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对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进行研究,需要对施工期荷载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荷载的变化特点,建议了施工期荷载随时间或空间变异的概率模型;基于对几种荷载效应组合方法的评述,建议以Wen Y K法为施工期荷载效应组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施工周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首先建立了结构抗力和荷载效应的概率模型,应用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原理,提出了考虑施工期结构各篱工阶段功能函数相关性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浅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靠性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在施工期可靠度的分析对于保证结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的特点,对结构在施工期内的荷载及抗力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及施工期结构的可靠性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中人为错误发生的规律,采用HRA方法模拟了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和模板支撑体系人为错误发生及其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人为错误影响下施工期钢筋混凝土可靠度分析模型,对比了无人为错误和有人为错误影响下施工期结构体系可靠性,井为施工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结构在施工期可靠度的分析对于保证结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的特点,对施工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及施工期结构的可靠性控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施工期保证结构可靠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为了研究施工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构件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模拟分析了施工期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值和徐变值,得到了施工阶段的结构弯矩图;结合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收缩徐变对施工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失效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收缩徐变的施工期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失效概率偏大;收缩徐变对柱端弯矩和梁跨中弯矩影响有利;第2层结构拆模时梁失效概率最大,此阶段梁应进行重点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7.
巴松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i004-i005
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在其全寿命过程结构质量事故中所占比例高达2/3以上,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对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缺乏研究,是引起该阶段工程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应用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进行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其要点是通过对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发生诱因的剖析,建议在可接受的概率水平上,杜绝施工期质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半刚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因素较多.当前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早期破坏的发生,但仍未完全解决早期破坏现象.施工期荷载较重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构发生早期破坏;因此研究施工期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壳牌路面设计应力分析软件的计算,研究了施工期荷载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损伤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西安市及周边地区6个在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期可变荷载进行了调查,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施工期可变荷载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施工期可变荷载的差异,给出了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建议取值,并与相关研究成果和现行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工程施工期可变荷载的调查结果均服从极值Ⅰ型分布或指数分布;结构类型相同的工程施工期可变荷载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统计样本单元划分越细,得到的可变荷载标准值越大;工作面材料堆放越集中,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荷载标准值差异越大;竖向构件施工阶段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期可变荷载值明显大于框架结构,其他阶段2种结构施工期可变荷载值较接近;将一个施工周期划分为竖向构件施工、搭支撑、水平构件施工及拆支撑4个施工阶段,混凝土结构各阶段施工期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建议取值分别为1. 894 kN/m~2、1. 716 kN/m~2、1. 295 kN/m~2、1. 998 kN/m~2。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建筑业,特别是大跨度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大跨度工程实例,阐述该技术在建筑业的具体应用,并重点介绍张法施工中的关键的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工期间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过程中,结构是一个时变结构,结构的抗力是一个随机过程,荷载也具有与使用期不同的特点,所以有必要研究施工期间结构的可靠度.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活荷载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考虑了抗力在施工期间随时间增长的特性,研究了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了算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切实可行,对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频发,如何有效地保证安全稳定是施工期结构的关键问题.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将每个施工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采用离散性时间冻结的方法,建立了施工期结构分析的计算模型,提出了施工期结构内力分析的相应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两个施工周期内,其内力较小,在这个阶段施工期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在第三个施工周期内,当...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其具有涉及内容较多,知识覆盖面较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从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入手,阐述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3种改进方法,应用后表明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施工阶段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统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便于现场施工组织和安全检验,针对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建立了一个包含了基础刚度与施工模板支撑薄弱层参数的统一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底部楼层承担的施工荷载随基础刚度降低而增大,当基础刚度降低到相当于0.5倍楼板厚度时,最大施工荷载比率会超过刚性基础条件下的最大施工荷载比率约3.2%;施工模板支撑薄弱层导致其上楼板承担的施工荷载增大,其下楼板承担的施工荷载减小,变化幅度约4.3%。因此,施工阶段必须考虑到基础刚度与模板支撑薄弱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护材料——钢丝网增强混凝土,并优化了其结构参数。以混凝土为基体材料、多种规格的钢丝网为增强材料,设计了多种层间距,研制了多种钢丝网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通过试验分析,比较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对其静态抗压、抗弯、抗劈拉性能以及动态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直径0.5 mm、网格边长3 mm和层间距5 mm的钢丝网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成本较低,是本试验中最优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火灾发生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的重要性,列出了检测重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火灾后的现场勘察情况,论述了过火构件烧伤深度的检测方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雷直击建筑物时,流过结构钢筋的雷电流将对室内的电子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对结构钢筋体内电流分布的分析,这是研究雷直击建筑物时室内电磁暂态过程的基础。在简单回顾雷直击建筑物时结构钢筋体内电流分布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三种典型的结构模型进行了电磁暂态分析,得到结构钢筋体内的电流分布。同时,利用冲击大电流发生装置,对这三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对比性的模拟试验,计算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8.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are in great dema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safety control challenges. One major issue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distributions, especially the maximum slab load, of structures under construction, which is time dependent. Previous methods were mainly targeted to specific examples, providing specific solutions without addressing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finding general solutions for load distribution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cept of a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is used here to parameterize the main geometric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for generalized assessments of load distributions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maximum slab load for 20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horing/reshoring schemes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ditional simplified method may underestimate or overestimate the maximum slab load, depending mainly on the shoring/reshoring schem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pproach was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assist construction engineers to estimate load distributions to assure saf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