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能高效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微生物,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里的车前草根际土样中,根据溶磷圈的大小筛选出一株溶磷能力较强的细菌P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菌株P2归属于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经条件优化后,菌株P2溶解磷酸三钙的最大溶磷量(以PO■计)可达到1267.89 mg/L,约为优化前的1.43倍。菌株P2对磷酸氢钙、羟基磷灰石、磷酸铝、磷酸铁和磷矿粉也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溶磷量分别达到1752.58、1644.33、67.01、46.39、72.16 mg/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磷的溶出率与培养液中总有机酸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菌株P2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肥料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几株黑曲霉菌株的溶磷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体无机磷培养基和固体有机磷培养基对5株黑曲霉溶磷菌株进行筛选,根据溶磷透明圈与菌落直径大小的比值筛选出两株高效溶磷菌株分别命名为A82和A92。同时对这两株菌株进行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根据培养过程中菌液的pH值、生物量、溶解磷及消化磷含量的变化探讨黑曲霉的溶磷特性。结果表明:A82和A92黑曲霉菌液pH随着溶磷能力的提高而下降;A82黑曲霉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第4d后溶磷能力达到最大值64mg/L。  相似文献   

3.
无机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溶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水稻根际共分离出13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选取其中4株(Pc1、Pc3、Pp2、Pp3)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Pc1、Pp2、Pp3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Pc3属于土壤单胞菌属(Agromonas);以不同的碳氮源、可溶性磷量及pH值配制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溶磷细菌促进作物生长的机制和最终效果,将不同剂量的溶磷细菌9320添加到土壤中,以此培养玉米幼苗,测量幼苗根系分泌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植株生长状况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溶磷细菌剂量的增加,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增加,根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和质量都增加.同灭菌处理组相比,活菌处理组中,根系分泌物的蛋白含量和根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更高,根系分泌物可溶性糖含量和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更低,玉米的生长情况更好.这些结果说明溶磷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难溶态磷转化为可溶态磷供植物吸收利用,而且能够促进根系的代谢活动,最终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大多数耕地土壤中磷素易与Ca2+、Fe3+、Fe2+、Al3+等结合成无效态磷,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可活化难溶性磷,将其接种于堆肥,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磷素植物可利用程度.从鸡粪好氧堆肥中筛选获得高效解磷细菌,为生物强化富磷堆肥的制备提供菌种.利用NBRIY培养基初筛获得解磷菌,...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溶磷菌的溶磷特性对受铅污染土壤展开修复研究,研究了菌液添加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对重度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磷含量、有效态铅含量、pH等指标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土壤物相变化,初步研究了溶磷菌的钝化机制。当目标溶磷菌发酵菌液的添加量达到150mL/kg时,目标菌可有效在土壤中存活;当土壤全磷含量达到1g/kg时,经过钝化培养可将土壤有效态铅含量降至4mg/kg、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至19mg/kg。对钝化后土壤Pb形态分析表明,在目标溶磷菌作用下,土壤中Pb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变,XRD分析结果表明残渣态主要为氯磷酸铅盐化合物(Pb_5(PO_4)_3Cl),是Pb在土壤中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解磷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筛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际高效解磷菌对于缓解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磷素受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方红壤区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初筛菌株、液体发酵复筛菌株和16S rDNA测序,筛选、鉴定高效根际解磷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效解磷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 15 a杉木根际土壤的解无机磷菌与解有机磷菌数量分别为3.64×10~5和2.14×10~5 cfu/g,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且各林龄解磷菌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筛选出25株解无机磷菌和20株解有机磷菌,经平板初筛、液体发酵复筛和16S rDNA测序鉴定,分别得到一株解磷效果显著(p<0.05)的解无机磷菌株W1(溶磷量238.08μg/mL,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解有机磷菌株Y9(溶磷量15.04μg/mL,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3)优化后W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0%(质...