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筛选并制备高特异性 DNA 探针,与纳米粒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设计多通道电化学基因传感阵列检测模式,建立灵敏、快速、简便、经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MRP)检测新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现性,能够在1.0×10-14 ~ 1.0×10-12 mol·L-1和5.0×10-14~5.0×10-12 mol·L-1范围内,分别实现对AML 相关多药耐药基因序列MDR1和MRP的定量检测. 该方法有望为预测肿瘤治疗效果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基于悬浮固化液相微萃取预处理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SFODME-HPLC-FLD)用于两种植物生长素(吲哚丙酸和吲哚丁酸)的分析. 实验考察各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50 μL十二醇(纯)为萃取剂,20.0 mL样品溶液(pH 3.0)、0.25 g·mL-1 NaCl、26 ℃、1 800 r·min-1条件下萃取10 min. 结果表明,SFODME技术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66%,检测限为0.01 ng·mL-1,线性范围为0.02~60 ng·mL-1,加标回收率大于84.3%. 方法快速、稳定、环境友好,适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铈-金属有机框架/炭黑(Ce-MOF/CB)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GCE)上,用于对5-羟色胺(5-HT)的电化学测定.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e-MOF/CB进行了表征. 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Ce-MOF/CB对5-HT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5-HT的峰电流与该物质的量浓度在6.77×10-8~1.00×10-5 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LOD)达1.0×10-8 mol·L-1(信噪比S/N=3).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修饰电极,构建了电还原氧化石墨烯/镍-镍氧化物的化学传感器.通过拉曼(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传感器进行表征,利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研究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制备的传感器显示了较好的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的电催化能力,可用于检测MP.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在5~60 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7 μmol·L-1.该传感器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妆品中MP的检测,回收率在97%~109%之间.  相似文献   

5.
探究菌龄、稳渗剂种类、溶壁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对齿毛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并利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 结果表明: 以0.6mol·L-1甘露醇为稳渗剂,20mg·mL-1溶壁酶于30℃酶解48h菌龄的菌丝3h,所得原生质体形成数最多,为1×108个·mL-1;所得原生质体在0.8mol·L-1蔗糖为稳渗剂的2号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为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经潮霉素B抗性平板筛选获得2个转化子. 实验建立的齿毛菌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体系,为其遗传操作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极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南部颗粒生物硅的粒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3年北极航次采集的样品进行颗粒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 PBSi)浓度测定,依据光合浮游植物粒径大小,计算出两个粒级结构(0.8—20μm,>20μm)的PBSi对水柱中生物硅现存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水体中PBSi浓度(0.86—5.59μmol·L-1,平均值2.56μmol·L-1)比加拿大海盆(0.27—0.72μmol·L-1,平均值0.46μmol·L-1)高一个量级.大粒径(>20μm)的PBSi是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水体中生物硅现存量的主要贡献者,所占比例分别是81.72%和64.65%.自楚科奇陆架海区向加拿大海盆延伸,较小粒径(0.8—20μm)的PBSi比例逐渐增加.但是叶绿素a粒级结构显示,大粒级(>20μm)叶绿素a在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分别占60%以上和30%以下.加拿大海盆PBSi和叶绿素a粒级结构的差异表明,硅藻并非加拿大海盆的优势种群.将PBSi和叶绿素a粒级结构与生物泵效率(输出生产力和初级生产力之比)相比较,认为PBSi和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相结合,对研究生物泵效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以毛细管区带电泳安培检测法对大鼠血清中班布特罗及其活性代谢物特布他林的水平及药物代谢状况进行了研究.以直径300 μm的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检测电位为1.10 V (vs. Ag/AgCl),在0.02 mol·L-1磷酸盐缓冲体系中(pH 7.0),当分离电压为10 kV时两种被分析物质在16 min内可基线分离.班布特罗和特布他林浓度分别在2.0×10-5~5.0×10-7mol·L-1和2.0×10-6~5.0×10-8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可达2.5×10-7mol·L-1和2.0×10-8mol·L-1.将该法直接用于班布特罗及其活性代谢物特布他林在大鼠血清中的分离与测定,无需样品预处理,分析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在临床检验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针(PMMA-MNs)阵列上修饰聚多巴胺(PDA)层,通过离心技术将金纳米粒子(Au NPs)组装在MNs表面,构建纳米金@聚多巴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针阵列(Au@PDA@MNs).Au@PDA@MNs有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以罗丹明6G(R6G)作为拉曼探针,在10-4~10-8 mol·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LOD)可达3.1×10-10 mol·L-1.为了检测过氧化氢(H2O2),4-巯基苯硼酸(4-MPBA)被修饰在Au@PDA@MNs上以构建功能化的MNs.