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桢楠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桢楠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桢楠在盐碱地造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泡桐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为泡桐新品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新发现的泡桐黄化突变体(PFE)与白花泡桐(PF)、建始泡桐(PJ)、楸叶泡桐(PC)的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光合色素的含量、光合日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黄化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其中叶绿素b显著减少; 黄化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总体小于其他种,气孔导度值与其他种相比总体降低,但差异较小,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值均高于其他种; 泡桐黄化突变体的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其他种。【结论】光合色素的减少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 它影响了植株捕光能力,致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株抗性增加,可减少活性氧对植株的伤害,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外人工控水方法,通过测定木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总量的含量、气孔密度及大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生物量等各项指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重度缺水、中度缺水、正常含水)对木枣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木枣的光合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缺水程度的增加,木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总量的含量、气孔密度及大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生物量均降低,其中,与正常供水相比较,中度缺水时木枣叶面积大小和气孔大小没有显著差异,重度缺水时差异极显著;而木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生物量,无论在中度缺水还是重度缺水时,与正常供水均存在显著差异,显著降低了木枣的光合性能。表明水分对在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两个方面均影响木枣的光合作用,水分不足能显著木枣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在深圳城市公园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适应性,为其引入城市进行观赏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10年生毛棉杜鹃,在深圳市香蜜公园选择了临水、高地、平地3个栽植环境并各为半光照和全光照两个环境,分为6个试验样地进行种植,测定植株开花情况、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的变化和光合特性日变化等。【结果】(1)不同栽植环境对毛棉杜鹃的形态和生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临水环境-半光照环境中毛棉杜鹃的花芽数量、新梢粗度、新梢体积、新梢数量显著高于(P<0.05)其他试验样地;(2)平地-全光照环境中毛棉杜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样地,而平地-半光照环境中Chla、Chlb、Chlt含量均出现最低值。高地-半光照环境下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比(Chla/Chlb)、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质量比(Chlt/Car)显著高于其他样地;(3)临水-半光照和临水-全光照环境下毛棉杜鹃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降香黄檀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后期心材形成提供参考。【方法】以胸径6~8 cm的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设置CK、E0.1%(乙烯利质量分数0.1%,后同)、E0.5%、E2.5% 4个乙烯利处理,研究各处理对降香黄檀生长指标增长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比叶面积(SL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在3个乙烯利处理中,E0.1%、E0.5%处理胸径增长量(ΔD)均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8.97%、6.07%;E2.5%处理的树高增长量(ΔH)和材积增长量(ΔV)均较对照低,分别减少了67.39%和59.33%。各乙烯利处理对降香黄檀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显著影响,大小顺序为E0.1%>E0.5%>CK>E2.5%。E0.1%、E0.5%处理叶干质量、叶面积显著高于E2.5%处理,各处理比叶面积(SLA)大小顺序为E0.1%>E0.5%>CK>E2.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E0.1%、E0.5%、E2.5%处理下SLA和WUE都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光响应曲线所得光合参数显示,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E0.1%、E0.5%处理分别较CK增加了38%、26.22%。光饱和点(PLsp)随注射乙烯利的浓度先增加后略微降低但均高于对照,E0.5%处理最高。乙烯利各处理光补偿点(PLcp)均低于对照,E0.1%、E0.5%处理比CK降低了16.37%、20.92%。【结论】低浓度乙烯利可提高降香黄檀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征参数,E2.5%的乙烯利不利于降香黄檀树高和材积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等)、叶绿素含量和微环境因子(透光率、气温),采用带有180°鱼眼镜头的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采集林隙照片并计算出各样地透光率。通过比较不同大小林隙及隙内不同位置红松幼树光合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析林隙大小及隙内不同位置对红松幼树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①红松幼树的光合能力在中、小林隙内显著提高,中、小林隙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在林内(对照)显著提高20.0%~60.7%,且中林隙又显著高于小林隙9.2%~15.1%,而大林隙对其无显著影响;②在各大小林隙内红松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沿林隙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均呈规律性递减(92.7%~22.5%);③在中、小林隙内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高于林内,但光补偿点却低于林内;在中林隙内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于林内,而叶绿素含量低于林内;在各林隙内沿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降低而光补偿点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递减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红松幼树在蒙古栎林中林隙(116.9 m2)内的中心区光合能力较强。建议在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创建适宜大小的林隙,充分利用林隙内的中心位置来加速其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对长白山地区两种金丝桃属植物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与乌腺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率等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其生境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柱金丝桃的净光合速率在两个生长季均明显高于乌腺金丝桃,且差异极显著(P<0.01);长柱金丝桃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乌腺金丝桃(P<0.01);长柱金丝桃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乌腺金丝桃(P<0.01).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与蒸发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显著负相关;蒸发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区分两植物差异的指标:净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光合色素含量.长柱金丝桃的光合性能强于乌腺金丝桃,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是导致两种植物生态分化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叶银杏为银杏(Ginkgo biloba L.)