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校园网络设备/机房的管理水平,开发基于以太网和嵌入式的IPv4/IPv6双栈远程监控和主动测量系统,对设备间供电与UPS电源、机房温湿度、设备温度、安全防盗情况、网络性能进行远程监控, 对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方面--延迟、抖动、丢报率进行测量.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设计等. 实现了利用低戊醇嵌入式设备通过IPv4/IPv6网络对设备间环境状态和网络性能的智能监测,给校园网管理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2.
随着IPv6技术的日趋成熟,IPv6网络在我国的部署也开始逐渐扩大,这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由于IPv6地址结构和空间的巨大变化,以及一些新的协议特性的引入,原有的IPv4的网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IPv6的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下一代IPv6网络的网络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针对目前尚不支持SNMP协议或IPv6 MIB的IPv6设备,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案,即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 网管系统通过访问委托代理,获取设备上的网管信息,使之能够被有效地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校园网IPv6网管系统的设计方法,对IPv6的MIB库进行了分析,对IPv6地址、路由、邻居发现、SAVI进行分析,结合重庆大学网络管理现状,对学校IPv4/IPv6双栈网、纯IPv6网络实施统一网管,采用JAVA语言,实现网络故障管理、流量、时延、CPU利用率、温度监控,实现故障统计分析、故障自动预警.  相似文献   

4.
IPv4 over IPv6(简称4over6)机制是由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一种用于解决IPv4网络通过IPv6 主干网而互通的机制.通过详细分析其在Solaris系统的实现,结合网络处理器的高速可编程特性,在IXP2400中实现了4over6机制,并且为了用户可以直接访问IPv6网络,添加了NAT-PT机制,实现了一整套的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4向IPv6的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5.
IPv4 over IPv6(简称4over6)机制是由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一种用于解决IPv4网络通过IPv6主干网而互通的机制.通过详细分析其在Solaris系统的实现,结合网络处理器的高速可编程特性,在IXP2400中实现了4over6机制,并且为了用户可以直接访问IPv6网络,添加了NAT-PT机制,实现了一整套的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4向IPv6的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许多网络测量系统无法进行实时网络流量监测以及无法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比特模式流定义方法和数据结构实时网络测量系统.系统通过在IPv6扩展首部中承载测量信息实现精确流测量,减少了测量开销,提高了测量效率.比特模式流定义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按需流定义方式,使系统能在IPv4/IPv6环境下实现流测量工作.实验证明,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将基于对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Lustre存储集群网络模块,由仅支持IPv4改进为同时支持IPv4与IPv6双协议栈,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与实现方法;测试比较了IPv6与IPv4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实验表明,移植前后性能基本相同.考虑到设计的前提是适用Linux系统基本的双协议栈架构,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其他需要支持双协议栈的网络程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建设高效、系统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设备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人工手动的进行管理与监控早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情况。现IPv4环境无法为每一个信息节点分配IP地址,并且现有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无法对应用层服务进行监控,无法对网络内部的设备进行资产化的管理。本系统通过使用基于IPv6的运管平台,不仅解决了监控节点的IP地址的问题,而且实现了设备运行期间及时预警,掌握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LINUX系统的IPv6网络安装与调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即IPv6网络)的通信协议,重点说明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及其管理机制,分析在现有硬件技术和网络环境条件下IPv6网络的组网技术及实现方案,特别是如何由现行的IPv4平稳地演进到IPv6;最后,详尽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平台下实现IPv6网络的安装与调试。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辆移动节点的路由机制和通信信息安全问题,从网联汽车的地理位置和通信安全出发,设计实现了一个融合了IPv6技术的车载通信系统,在C2C子层参考并优化了Cargeo6开源项目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单跳广播通信和多跳广播路由;在路边设施RSU中使用NAT技术实现车联网内部IPv6地址与公网地址的有效切换,同时引入IPv6中的IPsec技术来保证网联汽车通信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在校园IPv6网络中验证了系统的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在实际场景中可实现多跳路由,单跳最远通信距离为450m左右,实现了实际场景中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