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科学24小时》2011,(3):52-52
目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研究科学家最新汇编了一首乐曲,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微粒碰撞数据转换成为乐曲。物理学家莉莉·阿斯奎瑟(Lily Asquith)博士使用乐曲模拟软件将微粒碰撞数据转换成为声音,赋予这些数据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点点滴滴     
音乐也能当“肥料”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音乐是一种能量,它可被植物吸收,能刺激植物细胞的生长,“对农作物弹琴”确能提高产量。 利用音乐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已成为事实。美国路易安那州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比对照苗增高25%。法国物理学家和音乐家乔尔·斯顿默谱写的乐曲很受农作物“欢迎”,他的一些乐曲还申请了专利。西红柿“听”了他作的乐曲后,果实比对照  相似文献   

3.
延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邹红星  王殿军  戴琼海  李衍达 《科学通报》2000,45(14):1560-1562
证明了具有行或列对称结构的矩阵(即延拓矩阵)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与原矩阵(亦称母矩阵)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的定量关系,据此可大大降低一类具有该结构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的计算量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4.
引入动态系统的混合单调分解概念 ,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结构中固有的增长与衰减机制将系统动力学分解 ,由此构造一个增广的动态系统作为原来系统的双边比较系统 .相应的双边比较定理表明该比较系统的解规定了原系统解的上下界 ,因而可以通过双边比较系统了解原系统的性质 .与通常的向量比较方法相比 ,混合单调分解方法能自然地利用动态系统的结构特性 ,不必要求系统具有严格的 (拟 )单调性 ,能给出系统状态更为细致的非对称估计 ,可直接用于本质上具有非对称状态约束的问题 .作为应用 ,文中对于具有非对称状态饱和非线性的系统 ,建立了其平凡解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此条件完全由系统的参数和状态饱和阈值给出 ,并包含了文献中关于对称状态饱和系统平凡解全局稳定性的一个新近结果  相似文献   

5.
楚天广  黄琳 《科学通报》1998,43(4):388-391
引入动态系统的混合单调分解概念 ,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结构中固有的增长与衰减机制将系统动力学分解 ,由此构造一个增广的动态系统作为原来系统的双边比较系统 .相应的双边比较定理表明该比较系统的解规定了原系统解的上下界 ,因而可以通过双边比较系统了解原系统的性质 .与通常的向量比较方法相比 ,混合单调分解方法能自然地利用动态系统的结构特性 ,不必要求系统具有严格的 (拟 )单调性 ,能给出系统状态更为细致的非对称估计 ,可直接用于本质上具有非对称状态约束的问题 .作为应用 ,文中对于具有非对称状态饱和非线性的系统 ,建立了其平凡解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此条件完全由系统的参数和状态饱和阈值给出 ,并包含了文献中关于对称状态饱和系统平凡解全局稳定性的一个新近结果  相似文献   

6.
非负矩阵分解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矩阵分解是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 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MF)算法是在矩阵中所有元素均为非负的条件下对其实现的非负分解, 这为矩阵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本文介绍非负矩阵分解的基本思想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研究工作讨论在概率模型的框架下实现非负矩阵分解的目标函数和相应的算法, 以及非负矩阵分解与知觉过程信息处理的关系, 针对模式识别的实际问题给出具体的非负矩阵分解的应用实例, 并提出非负矩阵分解及其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10Ni合金调幅分解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钟大 《科学通报》1991,36(1):28-28
自从Hillert和Cahn等提出过饱和固溶体中的调幅分解理论以来,在各种合金中发现了调幅组织和调幅分解现象。作者在10Ni马氏体时效钢中发现了“粗呢状”调幅组织。但一些研究认为,调幅结构的组织并非都是由调幅分解引起的。有些合金在形核长大机制分解的产物中,也可观察到调幅组织。为了证实10Ni合金时效组织中的调幅结构是否由调幅分解引起,本文通过穆斯堡尔谱研究了该合金时效初期相分解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时效机理。  相似文献   

8.
去年(1983)10月29日本环境变异原学会发表,蔬菜的纤维素作为人类的食物掇入后,由于人体消化道内缺乏一种分解纤维素的消化酶,不能把纤维素消化吸收,而作为排泄物排出体外。但最近日本  相似文献   

9.
赵彭年 《科学通报》1963,8(11):53-53
磷化硼是有希望的高温半导体材料之一。因此,在其制备和半导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注意。而高温时,此化合物的稳定性则很少有人研究。如所周知,磷化物受热时,一般由含磷高的磷化物分解为含磷低的、在高温时比较稳定的磷化物和磷蒸气。因此,我们测定了磷化硼受热分解的磷蒸气压,并初步研究了它的分解机理,借以了解磷  相似文献   

