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合成三苯胺-卟啉锌复合物(ZnTPor)和PEG-四苯卟啉化合物(PPor),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他们与DNA的结合模式.发现两种卟啉化合物均能与DNA有较好结合,PPor为外部结合模式,ZnTPor为嵌插结合模式.ZnTPor、PPor与ct-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17×10~6和2.63×10~5(L/mol).也进行了两种化合物的单线态氧测试,结果表明,单线态氧产生效率ZnTPor PPor.这些研究为后续光动力、光热治疗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基于N,N-二乙基苯胺的BODIPY衍生物光敏剂,并对光敏剂的结构、单线态氧产生能力、光热性能、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稳定性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光敏剂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抗光漂白性,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强,光热活性优异,光热转换效率可达40.72%,有望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  相似文献   

3.
通过"再沉淀法"将一种疏水性的锌酞菁(2(3),9(10),16(17),23(24)-四-(((2-(三苯甲基-氨基)乙胺基)甲基)苯氧基)锌酞菁(Ⅱ),NNZnPc)转变成一种水溶性的酞菁纳米晶(NNZnPc-NP),该酞菁纳米晶符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药物运载的需求.通过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倒置荧光显微镜研究和表征了该酞菁纳米晶的表面形貌、稳定性、单线态氧产生能力以及光敏抗肿瘤活性.所制备的NNZnPc-NP颗粒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且有较高的单线态氧(~1O_2)产生效率及抗光漂白的能力.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下NNZnPc-NP可有效杀灭宫颈癌细胞(HeLa),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研究卟啉单体、 二聚体及金属卟啉单体的瞬 态光电压性质, 发现其光生电子-空穴对完全分离的时间: 单体小于二聚体, 卟啉配体小于金属卟啉. 卟啉配体电荷载流子缓慢衰减, 而金属卟啉在短时间内, 电子在接近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域里实现了载流子的快速分离. Cu卟啉的光生电荷载流子瞬态光电压信号与卟啉配体有相似之处, 且与其他金属卟啉也有相似之处. 在金属离子Co2+,Ni2+,Cu2+,Zn2+的影响下, 电子-空穴对开始分离的时间大约在2×10-7 s, 负信号是由接近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域内快速载流子分离所致, 金属卟啉中心离子d电子数不同, 光生电荷载流子快速分离时间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特性及光催化机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卟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相关应用,重点综述了卟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电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质,包括光致电子转移、光激发能量转移和高价金属卟啉氧化物种形成等,归纳了其光催化作用机理,包括光致电子转移产生的对分子氧的活化机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机理)、光激发能量转移导致基态三线态氧活化产生的单线态氧机理和高价氧化物种对分子氧和H2O2的活化产生具有高氧化活性自由基机理,并对异相光催化体系及光催化应用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治疗主要通过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源的激发下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产生单线态氧而发挥其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金属铱配合物,由于金属铱的重原子效应,在被合适的光激发后经过系间窜越到达三重态,把能量传递给氧分子从而产生单线态氧用于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束金属蒸镀技术,在GaN、Al2O3、SiO23种衬底上蒸镀纳米级Au薄膜,通过快速热退火形成纳米颗粒(NPs).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Au NPs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峰位与颗粒尺度、形貌乃至衬底关系密切.不同温度退火后,GaN衬底上形成的NPs共振波长位于黄红光波段,而Al2O3和SiO2衬底上的NPs共振峰位分别为550和525nm,处于绿光波段.依此,提出采用Au NPs与InGaN基LEDs耦合,以提高不同光发射波长出光效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属氧化物和微塑料均为典型的颗粒态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安全风险,但目前鲜有研究两者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效应.为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PS MPs)与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ZnO NPs)复合作用下的生物响应,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将其暴露在ZnO NPs(1 mg·L-1),PS MPs(1 mg·L-1,10 mg·L-1),ZnO NPs+PS MPs (1 mg·L-1+1 mg·L-1与1 mg·L-1+10 mg·L-1)中14 d.测定了两种颗粒物的水合粒径、Zeta电位、水体Zn2+含量、Zn在锦鲫各组织中的富集量和肝脏氧化损伤指标.结果显示,与PS MPs复合后,ZnO NPs在水体中的团聚性和稳定性增加,与高浓度PS MPs复合后水中Zn2+含量降低;锦鲫各组织...  相似文献   

9.
金属纳米粉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氢等离子体电弧反应法生成Al,Fe,Cu和Pb的纳米粉·对其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成分、晶体结构和粒径等进行了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均为单质晶体;Al的粒径分布较宽,在10~138nm左右,平均粒径75nm·Fe,Cu,Pb平均粒径分别是56nm,81nm,77nm·除α Fe为bcc结构外,其余3种均为fcc结构·同样的进氧量,进氧的快慢对纳米粉氧含量多少影响很大·如钝化6h的Al纳米粉,其氧的质量分数为5 9%左右,而钝化2h的Al纳米粉氧的质量分数为11 3%左右·Al纳米粉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其余的不同,由于氧的溶入,使衍射峰发生分裂,虽然结构没变,但有部分粉末的点阵常数增大了0 0036...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进的Frens法,制备出含金量不同的Au-Ag合金纳米颗粒和Ag@Au纳米颗粒.通过测试,UV-Vis光谱结果表明,Au-Ag合金纳米颗粒只有一个介于Au、Ag峰值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且峰值与金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SEM、TEM结果表明Ag@Au纳米颗粒有约为13 nm的壳层;而Au-Ag合金纳米颗粒没有核壳结构,说明是合金,并且随着Au-Ag合金中Au的成分的逐渐增加,粒径趋于均匀、形貌趋于稳定的类球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原理的包裹荧光素和罗丹明类染料的新型荧光纳米颗粒(粒径为100 nm).结果表明,该荧光纳米粒子其他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泄漏率低,光稳定性优异的特点.荧光免疫分析表明该纳米粒子可以应用于生物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亚甲基蓝光解、吸附及光催化对比实验,以及·OH清除剂叔丁醇、电子空穴对(e-,h-,h+)结合抑制剂过氧化氢、空穴(h_(VB)+)结合抑制剂过氧化氢、空穴(h_(VB)+)清除剂碘化钾、单线态氧(+)清除剂碘化钾、单线态氧(1O_2)清除剂叠氮钠、超氧自由基(O_21O_2)清除剂叠氮钠、超氧自由基(O_2(·-))清除剂苯醌对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实验,同时测定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H_2O_2的生成,证明了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体系中主要活性氧形态为·OH,O_2(·-))清除剂苯醌对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实验,同时测定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H_2O_2的生成,证明了Ti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体系中主要活性氧形态为·OH,O_2(·-)和(·-)和1O_2.  相似文献   

