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晶体学理论出发 ,将多晶体看作是具有不同取向的单晶集合体 .认为单晶体各个滑移系的开动相互独立 ,从而简化计算模型 .同时利用从实测极图分析得到的三维晶粒取向分布函数作为权函数 ,对多晶织构圆板深拉延后径向应变进行平均化处理 ,得出薄圆板法兰部分的径向应变沿环向呈不均匀分布 ,其峰值个数及位置同已有实验结果相一致 ,表明模型正确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刚石离子注入改性研究,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而有关离子注入改善人造多晶金刚石耐磨性的研究,迄今未见报导.我们从1982年初开始进行离子注入改善人造多品金刚石耐磨性的研究.选用的试样是工业上用于修磨砂轮的人造多品金刚石修整笔(下简称修整笔),离子注入后和未注入的试样均在碳化硅砂轮上进行干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以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热氧化钝化,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以及碘酒钝化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稳定性,通过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对采用这三种钝化工艺的单晶硅片,多晶硅片以及物理提纯硅片在暗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的少子寿命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效果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碘酒钝化效果好,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和热氧化钝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利用气相法得的金刚石薄膜多为晶膜,性能远不如天然金刚石,严重地影响了它在光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控制合成条件,实现金刚石薄膜的均匀定向生长是目前金刚石薄膜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工作利用电子促进HFCVD技术成功的得到了织构生长的金刚石薄膜,研究了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中钨丝温度为2000℃,CH4/H2浓度0.4—2%,基片温度控制在750-900℃,基片与钨丝之间加偏压130V。对合成的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SEM1000B—2)观察薄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为的0.8%,基片温度为870℃时,晶粒晶形好,样品上金刚石颗粒已经连成了薄膜,每个晶粒顶部呈现和衬底平行的(100)面。CH4浓度高时,晶性变差,呈粗糙的球状多晶状。基片温度过低时晶形较差。温度过高因相变和气化不能成膜。基片温度在850℃-900℃范围内可连续成膜。加衬底偏压可以提高基底表面能和降低原子团界面自由能,因而可以促进成核。综上,我们利用偏压促进成核HFCVD技术,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了织构生长金刚石薄膜,为揭示其外延生长机理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人造多晶金刚石聚结体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断裂是PDC的主要磨损机制.杂质降低人造金刚石的强度,从而降低聚晶的耐磨性.粗颗粒的人造金刚石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含有粗颗粒金刚石的PDC的耐磨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人造多晶金刚石聚结体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断裂是PDC的主要磨损机制,杂质降低人造金刚石的强度,从而降低聚晶的耐磨性,粗颗粒的人造金刚石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含有粗颗粒金刚石的PDC的耐磨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CVD金刚石薄膜的织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法分析CVD金刚石江膜的不同织构,分析表明,高的多重性因子使得{110}面织构有更高的出现概率,具体分析了{221}面织构出现的孪生机制,强调了织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先进织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作者之一提出的烧结多晶金刚石的粘结机理及含硼金刚石能够耐高温的理论模型,我们以黄金刚石粉为原料,使用粘结能力强的含钴溶液、硅和硼做粘结剂,采用高堆积密度的金刚石粒度配比的方法在DSO_(29)B型压机上制得了性能优良的多晶金刚石。它的耐磨性与抗氧化性均好于一般方法生产的烧结多晶金刚石,且在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分析了GaAs多晶料表面杂质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对后续单晶生长的影响,明确了多晶表面清洗工艺的重要性,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杂质的清洗方法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晶表面清洗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酸性清洗液还是碱性清洗液,都能达到去除GaAs多晶表面杂质的目的;Ga和As各自的氧化物在酸、碱溶液中溶解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利用不同清洗液清洗后,多晶表面的光亮程度;从安全性和环保性角度来看,碱性清洗液是清洗多晶料表面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用X射线织构仪测定了TiNi和CuZnAl合金的母相奥氏体、产品相马氏体的极图,计算了测定极图各自的位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表明,TiNi合金奥氏体具有一个弱的织构组元{4,0,3}〈0,1,0〉和一个α纤维织构,TiNiCu合金马氏体有6个主要的织构组元;CuZnAl合金奥氏体织构是一个纤维织构,其纤维轴为〈1,1,0〉平行于轧向,位向密度沿纤维轴从{001}〈1-10〉到{111}〈1-10〉扩展,在位向{001}〈1-10〉附近,获得最大位向密度为26.9。CuZnAl合金马氏体有10个主要的织构组元。从奥氏体与马氏体的织构分析发现,两者织构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奥氏体的织构组元对应多个马氏体的织构组元,此结果符合马氏体形成自适应形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自支撑金刚石薄膜,用X射线衍射测量了薄膜织构,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薄膜显微组织。发现金刚石薄膜的织构为{110}、{111}、{112}和{221}等纤维织构。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比较致密并且晶形比较完整,不同生长因子对应不同立方体-八面体几何形状。分析和讨论了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工艺参数如衬底温度和甲烷浓度对其织构和显微组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织构多晶体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预测织构板材深冲制耳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立方金属中重要织构组分的基本制耳行为.结果表明,本方法优于传统的预测方法,采用制耳程度指数可较好地定量表示制耳倾向大小  相似文献   

14.
对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多晶金刚石薄膜在N离子注入前后的场发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同一工艺条件下的淀积的多晶金刚石薄膜样口的发展射特性在离子注入前有较大的差异,离子注入后金刚石石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差异基本上得到消除,而且在高场下发射电流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场发射特性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邻近于旋转超导环的检测线圈的响应对外磁场的依赖性,经研究发现使用不同的冷却方法,探讨线圈中得到的熔融织构样品的响应ε也不同,响应ε的数值随冷却条件的突变而突变,而ε的突变由环状样品内的磁通跳跃所确定。  相似文献   

16.
织构化的铝合金表面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精密加工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加工出不同的织构,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表面织构形态对试样动压润滑、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织构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摩擦学特性。条纹状织构深度越深,动压润滑效果越好,摩擦系数越小,磨损深度越浅;当网状织构夹角由小变大时,试件表面摩擦系数呈现抛物线变化,磨损深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硅片力学行为与表面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M20金刚砂研磨使硅片表面产生损伤和微小裂纹,研磨硅片在常温工艺中容易破碎,机械强度较低;在高温工艺中容易弯曲或翘曲,抗形变能力差.研磨后化腐30μm左右可使强度提高1倍多,达到材质固有强度,高温弯曲度变化降到磨片的1/4~1/3.研磨片表面7~8μm的微腐也可使强度提高到材质强度的70%~80%,弯曲度变化降到磨片的1/2~2/3.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原理、模型及作用,以及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几种制备方法:化学镀加电镀、真空物理气相沉积镀、化学气相镀、真空蒸发镀、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并对各种镀覆方法的镀覆特征和应用效果作了比较.从应用情况看,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和低温电镀均可以显著提高工具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介绍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原理,模型及作用,以及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几种制备方法:化学镀加电镀,真空物理气相沉积镀,化学气相镀,真空蒸发镀,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并对各种镀覆方法的镀覆特征和应用效果作了比较,从应用情况看,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和低温电镀均可以显著提高工具寿命。  相似文献   

20.
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真空蒸镀法在金刚石镀覆Ti层,并经扩散处理使金刚石表面形成TiC膜,实现了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TiC的存在,利用XPS定量分析验证了在金刚石表面碳原子与钛镀层之间的反应模型,经表面金属化的金刚石烧结体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金刚石与粉末合金界面上的结合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