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西部城镇化进程 ,尤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展小城镇是目前大力推进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核心战略.但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缺乏重点规划等众多问题,从而造成比"城市病"危害性更大的"农村病".本文认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重点小城镇,以点带面,实行梯度开发战略.同时,以欠发达地区安徽省庐江县为例,构建了重点小城镇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对庐江县小城镇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确定重点小城镇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要促进城市化发展,走发展大中城市之路的可行性不大。从我国长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看,发展小城镇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选择和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成本的对比分析,发展小城镇比发展大中城市具有更多优势。因此,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潘世刚 《科技信息》2007,(27):278-278
党的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基层节点,其建设发展有利于完善城镇体系结构和布局,从本质上保障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解析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发展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西北地区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对于二者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既有发展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其他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山西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小城镇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山西省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为山西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经历了波动徘徊—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主要阶段。当前总体上正进入城镇化中期的快速扩展阶段,但存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较大脱节、城镇化质量不高、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城乡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趋势,应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先导的产业支撑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调、城镇聚合轴和都市圈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镇、重点中心镇的“小城镇、大战略”,以科学分类考核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在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小城镇问题是制约我国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已成为我国城乡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倍受注目。邢台市小城镇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省域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走符合省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未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地分析了甘肃小城镇发展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肃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是龙岩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特别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龙岩市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应以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型为主,多渠道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使中等城市与小城镇共同发展,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道路,采取大力发展专业特色城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东西部地区在实现小康社会的程度上有一定差距,从深层次看,是西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造成的。要加快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鲁瑛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1):126-128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镇化道路的突出特点和现实选择。孝昌县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改善和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维军  笪晓军 《甘肃科技》2012,28(10):103-105
小城镇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业是很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理念和策略,主要讨论在民族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利用小城镇资源优势,完善旅游功能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强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139-140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根据我国新世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这样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城乡互动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城促乡,城乡互补。在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城镇化。本文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战略上指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道路,应该实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两者统筹建设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王强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130-131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根据我国新世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这样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城乡互动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城促乡,城乡互补。在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城镇化。本文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战略上指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道路,应该实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两者统筹建设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充分重视发挥信息化的效益。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又促进了新型城镇化以节能、环保和经济可持续方式的发展。如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吉林和四川等地,重视农村信息化发展,积极支持、引导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应用改变农民传统的社会身份,提高经济收入和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农民返村创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信阳为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特征,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为此,笔者对建立健全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原则,以及加快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内陆边境口岸地区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战略前沿,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整体上其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口岸经济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重规模、高能耗”的城镇化道路,不符合其自身依托口岸经济、受制与接壤国家的发展环境、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出发,结合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在总结其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口岸经济以及口岸与城镇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完善城市(镇)对口岸的反哺功能、构筑城乡经济互动空间、培育城乡发展支撑、关注民生内涵、优化生态环境为云南边境口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托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九五”以来,重庆市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有1477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达到21.7%(2000年),比1995年提高3.1个百分点。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速度快、模式多、分布不均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存在布局不合理、发展资金不足、资源利用率低、政策环境不宽、城市支持带动不力等困难和问题。鉴此,作者提出了实施城市带动战略以推动重庆市小城镇发展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