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勋、徐文潮著《宋诗论集》收集了张、徐二先生近十多年来发表的宋诗研究系列论文30多篇,论题集中,自成体系。作者以公正的态度和求实求真的严谨学术作风,对宋诗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客观论断;宋代诗人的诗论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和富有开拓性的整理挖掘,选择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亦为其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发表了文学博士汪力教授的专文,评论《宋诗论集》(张福勋、徐文潮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版),题目为:《不再忽视山峰的间丘陵——凑(宋诗论集)兼谈古典文学研究的创新》。认为《宋诗论集》是一本“扎实而严肃的学术著作”,“行文精粹而要言不繁”,“接受了学术界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大足宝顶石刻铭文中有不少宋代诗歌,其中大多数是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佚诗;多数为佛教类,也有世俗之作。宝顶的宋诗可以给《全宋诗》正编的修订和续编的编纂提供资料。有的存诗也提供了当时宋诗传播和接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校勘、文献、文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因为中西方本就拥有两种不同文化特质,中国诗与外国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故宋诗平淡是否成为理论,如果完全参照西方的理论界定和标准,这是有问题的.本文从宋诗"平淡"的说法入手,通过考察宋代的文学观念变化,辨析了宋诗"平淡"说法提出的原因,并解析了宋诗"平淡"的内涵及评价标准.这说明宋诗"平淡",已经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中国的气脉出发,假若我们将古人对于诗歌的认识大致归纳为"诗歌理想"、"诗学(创作论)"、"诗学理论化、系统化"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宋诗平淡虽未完全达到诗学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然而它已超越了一般"诗歌理想"的层面.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昭君出塞历来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历来均是以表现怨情为主,但是宋代的一些昭君诗却表现出了全新的气象,不再以怨为主,而表现出了心忧天下,志在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从而完成了从怨女到义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宋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了宋诗在内在精神上对崇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陈衍揭开了宋诗研究的序幕。“文革”结束后的二十余年,宋诗研究的规模和深度都大大超过前几个阶段,大量的优秀论文和专著发表出版,大批诗人别集、宋诗选注本、诗人年谱及有关资料重印再版。宋诗总体特征和发展过程研究。宋诗作家作品研究及宋诗派别研究与比较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宋代两浙地区民俗诗创作十分繁荣,专题民俗诗大量涌现。专题民俗诗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宋诗题材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深度,并强调表现手法与民俗主题的契合度,其典型的表现手法有情境特写、全景鸟瞰、流程展示以及群像展览等,皆是对宋诗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拓展,增强了诗歌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力度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论述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末四灵、江湖派等宋代诗派对宋初 “晚唐体”派的艺术特征的革新及继承,探讨宋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歌有一个显著特点,这便是议论化。对此,古今学者都颇为注意。如明代屠隆说:“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今人王水照先生说:“宋诗篇什中不仅普遍地增加议论成分,而且有不少纯乎议论的长篇短制,专论社会问题,政治措施或其他问题。”但是,对于宋诗议论化的原因,论及者似乎不多,本文拟加以粗浅探讨。 大家知道,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既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文学传统的制约。这两方面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文学的因素,同时在起作用,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11.
钱先生对宋诗情有独钟,有《宋诗选注》在焉。而《谈艺录》对宋诗,尤其对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提出以“体格性分”别唐宋诗;而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更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些都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文体相互“侵入扩充”的观点,来解说宋人的“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12.
《宋诗别裁集》 8卷 ,原名《宋诗百一钞》 ,清代乾隆间张景星、姚培廉、王永祺三人合编。后人将此书及他们合编的《元诗百一钞》同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该书有中华书局 1975年 11月据乾隆 2 6年 ( 1761)涵芬楼本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10月据涵芬楼本点校本。本书的主要编选者张景星 ,字行之 ,江西奉新人 ,乾隆十年 ( 1745 )进士 ,曾为河南鲁山知县 ,后去官 ,寓居河南南阳 ,主讲于衍畴书院。编选者姚培谦 ,字平山 ,江南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诸生 ,雍正间 ,举人才不赴…  相似文献   

13.
熊念劬《宋人如话诗选》是一部白话宋代诗歌选本,此选是在近代白话运动思潮影响下的产物,针对前人时贤对宋诗的贬抑,特意编撰了此选,藉以抬高宋诗的地位,并以之作为效法的范本;此选对江西诗派和宋代诗僧惠洪尤为措意。  相似文献   

14.
宋诗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虽然比不上唐诗那样的辉煌灿烂,但也自有特色。本文试从作家作品中,具体论述宋诗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明人贬宋诗,在思想方法上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在具体对待唐宋的问题上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合则取,不合则去  相似文献   

16.
宋诗和唐诗有着很大的不同。唐诗是古典诗歌的顶峰,唐代诗人给宋人留下了一份异常丰富但也异常沉重的遗产。宋代诗人处穷而变,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以散文化议论化为主要特征的宋诗。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思想文化背景、诗人主观因素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宋词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诗化异质,特别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方面二者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宋代诗词畛域逐渐模糊化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七贤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出现一批描写竹林七贤的诗歌,如曾巩的《多景楼》、李元膺的《洞仙歌》等。从现存的作品看,七贤形象在各个时期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不同,同时宋代各个阶段也不同,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社会经济、文化思潮及诗人的身世经历、心理情感变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历代对苏氏诗歌创新特点的指责,从题材、立意、构思、用事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苏诗创新的优长。并且对唐宋诗之争作出了初步的合乎历史观的检讨,认为:宋代是唐代后最有成就的诗歌朝代,宋诗的成就在于没有学唐诗,后代所有学唐诗的唐诗派比起宋诗的成就相去甚远,所以苏轼不是使古代诗歌倒退的祸首,而是创造唐诗后又一座高峰——宋诗的功臣。  相似文献   

20.
宋诗的历史地位,审美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大家名家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中小诗人也逐步引起注意,重要的诗歌流派得到了梳理对认诗歌与文学让类的关系以及诗哥创作与守法教政治、等方面的“外部关系”也得到一些初步审视观照。研究视野不断开拓,理论方法不断改进,研究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