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由于向有机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官能团会引起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性能的显著改变或提升,而且有机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开发各类有机氟化反应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其中,向分子中引入二氟甲基是氟化学的热门研究领域。近年来,各类二氟甲基化试剂以高效、安全、经济的优点应用于二氟甲基化反应中。本文将各类二氟甲基化反应根据其使用的不同二氟甲基化试剂分为含氟甲烷类、TMS类、含氟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类、含氟磷酸酯、含氟砜类、二氟甲基金属试剂以及其他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五年来报道的烷烃、芳烃、杂原子等的直接、自由基、卡宾等机制的二氟甲基化反应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的目标是通过寻求一种产能高效且很少甚至不产生废物的加工方法,以实现化学、农业化学、制药领域的绿色化。但在良好愿景得以实现前,依然有重重困难需要克服。碳氢键破裂形成新分子的反应就是难点之一。过去,碳氢键破裂反应需要加入一些有害试剂且经过几个环节后才能完成。然而,现在的情况较之从前有了极大的改善。如果有合适的催化剂,通过激活碳氢键  相似文献   

3.
氘代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1 ] .近年来,随着氘代药物的兴起,发展经济高效、生命友好的氘代反应和技术备受合成化学家们的关注 .药物代谢过程中,碳氢键断裂是重要步骤之一,因碳氘键比碳氢键稳定数倍,故在药物分子代谢位点引入碳氘键后可改变代谢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性、增强药性[2]...  相似文献   

4.
以N-(8-喹啉基)丙酰胺和取代碘苯为原料,通过钯催化的碳氢键活化与分子内胺化直接有效地合成β-内酰胺化合物.五氟碘苯在分子内关环形成C-N键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优化反应下研究底物适用范围发现,带不同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团的碘苯都能较好地发生反应,以低到中等的收率获得目标化合物.此串联环化反应的发现对快速构建β-内酰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氟联苯类化合物广泛用于药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液晶材料等分子骨架结构中,因此,对于多氟联苯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利用过渡金属钯催化卤代芳烃与多氟芳烃C-H键活化反应,实现了芳基C-C键的有效构建,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10 mol%Pd(OAc)2,20 mol%PCy3作为配体,1.0 mmol五氟苯,0.5mmol 4-甲基溴苯,1.2当量的Cs2CO3做碱,1 m L甲苯为溶剂,反应温度为80℃或110℃。该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Prins成环反应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rins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一个经典的碳碳键构成方法,近来重新引起有机合成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分子内Prins成环反应具有非常大的合成价值,作者整理和总结了近几年来对该反应的文献报道,包括反应的催化体系、反应选择性、相关合成方法学、反应机理以及在复杂天然产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等多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π键是分子结构和分子轨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何判断分子中是否含有大π键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的通过中心原子杂化态的推测来判断多原子分子中有无大π键的方法,容易掌握,可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氟因为其特殊性质在汽车、电子、轻工、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新型材料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有机氟反应危险性较大且难于操作,发展需要较高的基础工业水准和技术支持,因此受到限制。以材料工业应用为目标的有机氟化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的氟化学相关产品的产能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但大多聚集于产业链前端,包括制冷剂、含氟单体、低聚物等等,而在高端的含氟精细材料上亟待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综述了有机氟化学领域的材料工业应用发展历程,为从事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氢迁移反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的发生可诱发碳氢分子产生特殊的碎裂通道,表现出独特的动力学特征。近些年来,随着实验技术以及理论手段的发展,对碳氢分子解离中氢迁移过程背后微观物理机制的理解逐步深化完善。本文以参与碳氢分子解离的氢迁移过程为综述对象,简要介绍了研究氢迁移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方法,总结了当前对C2H2、C2H4以及C2H6等碳氢分子解离产生碳碳键对称/非对称断裂通道和H+3离子形成通道的机制的认识,并对后续研究内容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有机共轭体系的结构特点和利用简单Huckel分子轨道(HMO)理论对聚乙炔的电子结构予以处理,以展示其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分子中具有长短键交替的特征。并试图从化学角度理解拓扑激发(即孤子)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张力学说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对各种评价环状烃及多面体烃张力的方法(如热化学法,键矩及键偏离参数法,Hellmann-Feynman力在张力有机分子及化学键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表征环状有机分子中张力与弯键特性的一系列计算公式,指出H-F力为从力途径研究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张力、成键特征、反应性能、张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等化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有机氟化学领域中,α-氟代羰基化合物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在有机合成中也可以作为合成砌块,其合成方法学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不对称亲电氟代反应是直接构建α-氟代羰基骨架的有效方法,主要用到的催化剂包括钌、铜、钪为催化中心的金属催化剂和奎宁、手性有机磷酸为主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介绍了最近催化对映体选择性亲电氟化反应领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国外研制的新型抗菌素医药,具有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其销售量和利润增长速度在抗菌药物中均占首位。2,3,4,5—四氟苯甲酸是合成含氟喹诺酮类医药的一种重要中间体,由于合成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要求高等原因,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但其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开发合成2,3,4,5—四氟苯甲酸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一般是碳氢链,称为碳氢表面活性剂;将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用氟原子取代,便成为氟碳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剂以下的独特优点,目前,开发新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共轭分子是有机分子中一类极为重要的分子,无机分子中也有一些是共轭分子,这些共轭分子的化学活性和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与其部分键的离域化密切相关。如氯乙烯中的C=C键长(i38Pin)比一般双键(134pm)长,C--CI键长(169pm)比一般C--CI键(177pm)短。又如苯的六个C--C键长相等(139pm),介于正常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由此可见这种离域化的特点是使键趋于平均化。丁二烯的典型加成反应是1,4加成,还是1,2,加成,这表明反应时它的两个双键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双键中某一个。键单独起作用,而是两个双键…  相似文献   