利用4-MPBA分子氧化生成4-羟基硫代苯酚(4-HTP)和MNs的透光性,基于1 000 cm-1和1 068 cm-1处拉曼强度比(I1 000/I1 068)的变化,完成了H2O2的拉曼定量检测,I1 000/I1 068的变化与H2O2浓度成定量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10~2 000 μmol·L-1,LOD为0.93 μmol·L-1.MNs和SERS技术的结合为确定具有短半衰期和弱拉曼信号的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大布苏盐碱湖分离菌Alkalibacterium sp. SL3的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SL3),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lSL3,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重组酶(rGalSL3). 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重组酶,并对纯化的重组酶进行性质研究. 研究表明,纯酶rGalSL3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该酶在pH值 5.0~10.0保持90%以上的剩余酶活,在50℃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在0~1.5mol·L-1 NaCl溶液中该酶的酶活基本不受影响,在3.0mol·L-1 NaCl溶液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Pb2+、Ca2+、Co2+、Li+、Na+、K+、Triton-100和β-mercaptoethanol等对重组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酶水解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的Kmvmaxkcat分别为(2.64±0.02)μmol·mL-1、(454.55±0.59)μmol·(mg·min)-1和(347.73±1.27)s-1. 重组酶可水解蜜二糖和棉籽糖,不能水解瓜尔豆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功能和检测方法,描述了目前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从检测资质、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检测报告与检测记录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地基检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山西省地基检测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概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部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它集成了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方法。文章最后设计了两种改进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入侵检测技术人手,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然后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当前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对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中,提出将主机知识、网络域知识结合到检测系统中去,解决了检测系统易受插入攻击、躲避攻击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检测子网的概念,根据检测需要将物理子网划分为几个检测子网,可以实现负载的分流和检测任务的专业化分工,负载分流可以彻底解决高速网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威胁,专业化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引擎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5.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侵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主动安全防御技术,近年来成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该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和通用入侵检测框架,并详细讨论了各种入侵检测技术.最后讨论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栋  刘允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1):1723-1727,1731
提出一种对高分辨率的灰度低空航拍图像的房屋主轮廓识别系统,应用图像分割与房屋矢量化相结合的算法,首先把图像分割成一系列只包含1幢或几幢房屋的子图像,再分别对子图像进行边缘检测、直线检测和房屋矢量化,以缩小算法的复杂度,并实现自适应地调整矢量化参数,该系统适用于房屋密度大,结构复杂的城市地区,在图像平面与地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仍能很好地识别出房屋的主轮廓特征,算法对阴影也有很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突发信号检测中能量检测方法检测概率低、循环平稳检测方法计算复杂等问题,为提高检测性能和处理实时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信道突发信号的低复杂度联合检测方法.该方法依据初始能量检测的判决结果,对可能存在突发信号的频谱集合采用了一种频域简化的循环平稳检测方法,并依据判决流程给出了与传统方法在检测正确率和运算量上的对比函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突发信号的检测概率并降低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局立阴  张娅  刘海梅 《科技信息》2011,(1):I0092-I0092
本文对入侵检测的功能和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在分析其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了在网络安全方面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铁路线路工务检测的现状,对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即静态检测、动态检测及其他检测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螺栓连接结构在工程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螺栓在长期使用中容易产生松动,造成系统结构破坏,因此对螺栓松动情况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螺栓松动检测是结构健康检测领域的重要问题,首先综述了螺栓预紧力测量和螺栓松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法兰位移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将螺栓松动的检测方法分为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两大类,共介绍了6种螺栓松动检测方法,对每种方法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理论原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这6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它们应用于风力发电机螺栓松动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