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用稳态极化曲线法和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了草酸水溶液在铅阴极上的电化反应机理,从电极催化观点提出一个 EC 机理模型,实验证实了模型,从而为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条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法还原对硝基氯代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乙醇-盐酸溶液中以Pb为阴极,电解还原对硝基氯代苯以合成对氯苯胺。阴极液:70mL的乙醇一盐酸溶液加1.0g对硝基氯代苯,电流密度:4.6A/dm^2,电量:理论电量的120%时,对氯苯胺的最大产率达96.2%。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自制的金微栅光透薄层电极研究了超常价态Cu(Ⅲ)的高碘酸根络合物离子[Cu(IO_6)_2]~(7-)在强碱性条件下的阴极还原。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得了Cu(Ⅲ)阴极还原的n=0.91,E~(0′)=0.414VvS SCE。并通过电位阶跃的A—t~(1/2)图,得到了Cu(Ⅲ)与Cu(Ⅱ)的扩散系数之比,由此初步推测了Cu(Ⅱ)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氯盐溶液中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极反应机理。氯盐溶液中的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可逆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Zn(Ⅱ)离子在氯盐溶液中主要以 ZnCl_3~-络合离子形式存在,ZnCl_3~-放电还原经历转变成 ZnCl_(2?)的前置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旋转环盘电极研究了亚硒酸在玻碳电极上的阴极行为。在4 mmol/l H_2SeO_3 0.2 mol/l H_2SO_4溶液中,电位比-0.39V稍负,亚硒酸可电化学还原至Se,而当电位比-0.45 V负时,则有H_2Se生成。结果表明,H_2SeO_3电化学还原经历中间历程。电化学还原生成的蓝色硒为电惰性品种,可化学反应生成的红色硒具有电活性。根据电极转速与环、盘电流比值关系导出H_2Se与H_2SeO_1之间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为3.2×10~4 l/mol·ε~2。  相似文献   

6.
利用铁氰化钾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的亚铁氰化钾可以进行电化学检测的原理,研究了还原糖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10.0mg,/20mL,回收率在99.2%-101.6%之间。此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醇水混合液为底液,分别以盐(NaCl,Na_2SO_4),碱(NaOH,KOH)和酸(H_2SO_4,HClO_4)为支持电解质时,对硝基甲苯在Cu,Ag,Pt,Pb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循环伏安行为,从而选择出以Cu电极,H_2SO_4为支持电解质作为较理想的体系.对于该体系,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浓度、扫描速度、搅拌强度与峰电流、峰电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峰电势大约在(-0.5V,vs.SCE)处,且其还原与扩散有关;采用恒电压稳态极化法,测出稳态极化曲线,得到电势与ln((Id-I)/I)(I:电流,I_d:极限电流)成线性关系.从而确认该体系中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电极过程为动力学和扩散混合控制过程;初步确认Ti~(4+)/Ti~(3+)电对对于对硝基甲苯在该体系中电化学还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在硝基苯的苯环上的不同位置接入不同的自由基后,对于硝基的电化学还原的影响,表明在苯环上接入吸电子基后,有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而接入供电性基因后则不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特别是在硝基的邻位和对位上接入时,这种效应特别明显.讨论了p~H值对于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影响,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p~H值较低时,有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步法合成含磷掺杂的Pd/NiP三元合金材料,其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等结果显示,合成的Pd/NiP材料为直径(4.4±1.0)nm的超细纳米颗粒.循环伏安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Pd/NiP纳米颗粒中Pd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为42.11m2/g,是商...  相似文献   

