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PVC塑料板作为新奇事物检验了其对孵化期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雌鸟离巢时间的影响,分析了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奇事物的影响下,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与离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返巢雌鸟和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鸟觅食时间为(7±4)min/次(n=7),短于7 min与高于7 min的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对白眉姬鹟雌鸟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较大,但窝卵数和是否存在婚外子代对白眉姬鹟雌鸟在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眉姬鹟和白眉姬鹟繁殖期的栖息地与活动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测定了北京小龙门林场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 elisae)和白眉姬鹟(F.zanthopygia)繁殖期的活动区,活动区面积为2 000~5 000 m2,2种姬鹟主要在距巢60~70 m的山沟底部和山坡下部活动,繁殖前期的个体的活动区面积大于孵卵和育雏期的个体.黄眉姬鹟活动区内的林冠盖度、高大乔木的数量和枯树树桩的数量显著大于白眉姬鹟的活动区(P<0.05).黄眉姬鹟活动区内的优势树种是棘皮桦(Betula dahurica),白眉姬鹟活动区内的优势树种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相似文献   

3.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白眉姬鹟,进行了其身体条件对繁殖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雌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窝卵数及巢材重量投入无显著相关性;雄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29);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13);雌雄鸟身体条件与递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亲鸟育雏次数随窝雏数增加而显著增加(r=0.552,P0.001).研究表明白眉姬鹟可根据自身和配偶身体条件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4.
巢捕食是影响普通?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通过摆放标本进行模拟实验,探讨了普通?修饰洞口对防御捕食者入侵的作用.结果表明:普通?对高风险捕食者花鼠(Tamias sibiricue)和蛇(Elaphe taeniura)反应最强烈;对低风险捕食者松鼠(Sciurus)反应强度较弱,说明普通?修饰洞口具有防御巢捕食的作用,且普通?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大山雀、普通?和白眉姬鹟三种同域繁殖的次级洞巢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条件下三种鸟所占巢洞的洞口倾角及大小,结合室内的防雨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三种次级洞巢鸟的洞口选择模式及生态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三种鸟均倾向于选择洞口倾角向下的巢洞,而未利用巢洞的洞口倾角多向上;大山雀和白眉姬鹟占用巢的洞口倾角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小于普通?的洞口倾角;三种鸟对洞口大小无明显的选择性;巢洞内进水量随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的增大而增加,但进水量与洞口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建议利用人工巢箱招引保护鸟类时,应考虑悬挂巢箱的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以降低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增加巢箱的利用率及次级洞巢鸟的繁殖适合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姬鹟属鸟类一新种(鸟纲:雀形目: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姬鹟属(Ficedula Brisson,1760)鸟类一新种--北京姬鹟(Ficedula beijingnica,sp.nov.).它在形态学上与其部分同域分布的黄眉姬鹟(Ficedula nacissina elisae)的雌鸟有些相似,但又有区别,特别是二者的雄鸟在繁殖期的鸣唱截然不同.给出了新种的诊断性鉴别特征、分布、栖息地和习性以及鸣唱的语图.该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存放于北京师范大学鸟类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对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反应最强烈;其次为寄生者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中性对照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反应强度最弱.说明栗斑腹鹀具有识别不同类型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用声音回放进行了大山雀(Parus major)和普通?(Sitta europaea)种间报警声相互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种内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大山雀和普通?采用报警应答、快速飞行、摆动头部、摆动身体等行为来进行回应,且对报警声的行为应答强于鸣唱;但种内报警声与种间报警声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差异不显著.研究说明大山雀和普通?可互相识别彼此的报警声.  相似文献   

9.
朱鹮不同生长发育期鸣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朱鹮各生长阶段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为朱鹮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保护朱鹮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分析技术,对朱鹮鸣叫声从时域、频域和时频三方面进行了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朱鹮雏鸟鸣声单调,频域特征为没有固定主频,频谱为一个包络,声谱图结构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形状为针形;幼鸟鸣声信号振幅较小,与雏鸟声谱图最大区别在于每声信号都出现多条频带,各频带之间近似有等间隔的关系,属多谐波;日常召唤声声谱图属多谐波,频带形状呈拱型;警戒驱赶声振幅较大,每声信号含多个脉冲组,声谱图属多谐波。结论朱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行为状态的鸣声之间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11日, 在执行"松雀鹰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的野外考察时,我们在河南董寨国家级保护区白云保护站发现了1个凤头鹰的巢(31°57038′N;114°14966′E;Alt:233 m).巢筑于近山脊处针叶林中一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上,巢树高20 m,胸径312 cm.巢筑于树冠层的下部、中心位置、粗大分枝的基部,距地面166 m.巢呈碟形,较粗糙,巢材以枯松枝为主,还有一些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枝,巢底垫有一些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的鲜枝,巢的量度为:内径24 cm×27 cm, 外径52 cm×57 cm, 巢深7 cm, 巢高28 cm.发现之时,巢中有1只雏鸟和1枚卵.雏鸟身上密布白色绒毛,但羽管已长出;卵为无精卵,卵重3457 g,卵短径3905 mm, 长径4989 mm.亲鸟具有很强的领域行为,当调查人员靠近巢树时,曾多次俯冲攻击,并不时发出叫声.  相似文献   

