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的有机耦合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和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黄河主干道流经省份的83个地级市,以2006—2020年为研究时段,运用结构变化率与脱钩模型分析其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关系及脱钩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范围内绿地功能用地和交通设施功能用地增加较为迅速,为主要新增建设用地;城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结构逐渐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速度慢于产业结构变化速度,且二者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黄河流域干流流经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率与产业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大于其余地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偏差系数较大,呈现由中心向两边扩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建设用地与产业结构脱钩状态较不理想,大部分地级市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仍然是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与优化的主要原因,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也约束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更新.  相似文献   

2.
张家旗 《河南科学》2013,(8):1300-1304
新乡市正处在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总结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新乡市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方法展现了新乡市产业结构的现状,转换速度和转换方向.发现新乡市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依赖第一产业,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夕阳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不足等,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虽然很快,但转换方向不是十分合理,要打破低级产业结构的制约瓶颈,新乡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扩展至各个领域,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实融合已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战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实融合提供支撑,产业数字化应用为数实融合提供方向,数字经济全球化为数实融合提供动能,但也存在数实融合发展不平衡、数据要素发展不充分、数字技术创新力不足、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省域之间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推进数据市场化进程;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深化产业数字化融合;推动省域间协调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萍  郑金龙  孟蕊  赵海燕 《河南科学》2019,37(3):447-452
采用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DEA-SBM模型通过测算分析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以产业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效率逐年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北京、天津两地与河北省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京津两地生态效率水平发展较好,河北省较为落后;河北省内各市的生态效率水平有一定差距.并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此推动京津冀生态效率提升,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人口老龄化的驱动机制,破解未富先老的窘境,本文利用ESDA分析2000—2020年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呈现出自西向东的阶梯式上升格局;(2)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呈正向空间相关性,形成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的空间格局,其中,高-高聚集主要分布于山东,而低-低聚集主要分布于青海;(3)人口因素是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的格局演变的直接原因,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其根本原因。因此,从这两个维度提出黄河流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若干建议,例如:坚持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三孩政策落地,适当提高生育率;依托黄河流域城镇群,吸引劳动力回流;建立跨区域养老协调机制,实现联合养老;大力发展老龄教育,充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变异系数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2020年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生态效率集中体现在各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与农业规模的差异。其中,纯技术效率仅山西和甘肃未达到有效状态,规模效率仅山西、山东和宁夏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余省区均为有效状态。从动态分析,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基本处于增长态势,源于技术进步优势。不同地理分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为上下游高、中游低,区域差异先增后减。提出建议: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学中对应于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提出的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过程。本文在经济系统模型中,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讨论文化产业发展与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机制,并根据分析结论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西北和华北重要水源的黄河,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而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以实现流域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即“合理配水、市场调节、统一调度”,并依据系统科学原理,采取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方式,建立面向生态的流域二次配水模型,制定出合理的水资源区域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作用机制框架,从理论上分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差异.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2者关联紧密,一直处在耦合度高、协同度低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呈现上游地区较低、中游地区一般、下游地区相对较高的分布格局,但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虽然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有明显的差异,但全流域及上、中、下游均存在协同度水平低的地区赶超协同度水平高的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大系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三大系统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为生态水平>文化水平>旅游水平,中西部省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空间分布上东西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3)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和社会消费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企业通过自身直接作用和对其他相关企业间接影响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纬厂作为榆次的核心企业,应通过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重塑在榆次经济发展的先锋形象,对榆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经济在增速减缓的同时,给资源与环境所带来的累积负面效应也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必将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基于三次产业宏观经济数据,深入剖析辽宁省产业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分别从地区产业偏离度、技术创新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转型3个层面,阐释了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和路径的可行性,为辽宁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当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提出了保护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以非期望产出为切入测算我国2013-2017年间各省区煤炭产业静态环境生态效率并对其进行动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DEA模型,超效率SBM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非期望产出和存在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问题; 2013-2017年间中国煤炭产业静态生态效率有逐年变好趋势但仍表现为非DEA有效,地区分布上北部沿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和西南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值排名相对靠后;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是带动煤炭产业动态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区位熵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区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探讨二者的影响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和生态效率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均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研究期内以促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策略,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Tobit模型,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究海洋经济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整体海洋经济综合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空间差异逐年增大,泛珠三角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大,环渤海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沿海地区整体和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量的重要引擎。基于多种DEA测度模型对江西省2011—2020年11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旅游效率测度,分别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揭示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静态视角上,江西省旅游产业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动趋势几乎一致,纯技术效率除了2015年以外都处于前沿面,说明江西省整体旅游技术效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规模报酬除了2012年和2019年外,其他年份均呈递增趋势,说明江西省旅游产业要素投入规模尚未达到最佳水平。横向比较全省各设市区层面上,南昌、萍乡、九江三地超效率值较高,而赣州、宜春和抚州三地的超效率值偏低;动态视角上,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19—2020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仅0.599,显著下降;横向比较结果显示,10年间除了抚州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小幅回落(降幅6.9%),其余10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均大于1,且年均增长率达8.5%。研究结果对江西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平衡地区差异、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次产业结构理性回归的现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强劲的技术创新资源是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高碳路径"现象的存在、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的缺乏、资源能源的相对匮乏是长沙产业低碳转型的障碍。打造一个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支持技术、低碳能源结构、低碳管理模式合力构成的低碳转型支持体系是实现长沙产业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相关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PVAR模型探究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韧性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韧性均存在经济惯性;区域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强化经济发展韧性。应继续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黄河流域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