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强夯法对该类地基处理的适应性,结合某大型钾肥生产项目地基处理工程,针对改进的强夯法――强夯碎石桩法,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试验综合结果表明,强夯碎石桩法使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2.4倍,有效加固深度超过6 m,对6~10 m深度处的土层的加固效果仍然比较显著.研究表明,处理该类地基,用碎石桩强夯法是适宜的,处理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某石油仓储工程高能级强夯法地基处理为背景,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瑞利波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陆域与海域深厚碎石回填地基15 000 k N·m高能级强夯下的有效加固深度。研究结果表明:陆域强夯区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10.0 m,海域强夯区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8.0 m;陆域回填区与海域回填区夯点与夯间处强夯加固效果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试验设计参数合理,场地经15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均匀性较好,强夯影响深度超过20.0 m,消除了20.0 m深度范围内粉砂层的液化,但对于深厚填土覆盖下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的影响不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深厚的碎石土杂填土地基,建议采用Menard公式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时的修正系数α介于0.21~0.26之间。  相似文献   

3.
强夯法加固未经级配、粒径大小不一的抛填片石填筑的铁路路基的经验较少,本文通过强夯法对采用类似填料的大的场地的强夯加固效果的经验借鉴,对采用抛填片石的路基进行加固,并对强夯后地基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及后期观测,验证了强夯法处理后的抛填片石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期没有发生不均匀及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4.
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在堆场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胜 《工程与建设》2009,23(4):527-529
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采用超深挤密强夯锤、履带式旋转吊机和自动脱钩装置,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夯击能,用低能级的强夯置换可以达到中高能级下普通强夯处理效果.该法能同时对深层、中层和浅层松软土质进行处理,可大大提高处理后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与土工格栅相结合,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降等效果,能满足集装箱堆场的使用要求,且节省造价,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邵海东 《科技信息》2011,(11):283-283,302
对碎石类强夯地基选用动力触探和平板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动力触探试验测试整个处理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平板载荷试验测试浅部地基土层,必要时增加大型平板载荷试验。通过对浅层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和平板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建立适合于本单位工程的浅部土层的经验关系,然后用动力触探击数推定深部土层的承载力值以评价深度土层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强夯与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基土层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强夯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问题,提出了加固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的强夯置换碎石桩法.某建设场地分别采用强夯法与强夯置换碎石桩法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对强夯地基与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分别进行了圆锥动力触探和载荷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夯碎石桩法处理效果好,桩体密实、强度高,桩间土的承载力也较直接强夯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13 kPa,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达到208 kPa,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强夯法是利用夯击能,使地基土得到夯实挤密,从而改善性能,提高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皖南山区泥质砂岩填土采用强夯法地基加固,是一种提高地基承载力明显,经济而又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琼北地区广泛分布着玄武岩残积土,结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地基处理试验段工程实例,总结琼北玄武岩残积土的岩土工程特性,选取原位测试指标作为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判别标准.通过地基处理前后的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比分析,探讨强夯法加固玄武岩残积土的有效加固深度,该项工作可供琼北地区同类地基处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对强夯块石墩法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参数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强夯置换法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和消散过程及施工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给出经过强夯块石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变化.研究表明,对于所处理的软弱土地基,当采用块石(或碎石)填料后,地层中的排水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使强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很快.此外,强夯块石墩处理地基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在水平方向一般局限在距离强夯置换点小于4m的水平距离范围内,而其深度方向的影响则比较大,即比之常用的强夯法有较大的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荷载试验,就砾石桩、强夯、强夯置换和冲击碾压4种方法对盐湖区察格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从桩体密实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桩土应力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强夯置换墩的密实度低于砾石桩;②强夯置换加固效果最好,冲击碾压法效果最差,承载力两者相差166.9%;③夯击能是后3种加固工艺中决定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关系着加固后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数值;④砾石桩桩土应力比约为3.36,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墩土应力比为2.05,砾石桩和强夯置换均可有效降低盐渍土天然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1.
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加固各类土层,其作用可以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和密实度,消除不均匀沉降,降低压缩性,改善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过程中,土体变形量的变化规律对强夯的有效加固范围有着较大的影响,研究夯坑沉降量的变形规律对强夯法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肥中日美术馆建设场地位于南淝河河漫滩上,地基土为疏浚河道堆填的厚层淤泥质新填土。根据场地地基土层性质、地下水位以及工程建筑物的要求,选择小直径灰土桩加固方案,通过试桩、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和轻便动力触探等原位试验,分析了灰土桩处理淤泥质新填土地基的效果及复合地基强度与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灰土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桩周土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50%以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1倍以上,地基强度和变形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文中还探讨了灰土桩处理新填土地基的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3.
浙东宁绍平原,山丘众多,为保护耕地,房产开发商瞄准往日未被利用的山凹进行开发利用.为了扩大可利用面积,开发商利用部分山体开挖,直接将山石渣土回填于低洼处.又为了节约地基处理成本,对填土采用强夯地基土处理后作为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本文介绍某工程由于采用强夯基础不当,造成房屋建造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以致无法竣工验收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白学伟 《科技资讯》2010,(28):15-15
通过兰州某住宅小区地基处理工程实践,阐述了强夯加固大面积厚填土地基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实践证明,采用强夯法处理填土地基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津LNG管道填海段为例对吹填土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静力触探实验得到该填海段岩土层相关参数,对不均匀沉降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吹填土对原始海床产生的附加应力是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成因。然后采用分层总和法求得最终不均匀沉降量,并在此过程中对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结果差异性以及不同沉降量计算方法进行讨论,最终选取最优计算方法,并在此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相应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鉴于吹填土具有含水量高、地下水埋藏浅、表层承载力低等特点,工程建设中采用强夯-降水联合加固法对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针对以粉砂、粉土为主(土层含大量粘粒)的吹填土,采用明沟排水+强夯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通过低能量预夯、推土机碾压等辅助方式配合降水,加快降水周期;针对以粘性土(土层含大量砂、粉粒)为主的吹填土,采用真空降水+强夯方案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真空降水,合理控制施工参数,减小土体饱和度,有效拓展了强夯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强夯-降水联合加固法在夯击过程中应遵循"少击多次、先少后多"的工艺,使夯击能与超静孔隙水压的消散速率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加固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强夯加固深度,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利用测振仪进行现场测振,通过对测得的振动波参数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同时利用重力触探方法对强夯后路基承载力进行平行检验.结果表明,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与经验公式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测振仪测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众多建筑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具体实践工程中。其中建筑桩基施工工艺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推广,以低能极强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主要以厂房地基建设为实例,将低能级强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厂房建设中,并配合动力触探、低应变及静载实验,进行沉降观测,总结新填土地基处理的经验,以期通过该文的分析和研究,能为其他的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杂填土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颗粒尺寸悬殊,回填前地貌高低起伏,形成填土薄厚不一,回填时间先后不一,取样困难,通常无法提出正确的设计参数。文章通过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用梅纳经验公式,确定单击夯击能并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夯击次数。强夯处理后地基弹性模量及承载力明显提高,结果证明该法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强夯加固填土的效果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山区全风化泥岩和粘性土混合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试验工程,采用PLT,DPH和SPT 3种方法,测试了夯击能量与夯后时间对强度和加固深度的影响及加固效果的空间变化,评价了测试方法,分析了加强点夯后不同尺寸基底下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更新了有效加固深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加固素填土,强度随时间增长;竖向形成上硬下软的2层结构;设计承载力时宜指明具体时间和层位;检测时,应根据土质特征选择可行的方法综合评价;夯体与夯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取决于土质、强夯参数、基础埋深和基底宽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