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供应链信息共享度的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度对减缓供应链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整合目前关于供应链信息共享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企业运行数据,对供应链信息共享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宝钢供应链融资平台的运营效率.结果表明,宝钢供应链融资平台综合评价得分达到68.92分,说明宝钢供应链融资平台整体绩效情况良好;其中服务质量指标、运营效益指标、竞争效果指标和平台推广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81.66,74.72,59.98和50.78分,说明竞争效果和平台推广急需加强与提高.并对宝钢供应链融资平台的发展和改进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政府信息共享能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组织间的信息共享对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组织的信息共享能力决定了信息共享的效果.针对目前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评价的缺陷,设计了影响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因素,然后采用传统的测度指标剔除方法与基于权重向量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提出了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政府信息共享的能力测度模型,并用案例证明了该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不完全和主观性的影响,使测度结果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计算环境下供应链信息协同风险具有动态性以及评价指标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基于AHP-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信息协同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云计算环境下供应链信息协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AHP法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权值,结合评分专家的可信度并用未确知理论得到模糊关系矩阵以提高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精度,最后通过实例证实了该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冷供应链能力、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信息化程度以及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生鲜农产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生鲜农产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为生鲜农产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衡量直觉模糊数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及其所表达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以凸组合的形式设计了混合型直觉模糊熵和交叉熵测度;与已有测度相比,混合型熵测度具有更强的区分能力,而混合型交叉熵测度具有自然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直觉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混合型直觉模糊熵和交叉熵测度能够成对设计,互为印证,因而更具合理性;基于不确定性测度的群体决策模型结构清晰,步骤简明,决策结果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信息风险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信息风险评价问题,从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传递和委托代理关系3个方面分析供应链信息风险的来源,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信息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集对分析方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信息风险进行模糊评价,较好地解决了供应链的信息风险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超 《科技信息》2011,(11):43-43,22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是实现供应链优化的基础,本文结合SCOR模型从供应链运营成本、响应能力、柔性、可靠性、企业的运营绩效五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计算出供应链在各个时期的绩效评价结果,结合Markov预测理论的决策支持功能,给出了动态供应链未来的绩效评价结果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属性数学的供应商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起点,它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本文借助供应商的二层指标体系,利用属性综合评价法对某供应商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该实例说明了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而且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有效地评估高速公路网运营风险状况,采用基于交通流的风险测度指标和模糊积分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交通流在高速公路网构件上的动态特性,构建了包括非均匀测度子集、连通性测度子集和抗毁性测度子集在内的路网运营风险测度集合.鉴于运营风险测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ANP)和Choquet积分的路网运营风险评估算法.实证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路网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路网风险管控和全局安全性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分析,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集成层次体系,说明了信息集成的重要性及由此实现业务与组织集成的过程。分析了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服务外包创新模式是企业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服务外包各方为视角讨论了信息集成的可行性,提出了可分离式服务构件的实现途径。该创新模式与实现途径具有降低成本、保证信息安全性、便于集成的特点,可为供应链企业提高集成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等方面还非常薄弱,亟需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以提高全球竞争力。提出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可利用海西加快建设的良好契机,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吸纳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实现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等问题,在分析汽车制造业LLP产生背景及其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LP的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的设计;研究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架构的研究,实现对汽车物流业务体系中零部件采购物流、入厂物流、整车销售物流及售后备件物流信息的整合,实现物流信息平台与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汽车产业链整体效益,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级大型企业全球化制造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运营方式被普遍采用.供应链管理在多个层面上满足了这种变化的需要.供应链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在组织内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各生产环节适应市场要求的决策速度,并强化了供应链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所以供应链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市场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孟小璐  张宁  高大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0):1204-1212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使传统产业能够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下持续发展,预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供应能力、科技投入力度和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建立福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借助灰关联分析法分析各指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利用GA优化SVM,构建GA-SVM预警模型,预测2015-2017年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相比较,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预测精度较高,说明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其预警结果能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警情监测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许娜  张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34(12):1315-1320
为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供应链整体最优,首先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识别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供应链的16个协同影响因素,然后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供应链协同因素的预测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因子对供应链协同系统的动态影响,实现建筑供应链系统协同的动态优化过程和预测预报. 结果表明,该模型技术可以有效管理、协调和控制建筑供应链系统.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基于Web的信息信息系统集成方式;分析了逻辑上分为三层的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以组件体系为基础的中间层;研究了如何构造这个组件体系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网络数据库设计在集成中的特点和服务组件的开发,针对某电力工业局的信息管理系统,论述了系统集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再制造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策略,证明了再制造环境下类似传统供应链中(s,S)策略的最优库存管理策略的存在性.针对订货提前期存在下由于回收产品量信息缺失而造成的理论最优库存管理策略无法实现的问题,进行了产品用户端信息的挖掘,明确了最优策略实现所需的用户端信息.通过实例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s,S)策略在再制造供应链中的最优性和用户端信息共享对库存成本节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的热门事务,它的开发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各类相关企业提供先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向社会化、专业化方面发展。芜湖奇瑞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利用Internet超越时空的能力,将奇瑞与其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紧密连接在一起,熔合为一个共同服务于奇瑞客户的网络扩展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绿色中国战略,系统研究了林业绿色供应链模式,在经济与生态的矛盾交织中探索一条互利共生的发展路径。综合运用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Multi-Agent技术等,探讨绿色共生型林工一体化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系统结构与原理以及运行机制。按照从机制到运作的逻辑顺序,依次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共生关系椭圆轨道模型、多层次结构模型、"三链"共生循环结构模型、5R循环经济结构模型和Multi-Agent运行机制模型等。研究表明,绿色共生型林工一体化供应链是林业产业与生态的共同出路和共生发展的趋势,只有建立绿色共生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的相互促进,绿色中国战略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