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系统研究我国超大城市上海城乡细颗粒物(PM2.5)的组成特征及来源,本研究于2015年夏季在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市政大楼)和农村(青浦区淀山湖边)两地进行同步观测,全面分析了两地PM2.5浓度及各种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8种)、元素(20种)、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意外表明,农村站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43.5±19.8 μg·m-3)高于城区站点(34.8±15.0 μg·m-3)。从化学组分来看,除Ca2+、Mg2+浓度低于城区站外,农村站测得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高于普陀站。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及铵盐)在两地PM2.5中均占主导地位,贡献超过一半。元素分析表明,燃煤相关排放(以Pb、Hg等为示踪元素)对两地污染贡献均较大,其中城区站点有较显著的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放影响。观测期间两地同步出现一次PM2.5高浓度污染事件,后向轨迹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表明,本次污染事件可能受浙江北部工业污染物的短距离传输所致。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初步调查南宁市大气中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水平,于2002年春、夏、秋、冬4季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采集了85个样品.结果表明,南宁市PM10、PM2.5的污染很严重,超标率为82.5%、92.5%,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约为63.5%,且重污染区PM2.5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在西安站点开展了大气PM2.5和PM10中碳气溶胶的连续观测,并采集了三类主要污染来源样品(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进行对比分析,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地测量了样品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其中的8个碳组分含量.西安秋季和冬季大气PM2.5中OC的平均含量ρOC分别为(34.1±18.0),(61.9±33.2)μg·m-3,EC的平均含量ρEC为(11.3±6.9),(12.3±5.3)μg·m-3.OC和EC均主要赋存于PM2.5粒级中.秋季OC和EC的相关性好(R2>0.90),冬季一般(R2=0.66).总碳气溶胶在秋季PM2.5中占(48.8±10.1)%,在冬季也达到了(45.9±7.5)%.所有观测日的ρOC/ρEC比值均大于2.0,秋季PM2.5中ρOC/ρEC平均为3.3,冬季为5.1,这可能主要与直接排放来源有关.由碳气溶胶的8个碳组分数据,采用绝对主分量分析获得了主要排放来源对总碳的贡献份额,即秋季汽油车尾气占73%,柴油车尾气占23%,生物质燃烧占4%,而冬季燃煤占了44%,汽油车尾气占44%,生物质燃烧占9%,柴油车占3%.  相似文献   

4.
5.
采集了上海市淀山湖区域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灰霾天大气颗粒物中PM_(2.5)样品,重点分析了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69.01±37.05)μg/m~3,数值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显著相关,相关性大小与灰霾程度有关。OC、EC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46±3.41)μg/m~3和(2.15±1.31)μg/m~3,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两者显著相关,相关性大小同样与灰霾程度有关。WSOC的年均质量浓度为(2.07±1.40)μg/m~3,春季高于冬季,且灰霾天质量浓度大于非灰霾天相应值。碳组分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大,需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城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宝鸡市城区PM2.5的污染特点及成因,为制定控制污染应对策略,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宝鸡市城区7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24h对PM2.5的监测数据,结合宝鸡地形特点、同期气象数据以及对颗粒物源解析在线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城区PM2.5及其它污染项目与各气象参数有关,总结了PM2.5时空分布特征,宝鸡市PM2.5的组成和来源随昼夜、季节而变,其主要组成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元素碳和土壤尘等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为燃煤、汽车尾气排放、扬尘、工业排放、二次气溶胶污染和周边输送等。结论分阶段经常性地分析宝鸡城区PM2.5污染现状与机理,提出治理建议和防控对策,为宝鸡市区空气污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气溶胶进行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利用热光反射法得到了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和元素碳(EC,elemental carbon)的含量;应用Stelson方法,结合其质量浓度、元素含量可溶性离子含量对气溶胶质量浓度进行了质量重建与比对.日平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PM2.5中,OC浓度ρ(OC)为19.4μg·m-3,EC浓度ρ(EC)为3.8μg·m-3.PM10中,ρ(OC)为22.3μg·m-3,ρ(EC)为4.1μg·m-3.OC、EC相关性显著(PM2.5,R2=0.77;PM10,R2=0.91).PM10中有87%的OC和94%的EC集中在PM2.5中.PM2.5和PM10中OC/EC比值分别为5.1和5.7,明显大于2,说明存在二次有机碳.PM2.5和PM10重建值和称质量值相关性R2分别为0.95和0.94,重建值和称质量值比值分别为93%和97%.  相似文献   

8.
