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玉米嫩单10为材料,分别用0,25,50,75 mmol/L的NaCl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并在胁迫处理后的2,4,6d测定幼苗叶及根中的脯氨酸含量,幼苗叶中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在同一胁迫时间里,幼苗叶及根中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幼苗叶中还原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出现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出现下降趋势。表明玉米嫩单10幼苗对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顺应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甜菜碱对重金属铅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用甜菜碱处理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胁迫下的玉米幼苗,观测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对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外源甜菜碱对玉米幼苗重金属铅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甜菜碱处理后,玉米幼苗体内POD,SOD,CAT活性都明显提高,而MDA含量的增加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碱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重金属铅对玉米幼苗的胁迫。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其幼苗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所产生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显示:随NaCl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增加,玉米幼苗叶片及根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同时玉米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变化和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变化和生理特性的系统研究表明,在轻度干旱初期,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有所下降,同正常供水(CK)条件相比差异不显著;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Tr开始就比CK明显降低并不断增大,其间气孔导度(Gs)则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几乎呈平行关系,同时幼苗生长也受到了明显抑制;3种胁迫下,叶片含水量也逐渐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深和胁迫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Al^3 的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a^2 对玉米幼苗膜保护酶及其它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mmol.L6-1Al63 胁迫下,随着Ca/Al比含量增加,玉米幼苗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依次增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增加,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质膜透性降低,因此随着Ca^2 浓度的增加,Ca^2 缓解Al^3 对玉米 轩的毒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肌醇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40mmol/L肌醇浸种处理玉米种子,可以提高术米幼苗的抗寒性。胝温胁迫后,处理组的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对照组下降的幅度小;恢复生长后,处理组4种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  相似文献   

7.
以中药益母草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铝处理浓度(0、0.04、0.37、3.70、37.04和185.19 mmol/L),研究了益母草幼苗对不同浓度铝毒胁迫的响应.研究发现,随着铝浓度的增加,益母草幼苗的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根表面积、茎长和根长等总体下降,益母草根的平均直径增大;0.04 mmol/L的铝液处理时,益母草的地上部分鲜质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75%,茎长比对照组增长了4.7%.铝毒胁迫显著抑制了益母草幼苗根系的伸长和生长,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总体增强,尤其是{185.19} mmol/L的铝液处理时,益母草种子的萌发率非常低且萌发后长出的芽易霉变死亡而基本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式的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幼苗在PEG模拟的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慢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初期叶片RWC下降幅度很少,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略低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多,抗旱性弱的品种其RWC下降幅度较大,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高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少,且抗旱性强的品种SOD对水分亏缺敏感,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伴随叶  相似文献   

9.
10.
银杏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4种质量分数的PEG6000(10%-30%)对银杏幼苗进行根际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银杏体内脯氨酸含量、POD活性、膜相对透性及MDA含量对渗透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POD在第2天出现高峰(10%除外)后下降;脯氨酸含量的显增加出现2d之后(特别是PEG20%-30%强度下)上升幅度很大;膜相对透性增加在脯氨酸含量变化之后。脯氨酸含量与膜相对透性相关显(r=0.97),与DMA呈一般的相关。4种胁迫强度可划分为3种类型:10%-15%PEG处理时为轻度胁迫型,15%-2%处理为中度胁迫型,20%-30%处理为严重胁迫型。银杏能较长时间地忍受20%PEG处理以下的水分胁迫,超过此胁迫强度则出现伤害。  相似文献   

11.
旱涝快速转换对分蘖后期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测筒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旱涝快速转换前后的光合特性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旱涝快速转换后轻度淹涝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s)得以逐渐恢复;重度淹涝叶片的Pn,Tr和Cs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旱后轻涝和旱后重涝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 b)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旱涝快速转换后轻度淹涝处理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重度淹涝处理则极显著高于对照.旱后轻涝处理有利于根系活力(TTC还原强度)的提高,表现出超补偿效应,而旱后重涝处理的根系活力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卡特兰(Cattleya.Labiata)组培苗作为材料.在基本分化培养基(MS+6-BA6mg/L+NAA0.2mg/L)中添加稀土溶液。浓度为0mg/L(CK)。5mg/L(A),15mg/L(B).25mg/L(C),探讨不同浓度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分化及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缓,浓度为2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已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耐湿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周麦13号和矮早781在灌浆期对涝渍胁迫的生理学效应,结果表明:在淹水条件下,周麦13号的叶绿素、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系活力均高于矮早781;而矮早781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却明显高于周麦13号,这揭示了不同的耐湿性品种具有显著的生理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砂培试验.用不同浓度Cd^2 对玉米幼苗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玉米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镉对玉米的毒害受到时间和浓度双重因子的控制.在低浓度镉处理下.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首先稍升高.可以认为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在起抗胁迫作用;但随着Cd^2 处理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这表明玉米对低浓度Cd^2 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高浓度处理下则受到损害;玉米不适合作为镉污染的环境监测植物.但游离脯氨酸变化明显.因此脯氨酸可以作为植物对镉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早稻旱育秧的生理特性和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育秧苗可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条件下,可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因而具有较强抗寒能力,早育秧秧苗在本田期表现出促蘖增穗和提高开花期后光合速率的效果,它比半旱湿润秧苗每公顷增产1336.5kg。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干旱和遮雨塑料棚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了10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以及苗期和生育中期(大喇叭口期)的相对电导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通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得出中期蒸腾速率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生育中期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叶片光合速率、气孔阻力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有效指标.提出大喇叭口期是有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5年的群落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重庆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5个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小气候演替变化规律.在外部气候条件一致情况下,群落演替是群落内发光强度、气温、极温、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群落小气候明显表现群落演替进程的外部光强条件是:发光强度≥216600lx,气温<10℃或>20℃,大气相对湿度≤7325%;小气候指标均值在演替轴上的单向相对变化速率V及其均值V能有效地指示群落气候恢复速度;系统V值:光衰减率953%↑,气温524%↓(对外界升温时刻),极温振幅252%↓,湿度振幅183%↑;小气候指标对群落恢复演替的敏感性:极温振幅>湿度振幅>光衰减率>气温.  相似文献   

18.
Low temperature stress during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of global production of maize. The effects of seed priming with 0.25%, 0.50%, and 0.75% (w/v) chitosan solutions at 15 °C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wo maize (Zea mays L.) inbred lines, HuangC (chilling-tolerant) and Mo17 (chilling-sensitive). While seed priming with chitosa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ermination percentag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t enhanced germination index, reduced the mean germination time (MGT), and increased shoot height, root length, and shoot and root dry weights in both maize lines. The decline of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sugars and proline,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y were detected both in the chilling-sensitive and chilling-tolerant maize seedlings after priming with the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chitosan. HuangC was less sensitive to 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itosan. Priming with 0.50% chitosan for about 60~64 h seemed to have the best effects. Thus, it suggests that seed priming with chitosan may improve the speed of germination of maize seed and benefit for seedling growth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