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疆西王母像为工程背景,对非规则高耸佛像进行了测压风洞试验,建立了复杂的三维钢骨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能够精确求解非规则高耸佛像风振响应的程序.在此基础上,通过风洞试验所得的风压系数,计算得到254个测点的荷载时程向量,并加载至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0个风向角下佛像各关键测点处的风振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风洞实验所得的风压系数时程数据的精度较高,可以满足佛像风振系数的计算要求;对于非规则高耸佛像,其自振频率分布密集,基阶振型不是主控振型,不能直接采用《规范》所建议的风振系数,而应重新计算;风向角的变化对佛像风振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应对最不利的风向角进行抗风验算.  相似文献   

2.
镇魂冢     
正在京都附近的比叡山中,始建于1200多年前的延历寺的根本中堂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佛像虽然同样被放置在大殿中央,参拜者所处的位置却并非常见的仰望视角,而是从与佛像胸腹部平行的"地面",隔着栏杆向内窥视——下方是一片漆黑,千年未灭的幽幽灯火从极深处照出,向上仰望,能够依稀看到佛像安详地望过来。元龟年间,织田信长军攻打比叡山,纵火烧毁大部分建  相似文献   

3.
明清佛像,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丰富、造型各异.从佛像的题材、造型、工艺等方面进行比较,明清臧佛更为精致.其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交融共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审美情趣.一些品相好、制作精美具有丰富而神奇的宗教内涵的明清臧佛,是海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买家竞拍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4.
佛教造像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曾盛极一时,但之后就迅速衰落。青州作为这一艺术形式向东传播的最后一站,是造像碑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佛教造像碑呈现出碑与像相分离的特征,和关中、河洛地区相比,首先,青州佛教造像碑在碑阳构图上从先前重龛像装饰转为直接对主尊佛像的装饰;其次,重视对主佛背光纹饰的刻画,以繁缛的背光装饰烘托佛像的神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佛像类唐卡中出现的一致性破损区域的分割进行研究。首先对头光区域投影,利用一维函数对称性检测方法得到图像的对称轴,提出基于对称轴的分块分割方法得到初始分割结果;然后利用Gabor变换提取纹理特征,结合Lab空间颜色特征,构造多尺度多特征集合,最后采用K最近邻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得到一致性破损区域的模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具有对称性的佛像类破损唐卡图像中出现的一致性破损区域的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众生皆有佛像,人能成人,成阿修罗,成菩萨,成佛也能下地狱道,畜生道,主要端看我们当下一念趋向于哪一道那一念就在哪一道。  相似文献   

7.
“渤海咸和四年铭文佛龛”从形式上看当为“造像碑”,是为建树功德、祈求阖门安康而有意造刻的。此物无论在时间记载,还是雕刻佛像人物及风格特征上都存有一定疑点。很可能属于伪品,并非渤海时代遗物。  相似文献   

8.
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3年),日本名僧奝然,决心要寻访鉴真的足迹,宁海登岸,宿“白水庵”,此后谨见北宋皇帝,游名山大川。日本东京清凉寺中,至今供奉着一尊旃檀释迦牟尼佛像,就是由浙江台州雕刻家张荣制作,从宁海起运的。这些应该是北宋时期中日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从郑州出发,一路高速,两小时左右到洛阳。城东12公里有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官建的第一家寺庙,地位极高,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疑为佛身,遂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这是西天取经的雏形。三年后,使者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明帝  相似文献   

10.
北京广济寺,始建于金代,为西刘村寺旧址。明景泰年间曾发掘出陶制佛像、法器、石柱等物。明天顺元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明万历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两次重建。民国十三年、二十年毁于火灾后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于此。广济寺成为北京佛教中心。  相似文献   

11.
据传说佛教传入日本是公元522年(继体天皇16年)。中国南梁人司马达等人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在高市郡坂田原结草庵建寺,安置佛像进行礼拜。这是日本民间输入佛教的初始。但当时人们不知佛教为何物,把它看作奇异的外来神而未予理会。佛教正式传入日本是552年...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凌云山的乐山大佛,大家都知道吧?它的身高足足有71米,那可是将近20层楼的高度啊。雕凿乐山大佛的石头,是一种很容易引起风化的红砂岩。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乐山大佛为什么还好好地坐落在江边,而没有被大自然风化成一堆碎石块呢?它那跟山一样高大的佛像,当初又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遭殃的菩萨     
南朝鲜人重男轻女。男孩子被宠为一家的“无冕之王”,妇女生了男孩儿,在家庭的地位就显著提高。盛传菩萨的鼻子能保佑早生贵子,一些妇女就想方设法偷偷地把佛像的鼻子敲下来,研成粉末,边祈祷,边和水吞吃。于是,妇女偷吃菩萨鼻子之风愈演愈烈。在南朝鲜许多名山古刹中,一尊尊没有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就有关于木雕的最早记载,如在殷商时期设有“六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立体圆雕;秦汉时期的屏风和木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鼎盛时期的明清建筑木雕,包括后期清末民初木雕逐渐走向衰落以及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和青睐,中国木雕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发展过程,纵然有起有落。可木雕的艺术魅力仍然不得不让世人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15.
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香港天坛大佛落成手书的一首诗。以前我以为是赵老专为大佛写的,因为他在诗词、书法方面都是名家。近来才知道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这就有点神,因为这诗同天坛大佛极贴切,难道曾经到过广东的东坡居士,900年前就预知南天会出现这尊巨大佛像不成?  相似文献   

16.
报载:"敦煌莫高窟面临被流沙淹没的危险",……"莫高窟旁的鸣沙山是座沙山,平均每年向莫高窟移动10米.春秋两季的大风,仍不停地带来大量流沙."日本一些记者就此事采访在东京讲学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时,才澄清了事实的真相.莫高窟虽没有被流沙淹没的危险,但风沙对石窟文物的危害却十分严重."佛像屡遭毁坏,龛亦  相似文献   

17.
信息总汇     
敦煌壁画实现计算机保护 操作人员轻轻一按,电脑屏幕立刻显示出莫高窟45窟主室佛龛的画面,只见壁画色彩绚丽夺目,佛像栩栩如生,连脸上淡淡眉毛与胡须亦清晰可见。 由敦煌研究院等数学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历时3年获得成功。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有效保存和真实再现了敦煌壁画,使这一艺术瑰宝永驻人间成为现实。最近,这一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8.
用自制的XD1改性环氧胶粘剂与XD2石质保护剂对康代密宗的两尊不动明王石佛像进行了胶粘修复与保护,使其参加了中国的日本东京、神户、名古屋、福冈等城市举办的“武则天和她的时代文物展”,时间约1年左右,回国后一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展出。3年多来,该石像经过各种条件的考验,至今保护完好,达到了预期的胶粘修复与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两种科技手段,从佛像制作工艺入手,对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北齐天保二年铜佛造像开展文物无损科技研究.结果表明,造像为青铜失蜡法铸造,然后錾刻细部,最后进行鎏金.此外,北齐錾刻技术中的錾刀类别、錾刻步骤及顺序等具体细节以及这个时期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对比,都在该造像的研究中得到解读,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早期铜佛造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藏族人民善于绘制挂图,这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这种在藏语中叫“汤卡”(有人也译称为“唐卡”)的挂图,最初也许与宗教的传播有关,主要用来绘制佛像,供人礼拜。后来,医学界也利用这种形式来绘制医学汤卡。这种有关医学的汤卡,藏语称为“曼汤”。“曼汤”是藏语的译音。“曼”是sMan 的译音,意为医药,而“汤”是Thangka 的译音,意为挂图。“曼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