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分析了湖泊中不同养殖鱼类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认为以“四大家鱼”为主体放养鱼种的中国湖泊养殖模式,加强了湖泊的富营养化。根据国情,大型水生植物收获法应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沿海工业、农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促成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含有富营养化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水养殖污水的过度排放 ,使得近海的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 ,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 ;人们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大肆捕捞鱼类、贝类 ,以致失去了食物链上一些组成部分 ,因而导致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范围扩大、加剧了海洋灾害 ,对近海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赤潮大面积频繁发生 ,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亮出红牌。我国沿海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区域 ,其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代赦  熊卿  杜俊逸 《江西科学》2009,27(4):617-622
目前水产养殖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方式多种多样,在全国广泛分布。养殖水体大量投饵,因此水体底部存在大量未被吸收的饵料,直接影响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加之养殖品自身的排泄物影响,使得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养殖饵料精加工,提高吸收率;多品种混养,充分利用空间和饵料;种植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含量等,并说明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函数的拟合,发现在贝类滤食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和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本文提示利用双壳贝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和领海权的限制,产量很难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品的产量,满足社会的需要,世界各国都把海水养殖业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发展迅速。当前,海水养殖在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品种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养殖水体的立体利用,即通过多品种混养,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改善水质条件,提高水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及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养殖自身污染问题逐渐显露.不同的养殖品种和不同的养殖方式对产生的污染各不相同.本文对对虾、鱼类和贝类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方式产生的污染及其污染负荷的估算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对策,旨在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洋馆观赏鱼类饲养经验的总结及观察实验,分析得出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海洋观赏鱼类对药物敏感度的差异性,提出应结合喂食、营养、水质、检疫等环节,灵活调整海洋观赏鱼类的鱼病防治方案,以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保证大型海水鱼类混养池内所有鱼类良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岳阳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监测了湖南岳阳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和纳污状况,分析了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探讨了人工水产养殖对南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湖已处于富营养化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岳阳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监测了湖南岳阳市南湖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和纳污状况,分析了南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探讨了人工水产养殖对南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湖已处于富营养化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鱼类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水域中鱼类共计36种,隶属于8目15科和30属;这些鱼类可分为淡水、洄游和河口3个生态类群,其中以淡水类群为优势类群.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长江铜陵段老洲水域中的鱼类组成及资源发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主要特点为鱼类的目数和种数减少、珍稀鱼类的濒危甚至灭绝、渔获物的低龄化和小型化.本文从不科学捕捞、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生物入侵四个方面总结了造成该水域中鱼类组成及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并为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郎青  廖水生 《江西科学》1993,11(2):102-105
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与鱼产量关系;报道了不同养殖方式鱼池的浮游生物和水质测定结果;根据江西省商品鱼池基地养殖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肉鸭-鱼-草、蛋鸭-鱼-草、猪-鱼-草综合养殖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鱼类生长和发育生物学是海洋鱼类苗种培育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鱼类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取得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海洋鱼类苗种培育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进展是:阐明调控鱼类生长的脑-脑垂体-肝脏轴的种激素分泌活动和作用机理,促进海洋鱼类生长激素释放和提高生长率;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及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鱼类苗种对饵料摄取与消化吸收的饵料添加剂;环境条件对海洋鱼类苗种利用营养物质和生长的影响等。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还只限于少数几种海洋养殖鱼类。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充分阐明。今后,为配合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发展,必需系统深入研究各种重要海洋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苗种培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量恢复法的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流量恢复(the flow restoration methodology)方法研究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获得所保护鱼类生态习性相关的流量信息,包括水深、流速、水量等.然后建立概念性模型,确定鱼类和特定流量组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流量目标,每一个流量目标被赋予一些水力指标,作为获得满足这个目标的环境流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水文学、水力学模型确定满足这些流量目标需要的水流条件,包括数量、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时间,给出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生态流量.最后给出不同水资源管理情景下可接受的鱼类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15.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所产鱼类,杂食性,但以肉食性为主,容易进行人工饲养,本篇研究旨意:主要是探讨该鱼消化系统中的主要消化腺,即肝脏、胆囊及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与鲤科(Cyprinidae)鱼类比较,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独特之处,主要报道之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鲶亚目(Siluroidei)鱼类的进一步研究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骆马湖鱼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马湖共有鱼类60种,在世界淡水鱼类区系分布中属古北区,在中国淡水鱼类分布中属华东区,并且由两个复合体组成:一是中国江河平原复合体,一是古代上第三纪复合体。水体中.各水层均有一定数量种类的鱼类分布,大部分是定居的温和性鱼类。骆马湖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对鱼业生产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海水围塘养殖区氮磷的变化规律以及围塘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沿海滩涂地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池为研究案例,定点监测了虾-鱼-贝混合养殖池和对虾单养池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总氮、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该养殖区各种水化学要素在养殖期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方式下水环境中无机氮之间的转化是完全的,在高溶解氧时硝酸盐氮含量始终较高,而在混合养殖中,硝酸盐氮是该养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混养池中总磷和总氮、磷酸盐均正相关,与无机氮之间无相关;而单养区总磷也与总氮显著正相关,但与磷酸盐和无机氮无相关;在混养区对总氮主要作用的是物理过程,单养区则是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同时起作用;对NH3+-N的影响虽然同是物理过程起作用,但混养区是盐度,而单养区是pH值和溶解氧;影响磷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主要是化学过程起作用,但在单养区对PO43--P的影响还有pH值;通过采用有机养殖技术,围塘养殖的水质基本符合养殖要求标准,说明有机养殖、混合养殖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应加强对这方面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2年4月至1983年1月在顺德勒流公社新埠三队新能源村的两个鱼池进行了沼气窖渣肥及猪粪肥养鱼对比试验.饲养试验结果;施沼气窖渣肥的鱼池(简称试验池),水质良好,溶氧量,磷、氮的含量均比施猪粪的鱼池(简称对照池)高;浮游生物种类前者的多,易消化的硅藻、甲藻和黄藻的比例也较高;主要养殖的鳙、鲢、草鱼的规格比对照池的大.分析鱼的食性,所含浮游生物总量也比对照池的多.沼气窖还兼收了沼气能源,经济效益大,且池水中无寄生虫卵,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991年6月-1993年9月对13种海水鱼网箱对比试养,探讨了各筛选鱼类的生长、增长率、摄饵量、饵料系数、适应范围与成活率,提出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鱼Miichthysmiiuy、真鲷Bogrosomusmajor、石斑鱼Epinephelus、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以及卵形鲳Trachinotusovatus是目前适合于浙江海区环境与技术经济条件的增养殖鱼种,状黄姑鱼、鱼、鲈鱼为最佳鱼种,石斑鱼、真鲷、黑鲷是优良鱼种,卵形鲳是较佳鱼种。  相似文献   

20.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春、夏季鱼类群聚结构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和8月进行的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选取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27°00′~31°00′N,121°30′~126°30′E)为研究海区,通过聚类分析和非参数多维标序方法(NMDS)分析调查海区鱼类群落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大致可分为两种群聚类型:近海群聚和外海群聚,且两种群聚类型具有较稳定的空间格局。近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刺鲳、小黄鱼等;外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鳄齿鱼、六斑刺鲀等。单个环境因素(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中,鱼类群聚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