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究不同氮素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对番茄幼苗苗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铵硝配比处理下,随着硝态氮占比的增加,番茄幼苗的苗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当铵硝配比为50∶0时,番茄幼苗的苗高最大;铵硝配比为25∶75时,番茄幼苗的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大,与其他配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全铵态氮处理下,番茄幼苗的苗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最低;单一形态的铵态氮或硝态氮营养液,均会抑制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获得番茄生长所需的最适铵硝配比,为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了解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能力,为筛选适宜地区发展的优良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苗圃地划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含若干个小区。2015年11月将采自四川省宣汉县、恩阳区和金堂县的34株四川桤木优树穗条嫁接于长势基本一致的砧木上,每小区内约嫁接100株(重复3次)。2016年8月中旬测定小区内所有嫁接幼苗的株高和基径,根据测定结果在每个小区内选出3株平均株作为待测植株,测定待测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无性系嫁接幼苗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四川桤木嫁接幼苗地上部分鲜质量表现为叶>主干>侧枝,叶片和主干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上。叶片和主干在地上部分生物量中占比较大,侧枝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部分各根径生物量大小表现为粗根>细根>中根。生物聚类分析表明,34个四川桤木无性系嫁接幼苗可分为3类,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第1类次之,第3类最小。3类无性系幼苗之间生物量分配比较,第2类无性系植株分配给侧枝和细根的生物量最大;第1类无性系植株主干生物量占比较高,而叶片和细根生物量占比最小;地下以第3类无性系植株叶片生物量占比最大,侧枝和主干生物量占比最小,粗根生物量占比最大。【结论】不同无性系四川桤木1年生嫁接幼苗的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第2类无性系幼苗总生物量最大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较均匀,可能对光照条件和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第1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次之,可能对光照条件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土壤水热条件的适应能力不高;第3类无性系总生物量最低,可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益母草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铝处理浓度(0、0.04、0.37、3.70、37.04和185.19 mmol/L),研究了益母草幼苗对不同浓度铝毒胁迫的响应.研究发现,随着铝浓度的增加,益母草幼苗的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根表面积、茎长和根长等总体下降,益母草根的平均直径增大;0.04 mmol/L的铝液处理时,益母草的地上部分鲜质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75%,茎长比对照组增长了4.7%.铝毒胁迫显著抑制了益母草幼苗根系的伸长和生长,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总体增强,尤其是{185.19} mmol/L的铝液处理时,益母草种子的萌发率非常低且萌发后长出的芽易霉变死亡而基本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4.
去叶频次对假俭草克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日本九州野外移栽试验地,通过每隔10 d(D10),20 d(D20),30 d(D30)以及60d(D60)一次的4组去叶试验,研究了不同去叶频次对移栽后假俭草草丛克隆生长的影响.去叶对假俭草蘖数量、匍匐茎长度及构件生物量影响显著,影响模式也较为一致,即蘖数量、蘖出生速率、茎长度、茎伸长速率以及构件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D30>D60>D20>D10.中等频次的去叶(D30)有助于假俭草的生长,移栽后30~40 d是假俭草克隆生长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遮阴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积累、分配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条件下的C、N、P元素积累及分配的响应策略,揭示遮阴处理对杉木幼苗C、N、P元素变化规律的影响,为杉木苗木繁育、林分光照环境调控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当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阴方式设置5个遮阴梯度,即0%(对照,不遮阴)、遮阴强度40%(透光率60%)、60%(透光率40%)、85%(透光率15%)和95%(透光率5%),持续观测1 a。试验结束后测定幼苗株高与地径增量、各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积累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以C/N、C/P,N/P表示元素质量比)等指标。【结果】①随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幼苗株高增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地径增量则显著降低(P<0.05)。根、茎、叶及总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叶生物量比增大;②根、茎、叶中及总的C、N、P积累量随遮阴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地上部分(茎和叶)C和N分配比例增加,而地下部分(根)C和N分配比例则降低。③杉木幼苗C/N和C/P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杉木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下的生长受到N限制。【结论】杉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对不同遮阴强度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株高生长加快,地径粗生长减缓,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部分,幼苗由“矮粗”逐渐转变为“细高”。