11.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 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括孵卵中期、孵卵后期和巢内育雏期.孵卵中、后期以出雏前7 d为界,中、后期之间的行为频次和累计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翻卵日频次和日翻卵时间与观察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离巢时间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孵卵期间日离巢0~2次,通常在上午和傍晚离巢,离巢平均时间(27.6 ± 4.4) min (n=29).离巢率孵化中期为4.86%,孵化后期为5.37%.雏鸟在巢期间为(3754.5±42.5) min (n=2),此期雌鸟不离巢,行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使用经典注意转换任务范式,通过操作现实群际威胁,考察现实威胁对注意转换代价上的影响.实验1验证了前人的发现:现实群际威胁会损耗注意转换功能,较之控制组,现实威胁组被试在行为层面表现出更大的注意转换代价.实验2则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考察现实群际威胁影响注意转换功能的时间进程,发现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主要发生在N270成分和LPP成分上.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有7种鸟类在上海市内首次被发现:楔尾鹱(Puffinus pacificus)、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栗头鹟莺(Seicercus castanicep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和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其中楔尾鹱和淡尾鹟莺为迷鸟,其他均为罕见旅鸟.楔尾鹱的出现推测为强台风"海葵"所致,杂色山雀系北方种群南扩,其它记录得益于上海地区近年定期开展的鸟类监测活动和日益壮大的观鸟群体.  相似文献   

14.
河南郑州白鹭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2 0 0 0~ 2 0 0 3年繁殖季节对河南郑州市区白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白鹭于每年 4月上旬至 8月底在市区营巢繁殖 ,在营巢地居留期约 1 45 d.白鹭窝卵数为 5 .1 4± 0 .69( 4~ 6)枚 ,出雏数为4.43± 1 .2 7( 2~ 6)只 ,孵化期为 2 5 .1 4± 0 .69( 2 4~ 2 6) d.孵化率为 86.1 1 % ,育雏期约 42 d,雏鸟滞留巢区比荒野地长 1 0 d左右 .雏鸟 2 0日龄统计成活率为 87.1 0 % ,雏鸟死亡原因多为恶劣气候条件所致 ,如大风、暴雨等  相似文献   

15.
普通(币鸟)不同窝雏数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币鸟)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币鸟)的平均窝雏数为(7.59±0.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05).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的平均窝雏数为(7 59±0 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 05).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汽车防撞系统中,主要都是使用雷达进行测距,这类系统的价格较高,不能大面积推广.在现有的汽车防撞系统上优化测距算法,采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测距,建立相关的防撞模型,根据不同的测量距离发出不同的报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报警信息准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全态势评估领域的权限有效性评估指标, 融合网络流量、入侵检测系统(IDS)报警和扫描信息, 提出一种全新的权限有效性定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将用户权限作为安全目标, 基于网络会话构建威胁用户权限的入侵迹, 并使用Markov数学模型度量安全目标失败的平均入侵代价, 进而定量评估权限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时, 权限有效性指数接近于0.该方法能够实时评估缓冲区溢出攻击对系统权限有效性的威胁,有效监控黑客行为引起的系统安全态势变化. 与其他评估方法相比, 该方法考虑了报警之间的因果关系,降低了IDS误报以及无效入侵信息对安全态势评估精度的影响, 有助于管理员了解黑客入侵步骤、决策系统安全状况以及识别高危险的入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的汽车防撞系统中,主要都是使用雷达进行测距,这类系统的价格较高,不能大面积推广.在现有的汽车防撞系统上优化测距算法,采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测距,建立相关的防撞模型,根据不同的测量距离发出不同的报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报警信息准确.  相似文献   

20.
此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无线接收、系统控制、和解决一般报警系统可预见的防范措施。这里所设计的系统结构主要红外探测接收模块,发射模块,报警系统控制中心组成。红外接收电路集红外光遮挡、触摸报警双重功能于一体,具有隐蔽性强、警戒距离远、灵敏度高、报叫响高等优点。系统控制采用AT89C2051及PT2272/2262专用解码芯片,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好;数据处理的任务由单片机完成,用于区分报警信号,同时接受各种操作指令,完成相应的操作,当接收到报警信号后一方面驱动报警电路,发出响亮的警车报警声;另一方面输出具体的地址信息,确定是哪一路发送了报警信号;断电报警功能则实时监控电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