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DGA域名(Domain Generation Algorithm)检测是恶意CC通信检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的检测方法通常基于域名构成的随机性进行检测,存在误报率高等问题,对于低随机性DGA域名的检测准确率较低,主要是因为此类方法未能有效提取低随机性DGA域名中的部分高随机性,为此提出了域名的多字符随机性提取方法。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RU)实现多字符组合编码及其随机性提取;引入注意力机制,加强域名中部分高随机性特征。构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循环神经网络的DGA域名检测算法(ATT-GRU),提升了低随机性DGA域名识别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ATT-GRU算法在检测DGA域名上取得了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检测精确率和更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电力无线专网系统因网络业务增多而带来的网络攻击以及异常流量入侵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AMCNN-LSTM)模型.该模型为避免序列特征稀疏分布的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特征并转化为维度固定的稠密向量;为防止记忆丢失和梯度分散问题,使用融合注意力机制的CNN单元来捕捉重要的时间序列细粒度特征;将CNN提取局部特征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提取序列特征的优势相结合,对电力接入专网流量数据进行异常检测.通过在电力网真实数据集上实验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算法能够在150轮次迭代下达到89.14%的召回率及89.67%的综合F-meas-ure得分.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电力网络异常流量,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检测未知攻击方面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动编码器和注意力机制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通过将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力机制相结合,实现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从基于流量的数据中检测异常网络流量的目标。所提方法利用独热编码和归一化技术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输入到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变分编码器中,采集训练样本中隐含特征信息,并将其融入最终潜变量中;计算原始数据与重建数据之间的重建误差,进而基于适当的阈值判断流量的异常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入侵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明显改善了入侵检测的精度,不仅可以检测已知和未知攻击,而且还可以提高低频次攻击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序列建模的车辆异常轨迹检测方法轨迹空间特征提取不够充分而降低了检测效果这一问题,提出融合时序和空间特征的车辆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充分提取轨迹的时间与空间特征以提升异常轨迹检测精度。采用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堆叠序列自编码器,从网格化后的映射轨迹中提取轨迹时序特征;引入全连接神经网络,提取轨迹偏转量和行驶距离等空间特征;融合轨迹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异常轨迹检测以提升检测效果。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在真实出租车数据集上的异常轨迹检测准确率优于92%,F1评分优于80%,与XGBoost、IBAT、ATDC和ATD-RNN方法相比,检测性能提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密度聚类的异常检测算法(ADIDC), 通过在各特征列上分别进行密度聚类, 并根据各特征对正常轮廓的支持度进行特征加权, 解决了聚类分析方法在异常检测应用中误报率较高的问题. 通过大量基于异常检测数据集 KDD Cup 1999的实验表明, 其相对于传统异常检测方法在保证较高检测率的前提下, 有效地降低了误报率, 对某些与正常行为相近的特殊攻击检测率明显提高. 同时利用特征权值进行特征筛选提高了其检测性能和效率, 更适应实时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视频中包含的异常事件数量稀少,信息密集的特征容易被遗漏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交叉注意力自编码器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方法.首先预处理视频集,提取视频帧中表观和运动特征,然后设计双交叉注意力模块融入自编码器中,使特征图在自编码器中能够更好地关联全局特征.其次将提取后的特征放入各自的自编码器中学习正常行为,使含有正常事件的视频帧能被模型重构,含有异常事件的视频帧则无法被重构.最后通过检测模型得到各个视频帧的重构误差从而进行异常事件判定.该方法可以以局部特征关联全局特征的方式有效提高视频异常事件检测的准确率,通过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中进行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优于其他同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多数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准确度低、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编码(LSTM-Autoencoder)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将真实网络流量从数据包和会话流级别两方面提取数据特征.为了丰富原始特征,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分解原始特征向量得到更高维特征.考虑真实网络环境可能存在异常数据,采用Grubbs准则对数据进行平滑操作,以防止非人为异常数据干扰训练LSTM-Autoencoder模型.使用已训练的LSTM-Autoencoder模型对训练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分析重构误差分布确定检测阈值.最后,对真实网络流量进行测试,分析了模型结构以及外部噪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其他基于数据重构的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度和更优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攻击流量的集中式检测模型中可扩展性差,检测效率低以及误报率高等问题,设计了针对DDoS攻击流量的随机森林分布式检测模型,该模型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分布式分类检测模块和报警响应模块.将该模型与基于Adaboost算法的分布式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组合分类器分布式检测模型具有更高的检测率、正确率、精确率以及更低的误报率,并且该模型部署灵活,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加密流量呈爆炸式增长,流量加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也为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传统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方法存在需要手动设计分类特征、分类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自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Self Attention, CSA)的加密流量分类方法,依据网络流量的层次结构特性,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数据包内字节流的空间特征、自注意力机制提取数据包之间的时序特征。在公开数据集ISCX VPN-NonVPN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SA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0%,相较基准深度模型,准确率和F1值皆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模糊C均值的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聚类方法在异常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的模糊C均值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核的模糊C均值对网络数据进行聚类,并使用基于簇内距离的判断规则对聚类结果进行标定,从而识别出攻击.使用KDD CUP1999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表现出了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入侵检测中异常点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KNN与异常点检测算法相结合来处理数据的方法,以降低入侵检测误报率.该方法首先采用卡方特征选择方法进行数据特征选择,其次采用孤立森林、距离、局部异常因子(IDL)结合查找出异常点,然后使用SMOTE平衡数据,使得所有的样本达到一个类平衡状态,再采用KNN分类.最后采用公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算法对异常数据忽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序列概率比检验(ASPRT)的异常数据检测新方法.该方法从假设所给定的数据集中存在一个数据概率模型出发,对假定模型进行严密的不相符性检测,从而猎取到异常数据.实例实验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异常数据,与现有方法相比其运行时间缩短,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该方法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入侵检测系统识别率低、误报率高的问题,论文采用SOM-BP复合神经网络技术,结合Agent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利用模糊SOM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对网络数据流量强度进行建模和聚类,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入侵企图的识别。提出一个基于SOM-BP复合神经网络的多Agent入侵检测模型,描述了模型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流程。通过实验证明系统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4.
