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奥氏不锈钢(1Cr18Ni9Ti)在硼酸缓冲液中,在柠檬酸三铵、硫酸亚铁铵和添加剂的存在条件下进行彩色化的环保配方,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着金黄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讨论了影响着色的因素,试验表明,用电化学方法所得到的不锈钢着色膜光亮美观,呈金黄色。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不锈钢着色工艺的光亮性、均匀性、牢固性及重现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分析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实验表明:预处理是解决不锈钢着色的色膜均匀、光亮、牢固性的关键,而色膜的耐磨性则取决于正确的坚膜处理。色膜的重现性,除与上述各因素有关外,依据电位配色的原理,选择促使具有明显起色电位的添加剂至关重要。这样,不仅使不锈钢色调的重现性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提高了染色膜的质量,加速染色膜的形成速度,为不锈钢着色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工艺能获色泽有十几种,并可随意选择。膜层并具良好的耐磨损、抗污染、耐腐蚀不变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着色的电化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性质、控制因素以及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的关系。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氧化物膜厚与着色时间以及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之间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着黑色工艺及着色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不锈钢着黑色溶液的组成及工艺参数:NaNO3 67 g/L,NH4NO3 67 g/L,MnSO4 70 g/L,H2SO4 250 mL/L,CrO3 40 g/L,添加剂A 20 g/L,添加剂B 40 g/L,光亮剂钼酸铵1.5 g/L,着色时间8~10 min,着色温度95~100 ℃.讨论了该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对黑色膜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着色发黑的可能机理是不锈钢基体的溶解形成大量的Me2 (Me代表Fe,Cr,Ni),金属溶液界面上的Me2 与Cr3 水解形成合金氧化膜沉积在基体表面上.电镜扫描和能谱结果显示膜层的厚度约为0.5631μm,膜层为块状结构,着色膜主要成分是Fe,Mn和Cr等元素,表明着色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几种阳极氧化铝的电解着色及其工艺条件对色调的影响.普通硫酸阳极氧化铝经 Cu-Ni混合浴交流电解着色获得红色氧化膜,色调几乎不受工艺条件影响;着色膜经磷酸交流电解处理,结果原色膜色度变纯,鲜艳度增加;稀硫酸阳极氧化铝和磷酸改质阳极氧化铝经以镍为主盐的混合浴着色,得到不同色调的多种颜色,其中以稀硫酸阳极氧化铝的多彩效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铜表面氧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铜工艺品的表面氧化膜及古铜色的着色过程,分析了试液成份,着色时间,着色温度,溶液酸度等对着色过程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立杰 《科技资讯》2015,13(1):75+77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特点,目前已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及建筑装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机理及彩色不锈钢的显色原理,介绍了目前不锈钢化学着色的研究现状和着色方法,由于在着色方法上大多采用INCO法,此法虽工艺简单,成本经济,但着色温度高,颜色重现性较难控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所以不含铬的绿色环保型着色法是当今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传经化学着色配方成分的方法,研究了ICr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新工艺。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铬酸-硫酸系化学着色液中添加少量H3BO3和羧酸钠,可有效地改善膜的均匀性,添加二阶锰离子显著提高膜的色彩饱和度,加入微量混合稀土元素可大大缩短着色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着色法从K2Cr2O7溶液中获得了各种色泽的不锈钢氧化色膜,对不锈钢着黑色膜的时间拓宽控制条件和色膜抗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化学着色过程中彩色不锈钢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位与时间关系的测定结果,以及彩色不锈钢颜色与着色电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报告了添加剂硫酸锰及钼酸铵对该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16L与316LN两种不锈钢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两种材料的钝化膜半导体特征,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316LN不锈钢的钝化膜结构以及N元素在钝化膜中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高温高盐环境中,两种材料形成的钝化膜都为n型半导体;316LN不锈钢形成的钝化膜耐点蚀性能更好,其钝化膜内缺陷浓度更低,N元素会在钝化膜中富集。最后利用点缺陷原理对316LN钝化膜的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1Cr18Ni9Ti合金表面沉积氧化铈陶瓷薄膜,经过900℃下100 h的高温氧化实验及金相分析发现,氧化铈薄膜可显著降低合金的氧化增重和氧化膜剥落量,促进试样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氧化膜,大大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电沉积参数为25 V,60 s时,沉积的薄膜抗高温氧化性能略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高分子涂膜的润滑性能,本文对低碳钢、不锈钢和铝板的拉深试验,均采用机油、氯化石蜡、高分子涂膜三种润滑剂。对比各项指标可以看出:高分子涂膜的润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颜色光学原理,探讨不锈钢和氧化物薄膜的物理参数对相消干涉的影响,并介绍了彩色不锈钢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奥氏体不锈钢自发钝化膜非常薄,在一些特定的阴离子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而破坏,而且不锈钢仅有金属光泽,颜色过于单调.采用再钝化实验工艺使金属表层生成一层化学转化膜,不仅能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还能利用对光的干涉作用使金属表面呈现不同的色彩.本文利用酸性化学着色,把经过再钝化的试样和未经过再钝化的试样浸入FeCl3溶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全面腐蚀和点蚀结果均表明,经过再钝化的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未经过再钝化的试样.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304 stainless steel, niobium was electrodeposited on its surface in air- and water-stable ionic liquid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bare and niobium-coated 304 stainless steel were evalu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 a simulat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obium could be electro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304 stainless steel from ionic liquids, and a smooth and strong chemical inert compound film was obtained on the surface of 304 stainless steel, which was mainly composed of NbO and Nb2O5. The thin composite film acted as a barrier and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304 stainless steel in the PEMF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耐热钢高温抗冲蚀磨损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行设计的气流喷砂式高温冲蚀磨损试验机对304和310s耐热钢进行了高温冲蚀磨损试验。对比了2种材料的抗冲蚀性能及其磨损机制。比较分析了温度、冲蚀角度和试样表面氧化膜等因素对冲蚀磨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10s钢的耐冲蚀磨损性能优于304钢,试样表面氧化膜在400℃时抑制了磨粒对试样表面的冲蚀,磨粒对试样表面的微切削是2种材料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