16.
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和氢,其主要原因在于碳碳键和碳氢键的稳定性。正因为此,碳碳键和碳氢键的直接转化变得尤为困难和极具挑战性。相对于传统偶联反应,碳氢键直接转化的原子经济性和高效率使该领域一直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1-7]。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导向基团的使用降低了金属参与碳氢键活化的活化能,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以石墨为原料,由Hummers法的改进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再采用水热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氟化,获得氟化石墨烯。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FTIR和Raman结果表明氟化产物的化学结构中存在C-F键,且D峰(1350 cm-1处)和G峰(1580 cm-1处)所对应的强度比ID/IG在氟化后明显变大,即氟化造成碳结构缺陷,规整性下降。AFM显示氟化石墨烯具有纳米层状结构,厚度约为4 nm。该法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对设备要求不高,有望实现氟化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18.
由N-BOC-胺甲基吡咯烷和异硫氰酸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硫脲分子,将该具有表面活性剂类型的硫脲分子用作有机催化剂来催化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条件实验探索结果表明,最优的实验条件是,10 mol%催化剂,10 mol%的苯甲酸作为添加剂,用水做溶剂以及在室温反应温度.在该最优条件下,可以非常顺利地实现各种硝基烯烃与各类醛和酮的Michael加成,得到较高的收率(76%~97%),良好的几何选择性(顺∶反=82∶18~99∶1)以及对映选择性(ee值达到97%).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一种铜催化苄位碳氢键烷氧基化反应,该反应在不需添加牺牲还原剂的条件下进行。机理研究揭示了从醋酸铜、N-氟代双苯磺酰胺和甲醇生成活性一价铜物种的新途径,其中适当用量的铜催化剂能够平衡苄位碳氢键烷氧基化反应和苄基醚产物过度氧化的反应速率,从而获得最佳收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湿化学方法,首先将H-Si表面氯化得到Cl-Si表面,接着1,4-二氨基苯(PDA)分子与带有Cl-Si表面的单晶硅反应,使得PDA分子通过Si-N键接枝到硅表面.所得Si-N键通过接触角实验,XPS和AFM手段进行表征.本文综合这些数据探讨了反应进行的路线和机理.这种简单的方法提供了新的路线将功能共轭分子嫁接到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