时间型网络隐蔽信道是一种隐蔽性极高的信息泄露方式.其作为APT攻击的主要通信手段,对网络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目前针对隐蔽信道的检测方法通用性不足、误检率高,且人工提取流量特征耗时耗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图像转化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报文到达时间间隔归一化,转换成像素值,再将其转为灰度图像,由此把一维序列分类问题转成二维图像分类问题.本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自动获取图像特征,并利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从空间与通道两个维度进行特征自适应优化.本文用合法流量和隐蔽信道流量组成的数据集训练网络,所得到的二分类模型用于判别被检测流量是否为时间型隐蔽信道流量.最后将提出的方法与现有的4种检测方法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率和召回率,所得模型的通用性更好且误检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组合恶意加密流量数据集,结合随机森林对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构建可变长二维特征序列,提出一种针对可变长序列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BiGRU-CNN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引入Masking层,有效解决变长序列问题,能够同时提取流量数据中时间和空间的多重特征,最终实现对恶意加密流量的二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CNN、LSTM等单一模型相比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均有所提升,准确率达到94.61%,且在非训练集实验中能达到94.93%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异常入侵检测中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区分正常数据和入侵行为.文中针对K-means算法的缺陷,提出了K-meas-pro算法,并利用KDD Cup99数据集进行了聚类挖掘实验,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多数Wi-Fi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实时性差、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OS-ELM)的实时Wi-Fi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首先,考虑到实验样本数据中正常与异常数据极不平衡的问题,采用SMOTE算法对数据样本中的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进行平衡处理操作,使分类器的分类效果不受样本数据集中多数类样本的影响.然后使用栈式降噪自编码网络(SDAE)对平衡后的数据进行降维,消除无关或冗余特征降低检测建模规模,避免维度灾难.最后,在AWID数据集进行处理并输入到OS-ELM分类器中,结果表明:与其他基于浅层学习算法的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地精简数据特征,降低了检测时间,同时在检测精度和误报率方面也体现出了更优性能.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滤波实时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中的各种常见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对多种流量指标进行递推最小二乘法预测,然后以预测误差所构造的统计量容许范围进行异常检测,最后对检测结果实施归一化评估.该方法具有无需任何历史训练数据、能大量减少报警次数、突出报警严重程度的特点.在DARPA入侵检测评估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更适合检测拒绝服务攻击引起的异常,较之相同权向量下的同类方法,其异常检测率、误报率和检测速度等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信号在勘探中极易受各种噪声干扰,影响后期反演以及数据处理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引导的卷积自编码器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消噪方法.首先基于自编码器,构建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消噪网络,然后根据数据中存在噪声的特点对其进行优化,加深网络深度、引入注意力机制,使网络能更关注数据中的有效信号特征,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构建网络模型,实现对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噪声的压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噪声压制中,该方法比db8小波消噪方法和变分模态分解消噪方法信噪比更高、均方误差更低,同时应用到实测数据中仍能较完整地保留信号特征并增加偏移距的可解释范围,证明了该方法在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噪声压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集成学习方法运用到木马流量检测中存在对训练样本要求较高、分类精度难以提升、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木马流量检测集成分类模型。对木马通信和正常通信反映在流量统计特征上的差别进行区分,提取行为统计特征构建训练集。通过引入均值化的方法对旋转森林算法中的主成分变换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后的旋转森林算法对原始训练样本进行旋转处理,选取朴素贝叶斯、C4.5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3种差异性较大的分类算法构建基分类器,采用基于实例动态选择的加权投票策略实现集成并产生木马流量检测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了不同训练集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异构分类器之间的互补性,在误报率不超过4.21%时检测率达到了96.30%,提高了木马流量检测的准确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