10.
吴沛成 《科学通报》1984,29(11):665-665
草酸铁(Ⅲ)(固相或溶液体系)的光化学分解的研究已有一些工作,但负载型草酸铁(Ⅲ)的光分解研究尚未见报道。吸附在载体表面上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化合物本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载体表面化合物的研究对考察载体的作用,揭示其表面性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穆斯堡尔谱和气相色谱研究了活性炭、硅胶、γ-Al_2O_3和氧化镁负载的草酸铁(Ⅲ)的光化学分解。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在人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顿悟问题解决则是创造性的关键方面.组块分解是通达创造性顿悟的一种机制.其假设认为组块分解的难度取决于被分解组块的紧密性:紧组块涉及移除无意义的知觉元素,而松组块涉及移除有意义的知觉元素,紧组块分解比松组块分解更难.考虑到组块分解也受其他因素如空间关系的影响,基于元素类型假设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排除这些因素.本研究在控制了混淆因素后检验组块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特别是在控制了空间关系这一混淆因素后,基于元素类型的组块分解是否能引发P300效应.被试在两种条件下从一个源汉字中移除笔画(紧组块条件)或者汉字(松组块条件)从而得到另外一个汉字.保持两组条件下源汉字中的被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都是上下关系,同时记录这个过程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行为结果显示,紧组块分解比松组块分解耗时更长.脑电结果显示,基于元素类型的组块分解引发了P300效应:紧组块条件比松组块条件引发了更大波幅的P300.研究提示,元素类型是组块分解的困难源之一并且组块分解可能涉及知觉转换过程中的表征更新.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分解试样,在酸性介质中,以二氯化锡还原大部分三价铁,三氯化钛还 原剩余三价铁,用重铬酸钾滴定测全铁量.本法加入浓硝酸溶解样品,使溶解更完全,提高了溶解温度,加快了溶解速度,分析精确度高,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从事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希望能以此产生无限数量的、廉价的、干净的、可再生的氢气,以解决世界的能源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有:光电解水制氢;光化学分解水制氢;生物化学分解水制氢(即光合作用制氢)等。  相似文献   

14.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每当工作、学习之余,人们喜欢沉醉于优美的乐曲和动人的舞姿之中.同样,在趣味盎然的植物世界,也有不少的"舞蹈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 (Lamb) Hook)人工林中采伐剩余树桩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 根据Olson的分解模型, 计算出连栽杉木纯林中树桩的分解速率为0.02695, 树桩在分解过程中的前2年是一个氮素增加积累过程, 当杉木树桩的C/N在463.2 ± 27.3时开始净氮释放. 树桩磷含量的变化与氮变化模式相类似, 但钾的表现不同, 钾的含量在树桩分解过程中一直是单调降低. 利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魔角旋转(MAS)和交叉极化(CP)技术, 研究了杉木树桩的腐殖化过程及碳结构的变化. 树桩中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多糖碳和乙缩醛被首先分解, 而由蜡质和表皮素等化合物组成的烷基碳, 由酚类、木质素、单宁和石蜡等化合物组成的芳香族碳, 及由酯、有机酸、酮和醛等化合物组成的羧基碳的分解速度较多糖碳和乙缩醛慢.  相似文献   

17.
黄骏廉 《科学通报》1986,31(24):1880-1880
邻-重氮萘醌[2,1]的光化学反应,曾引起人们广泛地注意和兴趣。Süs和Huigens在对邻-重氮萘醌[2,1]的光分解产物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化合物的光分解反应按如下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朱建华  淳远  沈彬  夏加荣  王英  须沁华 《科学通报》1998,43(23):2569-2570
KNO_3负载在KL沸石和γ-Al_2O_3上能形成强碱位和超强碱位.然而,对于KNO_3负载后究竟在什么温度开始分解这一关系到强碱位形成的重要问题,至今却不清楚.据文献报道,KNO_3在673K以上分解;但是在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中,却发现仅仅经过383K干燥和室温抽空的KNO_3/Al_2O_3样品上就没有了NO_3~-离子所特有的Nls谱,这意味着样品表面上的部分KNO_3有可能已经分解.鉴此,则针对KNO_3在分解中将产生NO_x的特性,使用程序升温分解-比色法(TPDE-CM)进行研究,首次观察到KNO_3负载在多孔材料上的低温分解行为.  相似文献   

19.
Co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赏  周彦方  邱鹏  潘牧 《科学通报》2009,54(7):881-887
通过热分解法, 以过渡金属-有机小分子络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含有Co, O和N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氧还原电催化性能测试, 并分析了合成过程及分解温度对产物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200℃分解产物的氧还原电流达到0.60 mA/mg@-0.4 V( vs.SCE), 通过进一步研究, 有望成为氧还原电化学催化剂, 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 热分解温度对分解产物结构和表面N含量有很大影响, 300℃以上才能分解完全, 600℃直接还原成单质Co; 300℃热解产物比200℃热解产物的表面N含量低, 因而其催化活性也偏低.  相似文献   

20.
高气压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学科的形成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本文概述了高气压电场放电及非平衡等离子体化学研究的趋势。文中着重论述了高气压强电离放电取得高能(10 ̄23eV)电子的方法,以及激励气体分子分解、分解电离、分解附着成原子、原子离子、分子碎片和自由基等,按预定模型合成新分子、新物质。使常规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或加速进行。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