但是过度遮阴不利于杉木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生物量积累减少,C、N、P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酚酸类他感物质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酚酸类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笔者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不同浓度酚酸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竹株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分蘖、生根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外施不同浓度的酚酸类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随浓度上升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竹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高浓度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降低了幼苗叶绿素含量。25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液对幼苗立茎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5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幼苗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苗高、幼苗根数生长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幼苗根长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2 000 mg/L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由此推断,因覆盖而积累于竹林土壤中的大量酚酸会对竹子生长起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竹林衰退减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虎尾草植株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降水量和种植时期对虎尾草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降水量使虎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延迟种植降低了植株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种子的千粒重随降水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6月15日种植的虎尾草千粒重最小;种子产量在高降水量条件下最大,最早种植的植株种子产量最高,最晚种植的植株种子产量最低;虎尾草抽穗率随降水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高降水量条件下抽穗率最大,且各降水量条件下最晚种植的虎尾草抽穗率最大;不同种植时期虎尾草成熟度基本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低降水量条件下成熟度最低,6月15日种植的植株种子成熟度最低.降水量和种植时期的变化对虎尾草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弱光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瓜尔豆对弱光的敏感时期,在瓜尔豆生长的不同生育期进行了弱光处理(30%自然光),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弱光都会导致瓜尔豆的株高增加,茎粗降低,叶面积减小,叶及植株干物质重减少。弱光显著降低瓜尔豆产量,其中开花结荚期弱光对产量影响最大,导致减产高达67.1%。鼓粒期弱光,主要影响了种子的充实度,使种子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下降45.2%。幼苗期弱光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使产量减少28.1%,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光照条件不同,尽量使中后期处于较好的光照条件下,通过加强管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不同生长期绿豆(Vigna radiata (L.) R. Wilczek)镉(Cd)吸收的阻控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Cd污染旱地土壤为基质,对其进行2.5%和5.0%(质量分数)的鸡粪生物炭添加处理,同时以无生物炭添加(0%)作为对照处理,所有处理均种植绿豆(生长周期为70 d),探讨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结荚期和收获期的土壤pH、土壤Cd化学形态以及绿豆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降低了结荚期和收获期绿豆植株中Cd的富集,且植株地上、地下部分Cd吸收对不同剂量生物炭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结荚期,不同施用量生物炭添加均显著降低绿豆植株根部Cd含量,添加2.5%生物炭对绿豆植株茎部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而添加5.0%生物炭对绿豆植株叶片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收获期,绿豆植株地上部分(叶、茎)的Cd含量表现为添加2.5%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5.0%生物炭处理,植株地下部分(根)的Cd含量则表现为添加5.0%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2.5%生物炭处理.生物炭添加改变了土壤中Cd化学形态的分布,显著降低了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在结荚期与收获期,添加5.0%生物炭的土壤其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均最低,对同一处理不同生长期而言,添加2.5%生物炭的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占比减少的效果最显著,收获期降低幅度达26.68%.由此可见:在使用生物炭修复Cd污染土壤时,生物炭施用量、植物生长期和植物组织利用都应予以考虑.本研究结果可为农用旱地土壤污染治理与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珍贵用材树种花榈木幼苗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方法。【方法】设计了浸种、浸根、拌种和浇灌4种接种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不接根瘤菌的盆栽苗为对照,观察接种后幼苗根系形态、结瘤数量变化,并测定幼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固氮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接种方式处理下花榈木幼苗根系松软、呈土黄色,幼瘤多呈球形、黄褐色,结瘤部位多位于侧须根系上。