的1个芽变品种,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金叶银杏实生苗叶色变化特性,为选育更优良的品系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湖北安陆的1年生金叶银杏实生苗为材料,在对叶形、叶色观察的基础上,应用X-Rite色差仪测定叶色参数L *a *b *值,计算出反应色彩变化的彩度C *和色相角h,测定其色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4—5月为金黄色,6月开始转绿,先为浅黄绿色,直至深绿,10月底后再次变黄。色差参数L *维度方向上,大部分位点集中在中间位置(L *值为50~65),a *值主要集中在负值区域,b *维度方向位点整体呈现上移趋势。色素含量的年变化中, Chla(叶绿素a)、Chlb(叶绿素b)、ChlT(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且色素含量之间基本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Car(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ChlT/Car(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质量之比)与ChlT的变化趋势相似,Chl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比)的变化呈现波动下降。Chla和Chlb均与色差参数L *a *b *C *呈负相关,与h则为极显著正相关。Car与色差参数a *呈显著正相关,与b *呈极显著正相关。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Tr(蒸腾强度)在13:00前处于较高水平,15:00后急剧下降。Ci(细胞间隙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形,即一天之内出现两个低谷,分别在11:00和15:00。Pn与Chla、Ca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hla/b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光合特征值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年生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在4—5月为金黄色,6月逐渐变绿色,10月时变黄。色差参数在4—5月,高亮度单株增加,各单株绿色变浅,随时间推移,黄色加深。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叶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澳洲坚果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年生澳洲坚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叶片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盐胁迫(NaCl浓度低于60 mmol/L)下,随着NaCl浓度升高,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缓慢增加;而Chl a、Chl b、Chl a+Chl b和Chl a/Chl b含量则缓慢下降.高盐胁迫(60~300 mmol/LNaCl),显著降低SOD和POD活性,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光合能力;显著增加MDA含量.这表明澳洲坚果在NaCl浓度低于60 mmol/L的盐土里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鲜食糯玉米植株单株可见绿叶数和展开绿叶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单株可见绿叶数和展开绿叶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除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余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厚德198为试验玉米品种,2011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发区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在吐丝期之后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a/b吐丝—吐丝后42天逐渐减小,而后略有升高.在不同氮肥水平下,N280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均较高,对吐丝后各时期光合特性与产量相关分析,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叶面积指数在吐丝后48天内均与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结果来看,以N280最高,是试验地区膜下滴灌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华北落叶松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森林生产力取决于树冠的整体光合能力,而树冠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具有差异性。深入了解华北落叶松冠层内光合作用的差异,为冠层水平模拟和准确估算森林生产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山西省太岳山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中上层与下层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不显著; 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Pn差异显著(P<0.05),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也不显著。影响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羧化效率(Vc)、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 影响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Vc、气孔导度(Gs)、水汽压亏缺(pVPD)。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冠层光合空间异质性是冠层水平模拟和估算森林生产力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对于从单木到林分的尺度推演和模型拟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个乌桕新品种'海滨绯红'、'海滨紫晶'夏季光合特性并进行比较,为乌桕新品种的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测定2年生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①'海滨紫晶'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耐涝性,并从叶色与色素、光合荧光等生理指标间的协同性分析其耐涝机理,为沿海和涝害地区耐水湿观赏树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中国南方洪水季节性发生的特点,在夏季高温期间,对北美枫香1年生扦插苗进行60 d的户外盆栽淹水处理,分析其在淹水过程中生长、叶色(色彩参数与色素比例)及光合特征[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单位叶面积反应中心数(NRC/CSm)单位叶面积热耗散的能量(EDIo/CSm)、PSⅡ捕获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电子传递的量子比率(φEo)、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φRo)、综合性能指数(Itotal)]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根据各指标峰谷值出现时间分析指标间的协同性。【结果】①淹水持续60 d并未对北美枫香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苗木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②叶色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色调角h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40 d后,叶片由绿色相域转变为红色相域(h<90°)。③叶片色素相对含量比值结果显示,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处理的叶片叶绿素与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比值[Chl/(Anth+Car)]呈现下降趋势。20 d后,处理Chl/(Anth+Car)的值显著低于对照(CK),在40 d后,Chl/(Anth+Car)的值小于1(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相对含量占据主要地位),这与叶片外观色彩参数变化表现出同步性。④处理与CK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变化趋势整体相似,PnCi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TrGs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淹水初期(0~20 d)处理与CK各光合参数值差异不显著,但在淹水中后期(20 d后),处理各参数值显著低于CK,且二者差异整体呈现增大趋势。⑤光响应曲线特征表明,处理在各光强下的Pn显著低于CK,且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处理与CK的Pn差值越大,表现出较低的光能利用率。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表明,淹水30 d后,叶片反应中心数目(NRC/CSm)和光系统PSⅡ向PSⅠ的电子传递能力(Ψo、$φ_{Ro}$和$φ_{Ro}$)均显著下降,叶片的热耗散($E_{\text{DIo/CS m}}$)显著上升,最终导致PSⅡ综合性能指数显著下降。【结论】北美枫香具有较强的短期耐水淹能力,尤其在淹水20 d内,各指标均优于CK;北美枫香主要通过增加叶片热耗散以及调节光合色素含量权重来减少激发能和过剩激发能产生的伤害,从而降低涝害程度;净光合速率、叶片色素比值及荧光参数之间存在协同性,各参数拐点出现的时间呈节律性变化,分别为20、30 及40 d,其中光合参数反应最为灵敏。  相似文献   