9.
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结合有关复杂电化学反应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并行反应独立原理和极化曲线叠加原理)并用表观速率常数来包容传质系数的方法,建立恒温、恒容、恒电位操作条件下的草酸电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工程模型。本文还探讨了用电流观测法解析复杂电化学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常数的可能性,并用该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完全不可逆过程的循环伏安理论测定了嘌呤的动力学参数.嘌呤2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5和0.3,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4×10-2cm/s和2×10-3cm/s,峰电位处的正向电子传递速度常数k(Ep)分别为6×10-3cm/s和5×10-3cm/s.为了估计测定这些参数的误差,定义了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可逆性因子fr,并进行定理计算.2个峰的fr分别为0.6和7×10-4,fr的大小说明测定这些参数所引入的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α、ks及fr与嘌呤浓度(c*0)、线性电位扫描速度(v)及pH无关;k(Ep)、c*o与pH无关,而与v有关.动力学参数说明峰Ⅰ是准可逆过程,峰Ⅱ是完全不可逆过程,且峰Ⅰ的电子传递速度比峰Ⅱ大.  相似文献   

11.
席夫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分别在0.1mol·L^-1的LiClO4-无水乙醇溶液以及含30%(V:V)无水乙醇的B-R缓冲溶液(pH=7-11)中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席夫碱(-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能够被还原,并且-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取代基对-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有一定的影响,pH增大使CH=N-基团的还原电位负移。推断了-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在实际水处理中去除抗生素的应用,以氯霉素(CAP)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静态试验中紫外技术,连续流下单独紫外技术、紫外高级氧化技术(UV/H2O2、UV/PS)对氯霉素的去除效能.进一步分析了连续流下紫外光强、紫外光波长、停留时间、氧化剂投加量、氯霉素初始浓度和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空气氧化碳纤维,研究硼氢化钠和四 锂对氧化碳纤维的还原作用,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X光光电子能谱,研究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可使CF表面的≡C-H部分转化含氧基因,而NaBH4的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团=C=O部分转化为-OH,LiIH4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力-CO-,-COO-部分转化为-OH。从而获得表面官能团-O盼望产高的碳纤维,可望为其复合界面化学研究提供一种方  相似文献   

14.
对不饱和有机酸在铱-铑合金电极上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基本规律.确定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发光菌的Hormesis效应,选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V.fischeri)为受试生物,氯霉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4h下氯霉素对V.fischeri的发光强度(Hv)及生长量(OD_(600))的作用,探讨氯霉素对V.fischeri的低浓度促进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氯霉素对V.fischeri的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仅出现在细菌生长的延滞期.根据V.fischeri的发光机制,结合Gaussian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即氯霉素的最正氢电荷为0.244,远大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最正氢电荷0.135,提出氯霉素通过提供质子促进荧光反应,进而产生Hormesis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1.0mol/LH2SO4水溶液中硝基苯在Cu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获得了定量的动力学表达式。该工表征了反应简化机理:硝基苯电化学还原生成苯胲,苯胲继续电还原生成苯胺及经Bam-berger重排反应,在主体相生成对氨基苯酚。关联了反应物浓度、温度、电极电位对三个主要反应步骤速率的影响。获得的动力学表达式可用于反应器设计和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7.
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在检测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残留.氯霉素在0.1~3 μg/L范围内呈线性,线性方程为y=-22.306 x 45.667,r=0.9932.向样品中分别添加0.45,1.35,4.05 μg/kg 3个水平的氯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7%,89.6%和81.8%,最低检测限为0.1 μg/L,批内变异系数为5.9%~8.4%,批间变异系数为5.9%~14.2%.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18.
在0.3mol/L的KCl(pH6.5)底液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可得到一个灵敏的氯霉素导数还原波,峰电位为-840mV(vs.SEE).峰电流与氯霉素浓度在0.075~0.250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检出限为0.025mg/L.利用该法测定了氯霉素针剂、眼药水、氯霉素片剂和鱼血中的氯霉素,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3种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对纳米碳纤维的微结构和织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反应起始电位、峰电位和峰电流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并与石墨电极的氧还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微结构对纳米碳纤维的氧还原反应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具有不同的比表面和孔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性能有关;同时纳米碳纤维也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法在检测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微生物法检测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根据氯霉素对微生物的生理机能、代谢的抑制作用,来定性和定量检测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快速检测试纸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且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残留检测;棉签法和发酵法费用小,但耗时长、重复性差、灵敏度低,只适用于氯霉素残留的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