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受对硝基酚(para-nitrophenol,PNP)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降解对硝基酚并以其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PN-1。经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通过研究其对PNP 的降解、重金属以及抗生素抗性、植物促生等特性,得到如下结果:该菌株对PNP 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200 mg/L,具有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抗性,对4 种重金属Cd2+、Pb2+、Zn2+和Cr6+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700、500、800 和100 mg/L,同时具有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以及溶磷能力。通过用荧光蛋白标记后能在土壤中正常存活,具有能与植物联合修复PNP 污染土壤的潜力,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杉木根际固氮菌筛选及其溶磷性与分泌IAA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特有速生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杉木的人工林地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但对杉木甚至木本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及其分离与利用等研究还很少报道.利用Ashby培养基和固氮酶乙炔还原测定法从杉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16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在蒙金娜培养基上鉴定了溶磷圈、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了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溶磷能力、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了IAA分泌量.结果表明:16株菌中有5株固氮酶活性大于150 nmol.mL-1.h-1,最高的NGJ-4达264.7 nmol.mL-1.h-1,NGX-5次之,为237.4 nmol.mL-1.h-1.8株解无机磷,其中NGJ-8、NGJ-4和NGX-3的有效磷增量分别为182.7、158.4和133.9mg.L-1,但都无明显解有机磷能力.有5株菌解有机磷,但能力都较小,最大的NGX-5有效磷增量也仅为46.1 mg.L-1,且不具有解无机磷能力.大部分菌株都能分泌生长素,有6株菌分泌能力较强,培养液上清中IAA浓度大于20 mg.L-1,其中NGX-5、NGJ-3、NGJ-4和NGJ-8分别为35.8、32.1、27.8和27.7 mg.L-1.综合这些结果,菌株NGJ-4、NGX-5和NGJ-8兼有固氮、解磷和分泌IAA等3种最强或较强能力,在多功能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壤镉污染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高效修复土壤镉污染是农业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实验以前期从海南昌江矿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抗多种重金属阴沟肠杆菌株Cu6为材料,采用持续提高培养基中镉浓度的方式驯化获得了高抗镉菌株LPY6.于液体培养时,菌株LPY6能抗5 000 mg·L-1(22mmol·L-1)的CdCl2·2.5H2O,比所有已知菌株的抗镉能力均强.除镉外,菌株LPY6与菌株Cu6还对其他不同的重金属有抗性能力.萌发及盆栽实验显示,菌株LPY6能缓解镉对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菌株LPY6可能在镉污染土壤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这为进一步开发镉高效微生物修复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小麦根、茎、叶分离出21株溶磷微生物,筛选出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JG-2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土壤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 strain).研究表明,JG-22对Ca3(PO4)2溶解能力最强;pH值对菌株JG-22溶磷效果影响最明显,在34~36℃和弱碱性环境下,溶磷效果较好;培养72 h后增加培养时间对有效磷的增量影响不大;Ca3(PO4)2含量在5 g/L以上时加大其含量对有效磷的增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的固定现象严重,有效磷含量降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解磷细菌能将基质中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通过玉米盆栽实验,比较不同菌株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中难溶磷肥的释放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与解磷细菌联合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植物地上、地下的生物量,能够高效地释放出沙土中添加的难溶性磷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沙土的pH值被提高到接近中性,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促进有机营养物质转化为无机物,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接种菌根可以显著提高根系的侵染率和菌丝密度,能够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改善根际土壤的环境,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进行微生物复垦,对沙化贫瘠土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抚顺西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煤矸石风化土(MF)及煤矸石自燃风化土(MZ)中分离纯化出3株细菌,标记为MF2,MZ1和MZ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合细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与分类,其中菌株MF2为类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 sp.)细菌,MZ1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MZ2为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分别考察了菌株的解磷能力和对重金属Cd2+的耐受性.结果发现:3株细菌的最大解磷能力依次为MF2(72h,71.76mg·L-1)>MZ2(96h,55.48mg·L-1)>MZ1(120h,5.79mg·L-1),对Cd2+的最大耐受剂量排序为MZ2(100mg·L-1)>MZ1(50mg·L-1)>MF2(10mg·L-1),其中拟蕈状芽孢杆菌MZ2既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同时对重金属Cd2+又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解磷圈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Z1和Z2)高效解磷细菌.