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洋参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西洋参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筛选出了质地疏松、生长快的愈伤组织无性系;将该愈伤组织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经多次传代、筛选获得了分散程度好的高产西洋参悬浮细胞系12-1。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工艺体系:温度(24±1)℃,pH值6.0,生长周期是25d,培养4d后再换液继代一次,培养20d后补料。细胞悬浮培养结束后,细胞的生长量及人参皂甙含量分别达到23.65g/L和677.25mg/L。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试验论述了不同愈伤组织年龄和接种量对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接种年龄及其最佳接种量;分析了培养方式和转达对细胞悬浮培养影响的原因,确定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方式及转速;阐述了在美国VirTis公司生产的OMNI-CULTUREBENCH-TOP-2L发酵罐中,进行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的结果。描述了西洋参细胞在发酵罐中的生长曲线、培养液中Do变化曲线和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为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条件最佳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3.
银杏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银杏组织培养现状,找出银杏组织培养的规律,概述了利用银杏的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花粉培养、胚及其发生的培养、毛状根培养等组织培养手段进行银杏种质保存及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弄清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步骤的关键酶,利用原生质体、雌配子体细胞和花粉获得体细胞胚,建立起一个将胚长成植株的体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从红豆杉(Taxuschinese)的嫩茎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探讨了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和平板培养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所实验的3种培养基(MS,B5,White)中,虽然都能诱导红豆杉幼茎产生愈伤组织,但以MS培养基较好,其中MS+2.4-D1mg/l+NAA0.5mg/l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8%.MS和B5液体培养基均可作为红豆杉单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普通平板培养法培养红豆杉单细胞的植板率只有0.03%,有待改进其它平板培养法  相似文献   

5.
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中的化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把太白米小鳞茎基部0.1~0.5mm处横切口,接种于MS附加激素的培养基上,小鳞茎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切割愈伤组织经团体继代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能得到大量太白米细胞培养物.  相似文献   

7.
8.
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以胡萝卜子叶、下胚轴和直根形成层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建立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胡萝卜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和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的理想外植体;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是1.0mg/L2,4 D+0.5mg/LKT;细胞悬浮培养细胞最佳起始密度为1.125×104个/mL~2.325×104个/50mL时,7d~9d为对数生长期;继代培养4代~5代时,可得到稳定的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9.
玉米根尖和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培养及悬浮率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幼根根尖和成熟胚都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水解乳蛋白下,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初始愈伤组织皆为白色,瘤状,透明,外软内硬,易分化成植株的非松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的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将西洋参悬浮细胞在含8%蔗糖昀西洋参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天,然后经过10%DMSO+8%萄葡糖的冷冻保护剂处理,以4℃(60min)、0℃(30min)、-20℃(2h)、-70℃(30min)的降温程序处理,最后投入液氯中,西洋参悬浮细胞可以生长为愈伤组织,且愈伤细织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根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实验,发现2.0mg/L 2,4-D 0.5mg/L 6-BA适合西洋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在MS 2.0mg/L 2,4-D 0.5mg/L 6-B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而在NB 2.0mg/L 2,4-D 0.5mg/L 6-BA培养基上细胞培养物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较高,分别占干重的1.40%和0.24%.  相似文献   

12.
摘要: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及小区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木霉菌株,并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HB20111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9.33%;菌株HB20111对西洋参立枯病的小区效果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年拌种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71.81%、33.54%和92.75%;第2年蘸根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91.04%、158.06%和1 369.34%;菌株HB20111的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单侧分枝,其他形态学特征同深绿木霉(T. atroviride)一致,ITS序列与T. atroviride同源性达100.0%,将菌株HB20111鉴定为T. atroviride。HB20111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生防效果高,有望替代化学杀菌剂应用于西洋参种植中。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秦巴山区的生态特点,对影响西洋参栽培中的质量和产量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探究健康和患锈腐病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和可培养菌株分离,以期为西洋参锈腐病发生机制及防控提供参考。利用传统分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和患锈腐病西洋参的根际土壤,探究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经由传统分离技术合计得到24株细菌和25株真菌,优势菌属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健康和锈腐病土壤中细菌群落均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门(Proteobacteria)为主;患锈腐病组有所降低的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大幅上调的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健康和锈腐病土壤内所含的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被锈腐病感染后有所上调的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被孢...  相似文献   

15.
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外植体在MS+2,4-D2.0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生长速度快、离散性好、适合于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2,4-D2.0mg/L+CH300mg/L的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振荡培养,经3~4次继代,即可建立起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的形状为长形、椭圆形、圆形和“月牙”形。  相似文献   

16.
文山地区应对三七技艺文化和三七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发、利用,借以凸显三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同时,应将三七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提纯三七文化元素,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文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名片”,使其能在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2.4L搅拌式反应器对人参细胞的培养生长与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细胞3个生长时期的持续时间与接种量、初始营养浓度、营养流加情况及培养条件(如温度和溶解氧等)有关;分批培养和流加培养时的最大细胞得率分别为12g/L和35g/L(细胞干重);细胞的皂甙含量在旺盛生长期快速上升,并保持增长至衰退期前期;干细胞中最大的皂甙含量达60~70g/kg;随着细胞的生长,培养液的电导值从8000μS以上下降至600μS以下,细胞自溶后逐渐回升.另外,培养后期部分细胞颜色变红,但没有发现颜色转变对皂甙含量造成影响.培养液的电导可以作为判别培养状态的指标之一,用于指导培养控制及终止培养操作.细胞的收获时间应在衰退期的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