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对我国30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明,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该研究建议,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当推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经济成果人人共享.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各地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指数在0.4-0.5之间。数字普惠金融整体水平、以及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发展深度的影响更大,各地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建议政府加快各地市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监管和信用体系、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市级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不确定性的作用,从而估算出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时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实际投资水平比最优投资水平低了30%-40%,平均投资效率仅为64%,且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经历了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演进。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成本较高,存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金融科技覆盖面广、交易成本低、金融效率高、可持续,与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平等、优先、可持续相耦合。金融科技易获得、公平属于“普”,能够让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低成本、减贫属于“惠”,能够让弱势群体受益。金融科技普惠的深层机理是促进金融资源脱虚向实,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弱势群体收益的包容性增长,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增长,增加人民福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美国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底层技术优势,中国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规模优势,发展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6.
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发挥好科技创新在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可以显著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加快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步伐。有鉴于此,应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研发领域的资源要素投入,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科技协同发展,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后基于理论基础,选取2008~2017年我国31省份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国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更加显著.根据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针对三大地区普惠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真正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根据2015—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首先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然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二者存在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提升地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且本地区的发展易受周边地区影响,但当前不存在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非线性关系显著,表现为明显的单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跨过216.12后,实体经济会伴随其发展得到显著提升且作用明显。本研究结果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严  常悦  吴珊  杨可  姚云 《安徽科技》2021,(7):32-3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普惠金融迅速成为普惠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安徽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存在的机遇和威胁,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模式,为相关部门精准施策、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西藏7个地市1594户农牧民家庭调查数据,对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农牧民的消费增长,对边境县农牧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主要是通过便利农牧民的支付机制来实现的。研究提出强化和创新西藏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强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服务体系和多功能数字普惠金融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传统金融服务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互补关系,加大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与普及和保障农牧民的基本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述有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分析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转型之路上普遍面临缺乏有效融资途径的问题,无论是在直接融资还是在间接融资方式上均出现了市场失灵,根据中国目前金融领域的状况和特点,应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产业链集群融资、公司金融中介化等新型融资形式,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更应该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等。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要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对金融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突破金融服务对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必须在金融制度、融资模式、资本市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令许多人对金融创新及金融衍生品谈虎色变。这对于正处于金融创新起步阶段的中国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当前中国应当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不但要加快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还要深化投资银行在业务、融资方式和监管方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内容,提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网络治理是企业创新网络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创新 网络治理进行了探讨,但从共享经济视角探讨的较少。本文首先从共享经济与企业创新 网络在本质目的以及特征上的耦合性出发论证了基于共享经济视角分析企业创新网络治 理的可行性,然后把企业创新网络参与主体与共享经济3个基本要素进行角色匹配,最后 根据角色属性,依次指出企业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意义、财务战略内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战略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建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升级视角的企业创新能力内涵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升级的根本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企业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从企业升级视角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特性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明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定义,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释了金融创新的动因及其主要内容,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讲求实效,二是要有成本观念,三是要合理规避金融监管,四是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高科技手段,五是要分层次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