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巍 《科技信息》2012,(34):I0013-I0013
本文以小说《千亩农庄》为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索了女性身体与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以及人类贪婪的欲望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伤害,以期唤起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之间应如何和谐相处,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薇拉·凯瑟童年生活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生活给薇拉·凯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最终使她成为热爱自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作家。她的许多拓荒小说都表达了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通过《啊,拓荒者!》中的亚力山德拉的故事,可以看出小说中蕴含的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指出《还乡》反映了哈代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论述小说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的性格和自然的特征相融合,和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不谋而合;人和自然的相互交流蕴涵了了生态批评的主体间性思想;颂扬人的简单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态批评的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探索D·H·劳伦斯的代表作《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复杂关系,指出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和女性对男性的对抗两个主题层面的书写,表达作者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洽、向往自然和谐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靳慧 《科技信息》2012,(30):13-13
生态文学批评从生态学的角度解析文学作品,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探讨小说《小王子》中的生态人文关怀,呼吁人类尊重自然,只有两者和谐相处才能共赢。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讲述了奴隶制的历史创伤给黑人女性生活带来的隐痛。小说借用哥特式的写作手法,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黑人女性来说,要想克服种族主义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并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必须坦然面对本民族的历史及自己的过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
赫斯顿的小说《她们眼望上苍》具有特殊的黑人艺术和黑人美学价值。作为20世纪黑人女作家的先驱,赫斯顿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叙述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索了女主人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奴隶叙事的巅峰之作《宠儿》里面充满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碎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叙事使得文本的主题指向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碎片性叙事,莫里森对文本中的灵魂人物宠儿完成了身份的解构。任何叙事都是制造人物身份。莫里森对宠儿身份碎片化的解构,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得以还原,身份得以建构。碎片是对个人以及整个族群命运的隐喻,是对一段血腥、荒谬与黑暗的历史的隐喻。建构,目的就是为了修复那段被中断,或被改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对女性和环境的描写说明了女性和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男性家长制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失去生机的必然性。小说说明只有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的两性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的《秀拉》描述了一个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种族问题等诸方面都饱受压迫与歧视的“底层”黑人社区,小说消解了善与恶、生与死、男性与女性、个人与社区、现代与传统等二元对立,使读者抛却传统期待,进入复杂的小说世界。作品置于被颠覆的“底层”社区,揭示被边缘化的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桎梏中展示的艰苦与顽强,探讨其如何颠覆男权统治,冲破道德藩篱,从而建构起黑人女性的“荣誉”。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小说《熊》中的人文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科技信息》2007,(24):456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文本小说《熊》,以期展现福克纳注目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视野,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独到的人文关怀,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崇高理想,同时也给当代人如何解决环境危机,重塑人文精神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追求整体和谐与生命解放,反对压迫。生态女性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本文旨在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海明威在《雨中的猫》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建筑风格。绿色建筑便成为了建设业界力捧的“宠儿”。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在小说《袋鼠》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认为大自然是美的象征,它以自然神力昭示着人类的心灵和理想,确认和张扬着主体价值。书中对自然展开书写、对自然之子进行刻画、对黑暗之神深入阐述,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根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该尊敬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生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塞丝在中国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是具有强烈母爱并且具有坚定反奴思想的黑人妇女形象,本文分析了《宠儿》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和塞丝人生遭遇,从爱与被爱的角度对塞丝这一角色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生态预警小说《使女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科技信息》2010,(34):I0143-I0143
本文通过对阿特伍德的生态预警小说《使女的故事》的剖析,深刻揭露了人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支配下,肆意破坏自然后自食丧失生存环境的恶果。阿特伍德通过小说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呼吁人类重新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轨道上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析了《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的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小说《鹿鸣》着力展现了一个鹿类有灵、万物有灵的灵性世界;当以林明为代表的人类在对其灵性加以呵护时,彰显出人类伟大的理性;同时他以宗教般的情怀,实践着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希冀回归人类精神栖息的诗性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