13.
卟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其优异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卟啉的不稳定性、自猝灭和水溶性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引入卟啉分子或利用卟啉作为有机连接剂构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MOFs)成为研究焦点. PMOFs既可以克服卟啉的局限性,又兼具卟啉与MOFs各自的独特性.文章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3种不同形貌特征的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224,这种材料不仅保持了卟啉在红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1O2)的特点,还可作为药物载体,为PMOFs的结构调控和生物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系统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钒氧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竹红菌甲素相比,新型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峰红移且吸收峰强度增加,荧光强度降低,具有一定的光敏产生单线态氧及光敏损伤CT DNA的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60 nm左右,单分散性质良好.因此,该配合物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竹红菌甲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2nm的纳米金颗粒,并用其标记视黄醇结合蛋白抗体(anti-RBP).在pH=5.29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纳米金标记anti-RBP可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纳米金颗粒凝集成网格结构,由于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使其在620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C_(RBP)在0.1~60ng·mL~(-1)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增强值ΔI_(620nm)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02ng·mL~(-1),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清中的RBP,方法简单、灵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光活化农药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型绿色农药,但是其体外光不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提高体外光稳定性和杀虫活性,将光活化农药——焰红染料B(PB)与海藻酸钠(SA)通过酚酯键连接,然后超声自组装,制备了一种酯酶响应性光活化纳米农药(PB-GSA NPs).PB-GSA NPs在水溶液中呈核壳结构,粒径约为220±5.32 nm,临界聚集浓度约为0.042 3 mg·mL-1.与游离PB相比,纳米粒中PB因聚集成核导致的淬灭效应能有效保护PB免于光解.并且PB-GSA NPs具有酯酶响应性控制释放能力,释放的PB显示出光活性并被酪氨酸氧化法证实,表明该酯酶响应性纳米农药在递送光活化农药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PDT)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被称为“有前景的新型癌症治疗模式”.PDT的激活是靠光传递到光敏剂上.大部分光敏剂在紫外-蓝光范围有强的吸收,因此,PDT通常需要紫外-蓝光范围的光.然而,该范围的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能力非常差,并且很难应用在有机活体内.为解决这一问题并改善PDT对深部肿瘤的治疗,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PDT系统,在该系统中,光从纳米颗粒上发出来激活光敏剂而产生单态氧。当纳米颗粒-光敏剂复合体靶向肿瘤时,纳米颗粒的长余辉将激活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更重要的是,由于光源依附在光敏剂上,一起传送到肿瘤细胞,因而可以用来治疗像乳腺癌这样的深度肿瘤.这一模式被称为纳米颗粒自发光光动力疗法(NSLPDT).这种方法还可以与放射疗法(Radlotherapy)结合以降低放射线的剂量,从而大大地减少辐射的副作用,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去溶剂化方法,将单体抗肿瘤多肽 M1-21纳米化,形成 50 nm 左右大小的多肽纳米颗粒(Nano-M1-21). 运用动态光色散技术(DLS)和低压透射电镜(TEM)对 Nano-M1-21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 37 ℃条件下颗粒稳定性测试 . 运用乳腺癌 MDA-MB-231、MCF-7和4T1 细胞验证 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电子加工工艺制备了具有Ti/HfOx:Cu NPs/ZnO/ITO结构的阻变存储器,研究铜纳米颗粒对器件阻变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不仅使器件操作电压减小、并且更加均一,而且增大了器件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比(开关比),高、低阻态电阻值更加稳定,表现出优异的耐擦写特性. 纳米颗粒的引入还使低阻态的导电由普尔-法兰克发射机制主导转变为欧姆导电细丝主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增强了局部电场,不仅保证了较小电压下可产生更多的氧空位,还限定了导电细丝的位置. 此外,铜纳米颗粒有利于降低器件操作电压并提高其均一性,有助于提高阻态电阻值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定量构效关系(QSAR)对于新型光敏剂的设计、合成、活性和毒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此收集整理30个相关化合物的光致毒性,将EC50的对数值作为QSAR研究中的毒理学指标,根据QSAR模型的分析结果,设计质子可激活的胺化大黄酚衍生物;产物结构进行1H-NMR、13C-NMR以及HRMS等表征,测试不同pH下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以9,10-蒽二基-二(亚甲基)二丙二酸(ABDA)作为单线态氧指示剂对目标产物在相同光照时长、不同pH值下的光毒活性进行评价,并与光敏剂二氢卟吩e6(phytochlorin, Ce6)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A3在酸性环境下,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发射波长位于650 nm处,产生的单线态氧的量约为Ce6的7.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