不同接种方式处理的花榈木幼苗结瘤数量和质量差异明显,浇灌处理的结瘤数量最多,鲜瘤生物量最大,结瘤率最高,其次是浸根处理。接种上根瘤的花榈木幼苗生长指标均大于CK,与CK相比,4种接种方式处理下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1.48%~29.51%、3.21%~26.61%和36.30%~148.18%; 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幅分别为70.62%~139.39%、74.70%~140.97%、164.28%~200.00%、75.00%~250.00%和28.03%~167.42%。不同接种方式处理的花榈木结瘤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浇灌处理的花榈木结瘤幼苗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根系活力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接种上根瘤的花榈木幼苗叶片全氮、鲜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总氮量以及固氮量明显高于CK,浇灌和浸根处理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花榈木根瘤接种的适宜方式为用萌发种子浸根和用菌液浇灌长出真叶后的幼苗。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镉离子浓度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镉离子浓度对绿豆幼苗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叶器官的毒害作用最大,其次是根,对茎的毒害作用最小;对株离生长的抑制影响高于根长的生长;镉离子浓度为0.5mg/L对绿豆全株生物量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加;但0.5mg/L镉离子浓度对叶、根生物量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10mg/L对两者的生长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在10-100mg/L范围内对两者的影响差异不大;从镉离子对株高的影响基本与对全株生物量一致,而不同镉离子浓度对根长的生长作用较为复杂.绿豆幼苗地上部分脯氨酸含量均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到100mg/L时脯氨酸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控制4种磷肥浓度0g/kg(P0),1g/kg(P1),2g/kg(P2)、4g/kg(P3),研究探讨磷资源有效性对5年生四川大头茶功苗构件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浓度强烈影响了四川大头茶幼苗茎高、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生长动态;随着磷肥浓度的增加,叶片现存数,叶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也逐渐增加,并以叶,中根和细根的生物量增加程度最为突出;主分量分析反映了P3与P0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并反映了构件特征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桃对缺氮胁迫的适应性及其机制。【方法】以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程度的缺氮处理:对照(CK)、中度缺氮(MN)和重度缺氮(SN),分析缺氮胁迫对核桃幼苗外部形态特征、生长情况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缺氮会使核桃幼苗失绿黄化,长势下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总体随着缺氮程度加深和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尤其是处理后期(60~75 d)表现更明显;MN和SN处理下,核桃幼苗的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条件下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 )在前期(0~30 d)和后期(60~75 d)受影响较大,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胁迫程度加深明显下降,反之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胁迫程度加深而上升,且同样在处理后期(60~75 d)受影响较大;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叶面积、根表面积、叶绿素a含量、Fv/Fm和ETR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含量与叶面积、叶片厚度、Fv/FmFv'/Fm' 显著正相关。【结论】缺氮会抑制核桃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阻碍根系生长,影响核桃幼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变小、叶色变淡。在缺氮胁迫下,核桃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也会造成叶绿体吸收光照的能力减弱,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及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进而限制光合速率,影响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黄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 mg·L-1、0.5 mg·L-1,1 mg·L-1、5 mg·L-1、10 mg·L-1、20mg·L-1、50 mg·L-1和100 mg·L-1)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影响;低浓度镐对幼苗的初期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当镉浓度大于等于5 mg·L-1对生物量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1mg·L-1镉浓度对株高有极显著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这种刺激作用减弱,而高浓度的镉对株高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镉对根生长没有显著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产生毒害作用的镉浓度均处于5-10mg·L-1之间;高浓度镉处理下,根较茎更敏感;幼苗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最后又降低;黄瓜叶和茎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较茎对镉胁迫更敏感;不同处理组之间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环草石斛(D.loddigesii Rolfe.)