15.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是川西北高寒草甸的常见植物,为了探讨其对高寒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分析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不同株高密花香薷叶面积、比叶质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密花香薷植株,其比叶质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叶面积随着植株增高先增加后减小,当植株高度在40~45 cm之间的叶面积最大,此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且Chl a/b最大;不同株高密花香薷根际土壤的纤维素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且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大于对照,随着植株高度增加,根际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脲酶活性与叶片Chl 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大于46 cm的植株根际脲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P0.05).研究表明,密花香薷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释放根系分泌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根际氮素水平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桃对缺氮胁迫的适应性及其机制。【方法】以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程度的缺氮处理:对照(CK)、中度缺氮(MN)和重度缺氮(SN),分析缺氮胁迫对核桃幼苗外部形态特征、生长情况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缺氮会使核桃幼苗失绿黄化,长势下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总体随着缺氮程度加深和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尤其是处理后期(60~75 d)表现更明显;MN和SN处理下,核桃幼苗的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条件下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 )在前期(0~30 d)和后期(60~75 d)受影响较大,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胁迫程度加深明显下降,反之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胁迫程度加深而上升,且同样在处理后期(60~75 d)受影响较大;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叶面积、根表面积、叶绿素a含量、Fv/Fm和ETR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含量与叶面积、叶片厚度、Fv/FmFv'/Fm' 显著正相关。【结论】缺氮会抑制核桃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阻碍根系生长,影响核桃幼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变小、叶色变淡。在缺氮胁迫下,核桃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也会造成叶绿体吸收光照的能力减弱,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及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进而限制光合速率,影响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7.
模拟干旱处理下毛竹光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毛竹叶绿素含量和光响应参数的变化,比较分析毛竹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点,探讨毛竹抗旱生理与适应变化,为毛竹林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Ⅰ~Ⅲ度毛竹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干旱和对照条件下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响应曲线,并计算出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PLSP)、光补偿点(P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ηAQY)等光合参数。【结果】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竹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而Ⅱ度竹光合速率显著高于Ⅰ度竹和Ⅲ度竹,Ⅰ度竹和Ⅲ度竹之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 Ⅰ度竹各叶绿素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而Ⅲ度竹各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Ⅱ度竹只有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各竹龄毛竹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变化不一致,干旱处理下Ⅰ度竹和Ⅲ度竹Pn显著高于对照,Ⅱ度竹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旱处理提高了Ⅰ度竹和Ⅲ度竹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了Ⅱ度竹对光的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_2(0、2、6、10、14和18 mmol/L)对120 mmol/L的Na Cl胁迫下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处理下罗汉果幼苗SOD活性、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Chl a+b、Chl a/b)均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2)施加不同浓度CaCl_2处理盐胁迫时,罗汉果幼苗SOD、POD、CAT活性、叶绿素(Chla、Chlb、Chl a+b、Chl a/b)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MDA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当CaCl_2浓度为6 mmol/L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SOD、PO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3)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可知,当CaCl_2浓度为6 mmol/L时,对应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最高,罗汉果耐盐性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片中的合成代谢规律,确定银杏合适采摘期,以及选育优良的银杏品种,探讨了雌、雄株和金叶(芽变品种)银杏叶片光合生理与黄酮含量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银杏种质资源圃的雌株、雄株及嫁接的金叶银杏为材料,对4—11月银杏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黄酮成分及含量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整个叶片生长周年动态变化中,雄株银杏的含水量低于雌株和金叶银杏,特别是在6—9月夏季高温时期的差异更显著;雌株银杏的含水量、相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雄株与金叶银杏,特别是在5—8月,但雄株与金叶银杏的相对叶面积增加速度较快;雌株银杏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 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雄株和金叶银杏,雌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高点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各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金叶银杏>雄株>雌株;雄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之间,雌株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金叶银杏叶色在4—6月为金黄色,其叶绿素含量均比雄株、雌株银杏低,7月转绿后与雌株和雄株差异不大,其光合、黄酮代谢的变化更接近于雄株,且其黄酮合成的能力高于雄株及雌株。【结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雄株和金叶银杏更适用于叶用林的培育,雌株的抗逆性高于雄株与金叶银杏,金叶银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因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