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小的黑洞     
《世界科学》2008,(6):47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天文学家发现了直径大约只有15英里的黑洞,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黑洞。天文学家认为,恒星要形成黑洞的质量下限约为1.7~2.7个太阳质量之间。之前发现的最小黑洞大约是6.3个太阳质量,高于理论下限。而此次发现的黑洞只有3.8个太阳质量,这为更小黑洞的猜想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黑洞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可称得上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破坏分子”,其内部的环境恶劣到不适合任何生物居住。近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一名宇宙学家却颠覆了黑洞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发表了一套完全相反的理论.即超大黑洞的内部也许存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甚至还表示,若超大黑洞中真有生物的存在,那么他们一定已经进化成宇宙星系中最先进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许梅 《科学》2004,56(6):45-45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4,183(2461):14报道,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喷射出物质和能量汹涌喷流(jets)的源泉。最逼真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当黑洞旋转时.将环绕着它的磁场扭绞得非常紧密.以至于当这种磁场松卷时就向空间喷吐出大量粒子达数十万光年之遥。天文学家们已探测到从数千个被称为强射电类星体在射电波段发射出的喷流,但对于被认为是由十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提供能量的喷流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天文学家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认为,除了质子间和超对称粒子间的碰撞外,导致产生反质子的基本粒子现象,还有微型黑洞的蒸发。黑洞是相对论预言存在的具有极大重力甚至连光都无法逸出的天体。比太阳重数倍的恒星演化到最后,在发生超新星爆发的同时会产生重力收缩,最终形成半径只有数千米大小的黑洞。在银河系和其他许多星系的中心可能都存在巨大的黑洞。由于黑洞不能直接看到因而无  相似文献   

5.
正十几亿年前,数以百万计星系之外的一对黑洞发生了碰撞,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彼此环绕盘旋了亿万年,在每一次旋转中越转越快,不断地拉近它们之间的距离,直到相相隔几百英里速度接近光速时,释放出令整个宇宙颤栗的巨大的引力波能量。在这一瞬间,时空变得扭曲起来,就像一锅沸腾的水,两个黑洞也在这瞬间合并为一,发射出比宇宙所有恒星的能量加起来还强一百倍以上的巨大能量。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黑洞,新黑洞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6.
<正>宇宙中谁最"自私"?也许非黑洞莫属,它似乎永远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共存共生。不过,如今发现的两个黑洞却对此说"不"!黑洞是不台群的:它们不但从环绕的恒星那里吞噬气体,而且根据理论,它们还会将另外一个相对弱小的黑洞"赶"出自己的家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天文学家却在一个星团中,发现了两个独立的黑洞!非典型星团所有银河系中的星团都是很久以前形成的,短命的大型恒星死亡而变成了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比星团内任何一颗仍然发光的恒星都要大,因此会下沉到星团的中心处。在那里,较为强大的黑洞会利用其巨大的引力将其他黑洞一一驱逐到偌大的星系空间,以保证在一个星团中只有一个黑洞系统。因此,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是,一个典型的球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11):1307-1314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中等质量黑洞被发现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黑洞。科学家认为,新发现的这个体积中等的黑洞将能够最终为揭开宇宙中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新的线索。 黑洞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宇宙天体,每个星系里都有它的身影。天文学家之所以对黑洞感兴趣,是因为对黑洞的了解有助于揭开星系形成之谜。科学家早已经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发现了不少黑洞,其中一些属于庞大无比的重量级,其他的则属于不大起眼的轻量级,可是却没有中等大小的黑洞。一些天文学家怀疑,这其中一定还有一个环节没有被发现。最近,美国天文学家终于在…  相似文献   

9.
在宇宙早期形成的黑洞被称为原初黑洞.原初黑洞反映了宇宙早期的结构,研究原初黑洞将加深我们对早期宇宙演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将有关原初黑洞的理论计算结果和相关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有效地对相关理论模型加以限制.因此原初黑洞在理论和观测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形成原初黑洞的机制有多种,本文将主要介绍大幅度密度扰动产生原初黑洞的机制."Carr-Hawking"塌缩模型被相关文献广泛采用.该塌缩模型认为原初黑洞的质量近似等于塌缩区域进入视界时的视界质量.但是,近年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临界塌缩模型更加合理可靠.在临界塌缩模型中,原初黑洞的质量应由临界质量关系给出.本文首先介绍大幅度密度扰动塌缩形成原初黑洞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初黑洞的形成条件、原初黑洞的质量、形成时间及其寿命等;然后介绍原初黑洞丰度的计算以及如何从暴涨模型的结果计算原初黑洞的丰度.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09,(9):53-53
据美国杂志网站报道,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仅发现两种质量各异的黑洞,一种是质量较小的黑洞,另一种则是超大质量的黑洞。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猜测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一定存在,但是极为罕见,因此直到现在他们才发现一个这种黑洞。  相似文献   