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环草石斛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形成丛生芽的形式快速繁殖试管苗,改变了过去通过原球茎诱导途径进行繁殖的方式,简化了操作步骤。结果表明:芽诱导、芽增殖与继代培养基、壮苗与生根培养基分别以MS NAA0.1mg/L 6-BA1.0mg/L、MS NAA0.1mg/L 6-BA3.0mg/L、1/2MS NAA0.7mg/L为最好;移栽最适基质以碳酸盐小石子:杉木屑=1:2,上面铺盖1cm厚的苔藓为最好,幼苗的成活率达95%;取材的位置不同对环草石斛出芽也有一定的影响,茎尖部位明显要高于其它部位,茎中部次之,而茎基部几乎不能萌发;茎段外植体苗比种子苗成株快,茎粗,苗壮,易成活;外植体苗分段增殖时基部茎段的增殖系数比上部茎段大,生长速度快。继代增殖苗段比野生植株增殖快。同时还总结了环草石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过程,并对其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遮阴对蚕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不同时期遮阴对蚕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各器官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阴后蚕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比自然光照条件下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以出苗后76~105d遮阴表现出的差异最大。遮阴有利于蚕豆营养器官的生长,遮阴后茎和叶的干重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生殖器官的形成和生长会受到阻碍,花和荚果的脱落率增大,荚果干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接种AMF的香樟幼苗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GL)分别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种子单一接种、混合接种以及不接种(对照)处理,对90 d大幼苗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正常供水(NW,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轻度干旱胁迫(MW,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中度干旱胁迫(MS,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6%~60%)、重度干旱胁迫(SS,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40%);150 d后对香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旱胁迫下,除GM外接种AMF提高了香樟幼苗植株总生物量和抗旱性,而在SS条件下接种AMF显著促进了幼苗的生长(p<0.05);在干旱胁迫下接种AMF通过影响植株的生长性状来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在干旱胁迫下,菌种差异通过影响叶面积来影响幼苗根、叶生物分配从而影响幼苗的总生物量积累和生长;在干旱胁迫下,菌种组合的方式则对幼苗生物量分配与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在喀斯特地区多种菌种共存不是以简单的叠加来发挥它们的影响效应,而是通过多种菌种应对不同的水分条件,发挥不同的抗旱效应来影响植物的生长性状,从而优化植物生物量的分配,维持植物在干旱生境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四种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是现代医药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马铃薯、西红柿、香蕉和椰汁,检测种子萌发率和组培苗不同器官的表型数据,比较了不同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势的影响,研究促进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参数.发现添加15%马铃薯利于白及叶片和茎的生长;添加20%的西红柿利于叶片生长,但对根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2%的香蕉显著促进白及块茎生长;添加1%的椰汁利于白及根的增殖;15%的马铃薯和1%的椰汁能促进白及植株的快速生长.白及种子在MS+2.0mg/L IBA+30.0g/L蔗糖+7.0g/L琼脂+15%马铃薯培养基上进行萌发,30d后继代到MS+2.0mg/L IBA+30.0g/L蔗糖+7.0g/L琼脂+1%椰汁培养基上培养,3个月后可以发育成茎粗、根多、苗壮的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9.
研究育苗基质和育苗托盘对烤烟出苗、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变化,为烤烟托盘育苗基质和育苗托盘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播种后20、26和33 d,160孔托盘在6种不同基质下的出苗率大小为T2T1T3T5T4T6,322孔托盘为T6T5T4T1T2T3;除T6基质外,其余5种基质的出苗率都是160孔托盘高于322孔托盘。烤烟幼苗生长到49、56和63 d时,T1、T2和T6基质下160孔托盘烟苗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高、茎直径、地上部干鲜重和根系干鲜重都显著高于322孔托盘。T6基质下两种规格托盘的烟苗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余5种基质都是160孔烟苗根系活力显著高于322孔。160孔托盘下,T2基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1、T4和T5,322孔托盘下,T6基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5种基质。烤烟幼苗生长期间,基质和托盘不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杂交鹅掌楸为优良的珍贵阔叶树种,本研究旨在探明杂交鹅掌楸叶水浸提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为杂交鹅掌楸人工林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及室内模拟盆栽,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发育等进行测定,研究杂交鹅掌楸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叶浸提液可以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率,浸提液浓度在5~20 g/L时,对丹参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高于20 g/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除茎长外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浓度为40 g/L的杂交鹅掌楸叶水浸提液对丹参幼苗叶总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的正影响均是最大的,说明其最适宜丹参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