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老年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快速攀升,对衰老和相关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预警、神经退行...  相似文献   

2.
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端粒相关基因突变造成的一系列加速机体衰老的遗传性疾病的统称.近年来国内外,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在端粒相关衰老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阐述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探索衰老过程中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和相应的干预手段,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和再生医...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衰老研究成果显著.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保持细胞年轻态"的分子开关,可以通过重设衰老的表观遗传时钟,使细胞老化的节奏放缓.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衰老研究成果显著.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保持细胞年轻态"的分子开关,可以通过重设衰老的表观遗传时钟,使细胞老化的节奏放缓.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有机体各项生理机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衰老过程中神经系统功能下降是造成感觉、运动和认知等行为退化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我国衰老的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就神经系统信号和机体寿命调控、神经系统衰老和行为退化、神经系统衰老的生物学机制和延缓神经系统衰老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衰老是伴随增龄而出现的机体功能衰退的过程,涉及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面,呈现基因组不稳定、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信改变等特征.全身系统性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下降易诱发机体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揭示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解析衰老对器官稳态的影响,构建衡量器官健康状态的指标体系,研究干预器官衰老,以推动人类衰老...  相似文献   

7.
营养与老年人健康——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如老年人群营养不足和不平衡并存,贫血患病率居各年龄组之首,有50%的体重不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群营养基础资料缺乏,某些营养素对老年人健康和慢性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不足等.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概述 1.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性疾病发病率相对上升,目前65岁以上的痴呆症患病率达5%~10%,而且仍在增长之中.痴呆症与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被并列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雌性生殖衰老(卵巢衰老)相比其他机体器官衰老发生更早,卵巢衰老不仅使女性丧失生殖能力,还会引发与生殖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阐明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延缓卵巢衰老、治疗卵巢早衰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其他实验室有关重要发现,主要总结卵子数量下降(如成年卵巢无新生卵子)和卵子质量下降(包括端粒、氧化应激、表观...  相似文献   

10.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对于这些衰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科研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1月7日,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体系,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中鉴定出新的衰老调控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可延缓机体衰老的新型"基因疗法",扩展了学界对于衰老基因的认识,为延缓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干预靶标与新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生命信息,其结构及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物种得以生存延续的前提与保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下降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最终成为诱导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综述基因组稳定性与衰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通过靶向DNA修复来干预衰老的发展趋势及其发...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在中种国已经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捌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50%. 老年人是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自助缴费、网约车、出示健康码,这些对于大多数人轻而易举的事,却困住了不少只有"老人机"或没有手机的老年人.他们有的因此无法便捷购物,有的不得不奔波于社区开具健康证明.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着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57-5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攀高,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导致心功能低下的重症冠心病,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长期以来,此类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医疗资源耗费巨大,因此,提高重症冠心病的疗效始终是心血管外科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端粒是由重复性DNA序列和特殊蛋白质组成的真核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端粒在细胞复制增殖过程中逐渐缩短,而过短的端粒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引起细胞衰老和机体老化.端粒酶是具有催化端粒DNA合成能力的逆转录酶,能够维持细胞内端粒的长度或延缓细胞增殖过程中端粒的缩短.因此,端粒酶和机体衰老及端粒相关疾病具有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61-61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流行最广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世界各国的患病率为10%~20%。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高蛋白和高脂饮食)、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也在不断地逐年攀升。据我国10个省市35~74岁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27.2%,预计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超过1.6亿!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余万,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其中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t冠心病患者约有1000万,65%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1月24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焦虑和担忧较多的中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患上心脏病、中风和Ⅱ型糖尿病(也称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可能更大. "虽然参与者主要是白人男性,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中较高程度的焦虑或担忧与可能导致心脏病和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生物过程有关,这些关系出现的时间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人口老龄化状态。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各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文章从社会政策方面入手,选取了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两个城市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并加以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大中型城市在制定应对老龄化社会政策时所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对AD的发生机制缺乏足够了解,临床防治困难.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衰老角度探讨AD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包括衰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衰老促进AD发生的作用机制、以衰老为干预靶点的AD防治...  相似文献   

19.
细胞衰老是以不可逆转的细胞周期停滞为特征,是一个程序化且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理过程.大分子损伤与修复失衡,如DNA损伤和端粒功能障碍、原癌基因过度激活及其他外源刺激,可导致细胞衰老的发生.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产生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secretory?phenotype,SA...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脑血栓、深静脉血栓等,发病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极高,是一类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西方国家,因血栓引起的死亡已占人口总死亡率的首位。全世界有血栓病人1500万,预计到2008年,所需溶栓剂的潜在市值约109亿美元。在我国,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和人口趋向老龄化,血栓症患者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新增血栓病人40~50万例,溶栓剂的潜在市值约10亿元。国际上每年溶栓药的市场价值为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