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了一套由光伏直接驱动压缩机制冰蓄冷的空调系统,在典型多云天气下对压缩机运行稳定性及系统蓄冷供冷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光电转换效率为10.99%,光伏逆控一体机的平均逆变效率约为96%,经逆变变频后三相电压、电流的最大不平衡度约为0.75%和1.99%;当瞬时辐照度大于111W/m~2时,系统压缩机即可正常启动且稳定运行,系统性能系数为0.232.系统在白天工作9h进行蓄冷,可以在夜间为26m~2房间供冷7.4h.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伏空调系统在不同供电模式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市电供电、电池板-蓄电池联合供电、蓄电池单独供电模式下系统的供热性能,研究发现市电供电模式下系统效率为3.7;蓄电池单独供电模式下系统效率为3.57;电池板-蓄电池联合供电模式下系统效率为0.38.  相似文献   

3.
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经济性,指出了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有助于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溶液除湿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应用太阳能光伏再生的方法.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从而再生除湿溶液,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再生过程所需的能量.对光伏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原理与系统流程进行了介绍,建立了除湿再生部分的模型,对各部分进行了质量能量平衡的分析,并将新方法与传统光热再生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新方法减小了高环境湿度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稳定性;新方法减少了系统对环境的污染;与有热回收的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性能与之相当,与无热回收的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系统性能高出20%以上,在太阳辐射不足的情况下,新方法的再生性能可达到传统热再生方法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结合行业内相关标准和规范,综合考虑光伏水泵系统的损耗,构建系统功率配比模型,以云南昆明地区为例得出光伏阵列容量与水泵功率的配比范围,并通过PVsyst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配比范围内光伏水泵系统的系统能效大于50%,供水保证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直驱风电系统的并网性能,在直流母线电压端并入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分析了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直驱风电系统模型,设计了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并网变流器,抑制风机功率的波动以向电网输出平滑的功率.在电网电压跌落时,使直驱风电系统安全实现低电压穿越,并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撑.利用依兰风电场18#风机实际输出功率作为控制对象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加入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可以改善直驱风电系统的并网性能.  相似文献   

7.
胡坤  季晨光  蒋浩  潘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606-13612
为解决传统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基于机械动力学理论和磁力传动技术,对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的运动模型和耗能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复杂的非线性机电耦合关系问题,以永磁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带式输送机离散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同步旋转坐标下的永磁同步电机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机电耦合关系的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系统模型,并通过Harrsion软启动速度推导出该系统模型在启动过程中的能耗解析式;以矢量控制技术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表明了带速及张力变化规律符合实际运行工况,并进一步将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与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相比较,得到启动过程的张力和能耗对比图,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具有更小的张力峰值,同时在整个启动过程中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比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降低了约8%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形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模型.通过一实际工程对各系统的COP进行分析、计算,揭示了不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自身的性能和地区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在室外空气含湿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应优先考虑热泵转轮除湿系统,对于室外含湿量相对较大的地区适合选择溶液除湿系统和冷凝除湿系统.  相似文献   

9.
挖掘机液压系统功率控制方式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挖掘机液压系统功率控制方式的沿革,分析了节流调速、负流量控制和正流量控制等主要功率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上的优缺点并作出总结,展望了挖掘机液压系统功率控制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研制的前混合式磨料射流切割机,对多种直径喷嘴射流在非淹没环境下切割铝板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射流直径对切缝宽度、切深和切割比能耗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射流功率相等的条件下,0.60mm圆射流代替1.84mm圆射流进行前混合式磨料射流切割实验,可有效地提高切割深度,大大降低切缝宽度和切割比能耗.  相似文献   

11.
以酒泉地区某0.6 MW科技示范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不同光伏组件、不同跟踪模式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综合分析了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不同光伏组件平均日累计发电量和系统发电功率,以及固定式、平单轴、斜单轴、双轴等不同跟踪模式发电系统平均日累计发电量和系统发电功率。结果表明,单晶硅发电系和双轴跟踪发电系统累计发电量和发电功率较高,但综合考虑其生产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多晶硅固定式发电系统性价比较高,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单台2 MW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irect-driv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wind power generator,D-PMSG)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风机、永磁同步电机、变流器等环节的数学模型。参考我国发布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 ride through,LVRT)标准,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整个系统仿真模型。对三种电压跌落故障情况下的风力发电机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不同故障下各个变量不同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更进一步研究低电压穿越标准下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磁流体润滑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加入非牛顿、热的齿轮供油条件分析的润滑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得到了啮合过程中啮入点、节点和啮出点三点在不同供油条件下的弹流数值解.结果表明:在齿轮出现乏油现象时,采用磁流体润滑可以改善润滑工况;对于采用不同的磁流体润滑,在充分供油条件下,由于粘度的影响,第二压力峰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润滑油对压缩机可靠性及对空调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对压缩机结构设计影响其带油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降低压缩机的带油率提出了解决措施。对润滑油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对空调器制冷系统循环中润滑油的物态变化过程作了研究和分析,为提高空调系统的回油量。对空调器的结构设计以及系统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空调器工质热力循环设计计算,应尽可能考虑润滑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了分析不同线路条件和运行速度对高速列车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并以德国高速轨道谱和我国干线轨道谱产生的轨道随机不平顺作为耦合系统的激励,通过Newmark数值积分和Matlab仿真,计算了高速车辆在高速线路和提速干线条件下车体、构架、轮对等车辆各部件和轨道部件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高速车辆各部件振动响应均显著增大;线路条件对高速列车轮对及轨道系统振动的影响较对车体系统振动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轻钢厂房屋面檩条在加铺光伏板后进行荷载验算时通常会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下撑式檩条结构对原有檩条进行加固改造。为研究加固后下撑式檩条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及提出符合经济性原则的改造加固方案,利用ANSYS建立了下撑式檩条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撑杆长度、撑杆截面、拉条截面和撑杆间距对下撑式檩条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撑杆长度是整体结构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撑杆长度增加,檩条及撑杆应力均会大幅减小,拉条应力则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拉条截面变化对整体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随拉条截面直径增加,檩条及撑杆应力曲线保持平缓下降,拉条应力则更为敏感,曲线下降斜率较大;撑杆截面与撑杆间距对整体结构受力影响程度较低。最终,提出了满足改造用钢量最小的改造加固方案,且针对部分常见截面、跨度及设计荷载的屋面檩条,给出了对应的改造方案推荐表以便实际工程快速选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特种车辆受到垂向强冲击时缓冲座椅的安全带系统防护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地板-座椅-乘员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地板结构施加冲击位移输入,应用数值仿真方法比较分析了缓冲座椅分别匹配两点式、三点式、四点式和六点式安全带时对乘员的约束效能。在垂向强冲击载荷下,具有六点式安全带的缓冲座椅可有效地减小腰椎轴向压力峰值,同时降低乘员与车身结构发生冲击碰撞的可能性。进一步对六点式安全带的预紧特性和限力特性参数进行了多设计方案分析和优化,具有匹配优化后的预紧特性和限力特性的六点式安全带可使乘员的腰椎轴向压力峰值比优化前降低10.7%,比三点式安全带显著地提高了缓冲座椅抗垂向强冲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