经外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Z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培养液起始pH为7.0、接种量为6.5%(V/V)、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25℃的培养条件最适合Z1生长;而培养液起始pH为7.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25℃下培养最适合Z2生长.2种菌株混合培养效果良好.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磷细菌菌剂后小麦的株高、根长和植株鲜重分别提高了18.37%、34.08%和21.74%;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L.)的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了17.46%和27.11%.本研究结果为高效磷细菌菌肥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铝胁迫下试验,以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为供试菌株,土壤为培养基的唯一磷源,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菌丝生长、磷吸收、氢离子、草酸和可滴定酸的分泌,以及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株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的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量及培养基中草酸分泌量均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全部铝离子浓度条件下,菌株Pt的生物量均大于Ld,说明Pt的抗铝毒能力强于Ld。此外,培养基中p H逐渐降低,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渐升高,且Pt的活化能力强于Ld。相关分析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培养基中分泌的草酸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0*,n=11),推测外生菌根真菌分泌的草酸在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外生菌根真菌的抗铝和溶磷能力与其分泌的氢离子和有机酸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磷矿石粉为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wein)的唯一生长磷源,研究沙角衣藻对难溶性磷源(矿石磷)的转化利用作用,结果表明:沙角衣藻对矿石磷的转化强度可达40.56%-63.49%,以有效磷mg/g磷源为单位可达41-64,是一般溶磷细菌溶磷强度的2-4倍,相当于每产1g鲜藻体可得磷酸1.52g,该藻不仅能快速地转化利用磷矿石粉中的难溶性磷源以满足其自身的生理需要,而且能迅速提高介质中的有效磷浓度,为环境中其它生物的生活提供磷源;而且这种转化作用的强度与其对磷的需要相协调,可确保体系供磷和需磷的和谐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具有转化利用单萜类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菌株,以5株植物内生真菌为生物催化剂,(+)-柠檬烯、(-)-柠檬烯、月桂烯为生物转化底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生物转化产物.结果表明:5株植物内生真菌具有生物转化(+)-柠檬烯、(-)-柠檬烯、月桂烯的能力;当底物为(+)-柠檬烯时,主要产物均为柠檬烯-1,2-二醇,其中,菌株Diaporthe Nitschke PS10的产量最高,达到4.57 g·L-1;当底物为(-)-柠檬烯时,主要产物为柠檬烯-1,2-二醇,产量为0.81~2.04 g·L-1;当底物为月桂烯时,转化产物有环氧罗勒烯、氧化芳樟醇、柠檬烯-1,2-二醇等化合物;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阿拉尔植棉区的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采集阿拉尔市15个植棉团镇的150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分析。同时,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新疆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植棉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尔市植棉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低水平,均值为11.6 g·kg-1;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0.95 g·kg-1;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0.97 g·kg-1;土壤全钾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19.0 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71.8 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42.7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183 mg·kg-1;土壤pH值整体呈碱性,均值为8.06,土壤全盐量均值为4.1 g·kg-1。本研究结果为阿拉尔植棉区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VA菌根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低磷条件下,VA菌根能促进植物生长,其机制在于菌丝扩大了根系的养\r 分吸收空间,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对磷的吸收.VA菌根促进吸磷是 由于菌根真菌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无机磷酸盐、有机磷以及与解磷细菌的互作;菌丝 桥的养分传递作用也有一定的贡献.建立并利用几个新的VA菌根研究技术,揭示 了VA菌根促进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途径及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定性和定量检测了26株土壤杆菌的固氮和溶磷活性,通过盆栽检测了澳洲生防菌株K1026对黄瓜和小麦的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包括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的26株土壤杆菌均可在无氮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中19株具有溶磷活性,K1026对磷酸钙液体培养基的溶磷量为109.11μg/m L;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小麦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