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网络自保护理论和多元异常分析方法,提出一种网络攻击自主防护机制.根据PDRR理论模型,设计网络自保护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运用多元异常分析方法,提出基于网络流的多元异常分析网络攻击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网络流测量指标的异常偏差值对其分类,并对分类网络流分配路由调度优先级,削弱网络攻击对正常网络通信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网络自主防护机制能显著提高网络系统应对攻击行为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决策树中的ID3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从被监控网络采集的数据中提取网络流量特征设计检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网络流量分析中数值属性特征的分类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检测网络中发生的DDoS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遭受到的攻击及J-Sim仿真平台,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拥塞攻击,提出了一种拥塞攻击行为判断算法和跳频实施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应对拥塞攻击.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ARP的工作原理及机制,讨论基于ARP的网络攻击方式,并通过日常管理的一些经验,提出针对网络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既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又最大限度维持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8.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互动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骥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2):80-81,84
通过建立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特征库,并采用VC 语言建立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之间的开放接口,构建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互动模型.通过互动模型,防火墙可以利用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地发现其策略之外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也可以通过防火墙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能有效互动地构成较为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大大提高网络整体的防护性能.该模型能解决传统信息安全技术的弊端和原先防火墙的粗颗粒防御与检测系统只发现,难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讨论大鼠、小鼠的母性攻击行为和激素在怀孕、分娩、哺乳三个时期的变化、母性攻击行为的变化与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激素对母性攻击行为的调控 ,探讨激素对母性攻击行为的调节 .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LTE-5G网络防御算法需要预设先决条件,且在多维攻击环境下难以实现防御行为自收敛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攻防博弈机制的LTE-5G网络防御算法。首先,对攻击行为进行大数据建模,综合考虑攻击行为数学分布特性,即DDos攻击特性,并精确匹配DDos攻击带宽,实现对攻击危害行为的确定性分析,提高网络主动防御性能,达到对攻击行为预分析的目的;随后,考虑到传统算法的网络收敛概率评估较差的问题,采取Q分析方式进行随机博弈,构建了Q博弈-单向数据攻击模型,成功获取单向数据攻击集合,并进行了攻击行为持续期间的纳什均衡,改善算法的网络防御效果。仿真实验证明:与当前LTE-5G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次高频载波指纹网络过滤防御算法(Secondary High Frequency Carrier Fingerprint Network Filtering Defense Algorithm,SHFCF-FD算法)、带宽峰值匹配过滤防御算法(Bandwidth Peak Matching Filtering Defense Algorithm,BPMFD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大的抗攻击带宽强与网络传输带宽,以及更低的裁决错误率低与信道误码率,具有很强的实际部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