袋气压大小以表征不同的触觉力。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其产生的触觉面积和触觉力感知识别率分别为87.25%和89.67%。气袋式触觉反馈单元特性研究为触觉反馈装置的设计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快速感受到触觉面积和触觉力,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