11.
黑洞幻想     
黑洞的形成、碰撞、蒸发正在用来验证爱因斯坦理论的结果,并用来孕育新物理学.这些研咒已在理论家的脑海和计算机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芝加哥,当人们谈论黑洞时,人人都知道有个钱德拉(Chandra)的故事。这位来自一座嘈杂小乡村的钱德拉,在1966年驱使基普桑(KipThorne)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并很快地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此后,桑在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了一名广义相对论专家。桑在芝加哥停留的目的是为了见到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人们通常称他为钱德拉─—钱德拉塞卡在1995年去世,享年84岁。桑拜访…  相似文献   

12.
黑洞热力学     
黑洞物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1970年以前,黑洞物理学主要研究黑洞的运动学和动力学.1970年起,霍金(S.W.Hawking)、贝肯斯坦(J.D.Bekenstein)等在黑洞物理学中引进热力学,不久,霍金等又在黑洞物理学中引进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这些年来,由于许多人的大量而出色的工作,形成了黑洞热力学和黑洞量子力学这两个分支.黑洞热力学和黑洞量子力学是现代黑洞物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历史还不到十年.本文试图对黑洞热力学作一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黑洞相撞     
《大自然探索》2011,(3):9-9
天体物理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成功模拟了迄今最极端的两个黑洞相撞:其中—个黑洞的质量是另—个的100倍。科学家说,当发生两个黑洞碰撞的现实情况时它们的质量不可能一样。当两个星系相撞时,它们各自包含的黑洞就可能发生碰撞,两个黑洞的质量比有可能从2比1到100万比1,两者将互相坠入对方,通过辐射引力波而失去大量的轨道能量。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们预测在银河系中心存在数以万计的黑洞,这些黑洞的存在可能会对天体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天文学家预测在银河系的中心潜藏着一群黑洞。如今,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这些黑洞。科学家们了解到,在星系中心有一个质量超大的黑洞,它比太阳大数百万倍,周围簇拥着质量不等的较小黑洞。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普通恒星及其塌缩后产生的残骸——中子星和白矮星等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8,(5):47
最近,日本和芬兰的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宇宙黑洞。该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80亿倍,比之前发现的最大质量的黑洞还要大6倍。在这个黑洞周围还有一个较小质量的黑洞高速环绕旋转。  相似文献   

16.
黑洞(这一奇异的宇宙真空吸尘器,通常是当恒星体积坍缩到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时形成的)多年来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所认识的最简单而同时又是最混乱的天体。说其简单,是为其性质仅是由质量、电荷及角动量这三个量决定的。说其混乱,是因其具有比宇宙中任何已知天体都高的熵(内在混乱的统计量)。从七十年代初以来,科学家们对黑洞熵的物理意义一直感到迷惑不解,当时剑桥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确认:既然黑洞辐射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最近说,他们已经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小的黑洞,它就位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其质量不超过太阳的4倍,直径仅24000米(只相当于一个大城市),因此堪称“迷你黑洞”。不过,就算这么小的黑洞,其巨大的引力也足以把任何一个靠近它的人拉伸成一根“意大利面条”。科学家推测,这个微型黑洞的力量恐怕要比位于星系中央的那些大型黑洞还强大。  相似文献   

18.
黑洞吸积     
谢懿 《世界科学》2005,(7):28-30
黑洞通常是因为聚拢周围的气体产生辐射而被发现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吸积。当吸积气体接近中央黑洞时,它们产生的辐射对黑洞的自转以及视界的存在极为敏感。对吸积黑洞光度和光谱的分析为旋转黑洞和视界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数值模拟显示:吸积黑洞经常出现的相对论喷流部分是由黑洞的自转所驱动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的情景。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正在被黑洞吞噬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前沿     
正黑洞吸积流风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被发现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黑洞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宇宙中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黑洞周围的气体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朝黑洞下落,形成黑洞吸积盘。吸积盘会发出强烈的辐射和物质外流,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中拍到的辐射就是源于吸积盘。黑洞吸积是研究活动星系核、伽马射线暴等重要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