为了初步调查南宁市大气中颗粒物PMl0、PM2.5的污染水平 ,于2002年春、夏、秋、冬4季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 ,采集了85个样品.结果表明 ,南宁市PMl0、PM2.5 的污染很严重 ,超标率为82.5 %、92.5% ,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 占PM10 的大部分 ,约为63.5 % ,且重污染区PM2.5 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 ,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广州夏季大气中碳气溶胶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6-7月于广州市3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测定了PM10,PM25以及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浓度.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24.77μg@m-3及78.13μg@m-3.PM10和PM2.5中的OC浓度分别为22.3μg@m-3和15.80μg@m-3,EC浓度分别为7.78和5.90μg@m-3,其中73.8%的OC和77.7%的EC存在于PM25中.在3个采样点PM10和PM25中,OC/EC比值均大于2.0,表明广州夏季大气存在二次污染.各种气象条件对OC、EC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降水和风速是OC、EC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理解南京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现状,对2013-2016年南京市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夏季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两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O3的质量浓度处于上升状态,从2013-2016年南京市夏季臭氧平均浓度依次为58.1、65.8、79.3、81.8μg/m3,年均浓度增长率为8.45μg/m3,与之相反,PM2.5的污染程度明显好转,夏季平均浓度依次为45.2、65.7、38.5、31.2μg/m3,其中,2014年出现的高值与当年的气象条件有着密切联系;②O3的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一般在下午3点出现一天中的最大值,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不太明显的“W”型,两个谷值一般出现在凌晨和傍晚;③臭氧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远远大于不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表明O3可以通过增强大气氧化性造成PM2.5质量浓度升高,两种情况下O3和PM2.5的相关系数的不同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十里店地区大气气溶胶元素组成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分析了成都市十里店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元素组成,并运用富集因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气溶胶的元素富集状况及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中Ca,Cu,Zn,As,Pb,Cd和Hg等有毒有害元素富集程度高,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冶金化工尘、燃煤和燃油尘.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市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初步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气溶胶中OC和EC含量,结果表明它们均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TTC和TSP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了齐齐哈尔市南北市区大气气溶胶中碳颗粒的污染源主要是燃烧等人为活动,为改善我市大气污染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PM2.5和PM10的污染严重,PM2.5在大气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相对很高,PM2.5的污染和危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春市冬季和春季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特征, 于2018-01-06—2018-05-14连续采集PM2.5环境受体样品, 分析其无机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组分. 结果表明: 采样期间长春市PM2.5的质量浓度为(46.4±24.4)μg/m3, 冬季和春季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5.8)μg/m3和(32.6±11.5)μg/m3, 超标率为11%, 均在冬季超标, 在春节假期中(2018-02-15—2018-02-21), PM2.5的质量浓度低且保持平稳; 所测全部水溶性阴离子及部分无机元素(Al,As,Pb,Se,Ti)质量浓度呈冬季高于春季的趋势; 长春市无机元素主要源于燃煤、 交通和扬尘; 长春市PM2.5中NO-3和SO2-4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燃煤源的贡献率相对较高; 长春市冬春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28.2%)、土壤尘源(12.6%)、交通排放源(10.7%)、燃煤源和建筑尘源(28.6%)、工业源和其他源(19.8%).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解析PM2.5中几种不同类型塑化剂之间的相关性,着重探讨气象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塑化剂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途相似以及在工业品中共存是塑化剂在大气颗粒物中具有较好相关性的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对塑化剂浓度变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太阳辐射增强和温度上升有利于大部分塑化剂从各类介质中挥发并在PM2.5中发生富集,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有利于促进高水溶性塑化剂的大气清除过程。风速对塑化剂具有稀释作用,能降低其污染程度,而降雨对于大部分塑化剂的大气清除作用有限。社会经济因素也可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州各城区大气中塑化剂的浓度。颗粒物中主要的塑化剂与第二产业经济指标存在关联,表明工业活动可能是这些塑化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此外,第三产业对部分塑化剂污染物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PAHs的年度污染综合评价为基础,考察了东莞市虎门镇和松山湖地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浓度及季节变化特征;再利用文献报道的PAHs毒性指标,评价了健康影响的危害性;同时采用特定PAHs比值法,解析了东莞市大气颗粒中PAHs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住宅室内、外PM2. 5 中碳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大气PM2.5中碳污染来源进行解析,以寻求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污染控制对策.在广州市9个居民住宅的室内、室外同步采集了PM2.5样品,对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组分采用热光反射分析法(TOR)分析.IMPROVE-TOR法分析OC、EC的过程中,根据固定的温度梯级将OC和EC区分为8个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 分析了广州市9个采样住宅夏、冬季室内和室外PM2.5中8个碳组分占总碳(TC)的平均丰度及其规律和启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的定量贡献进行解析,找出广州市PM2.5中碳污染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采用简化模型,对室内OC、EC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室外OC、EC源对室内总碳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PM_(10)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污染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影响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因素,包括来源、源强、气象条件等,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21年金华市环保大楼点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对PM2.5化学组分进行特征分析,并利用PMF模型开展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金华市区PM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化学组成以SNA和OM为主,分别占52.5%和17.8%;水溶性无机离子中SNA占比为89.1%,说明二次转换污染贡献较大;金华市区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扬尘等污染源,且冬季和春季受二次污染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