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甲醛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正确测量室内甲醛体积分数很重要。室内甲醛体积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醛体积分数单独受温度或相对湿度影响时,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当温湿度同时变化时,甲醛体积分数受温度的影响要大些。实验结果不但可为甲醛体积分数的测量提供参考,而且为了有效降低室内甲醛体积分数,可考虑在人体热舒适范围保持较低的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
地板送风室内温度不均匀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化送风参数和室内热源,对6种典型工况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地板送风室内温度分布的一些特性.针对地板送风室内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工作区垂直温差和0.1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来表征工作区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单位送风量的室内热源散热越大,不仅室内垂直温度梯度较大,而且工作区垂直温差增加的幅度比送回风温差增加的幅度更大,当室内冷负荷从324W逐渐增大到468W时,工作区垂直温差与其送回风温差之比从0.468增大到0.573;室内工作区垂直温度分布的形状与室内热源分布情况有关,当热源位于吊顶上时,工作区上下垂直温度梯度较大,中间垂直温度梯度较小;当送风温度提高5.7℃时;工作区垂直温差减小70%;工作区0.1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约占送回风温差的50%.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室外空气温度对采暖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热舒适的影响,利用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指标(PMV),分析计算了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由于辐射热损失的不同导致的舒适性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达到和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18.0℃时相同的热舒适度,广州地区的室内空气温度为17.2℃.因此,广州地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可以比北京降低约0.8℃.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引起室内甲醛污染的某些因素,指出多种污染源会联合加剧室内甲醛污染。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的增加对室内甲醛浓度升高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越冬期日光温室空气温度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越冬期间日光温室内部温度变化特性,对离石区日光温室内部空气温度、墙体温度、室内地温、室外气温等进行了整个越冬期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晴天日光温室内部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阴天时日变化曲线没有呈现明显的单峰形式;白天墙体和室内土壤都处于吸热的状态,是吸热体,夜间墙体和土壤都处于放热状态,是放热体。室内空气温度变化在白天和夜间,在垂向、横向、纵向都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原因是维护结构与室内存在温度差,在不同时段吸放热量所致,并且日照的时间长短也影响室内气温的分布。越冬期内日光温室增温效果良好,并且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用室外气温预测室内气温。  相似文献   

6.
早春黄瓜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保证植株健壮生长,能制造大量养分供开花结果需要,又不会使生殖生长过旺而产生“瓜压秧”现象。为此,目光温室早春黄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l调节好温湿度首先是调节好温度。白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8℃,超过28℃要及时开天窗放顶风。晚上盖草帝时间按当天气温高低灵活掌握。如温度高可适当晚盖,即在室内半夜温度降至16-18T时再盖草帘,清晨可逐渐降至13-10℃。这样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养分积累及雌花的形成和黄瓜的膨大,瓜秧也不至于旺长。若天气晴朗,温度过高,晚间…  相似文献   

7.
王志民 《科技信息》2009,(22):I0201-I0201,I0203
本文根据供热企业对用户温度采集的需求,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温度采集系统,该项系统以JN5139模块为核心,构建了无线网络平台,具有温度采集及时准确,添加用户节点容易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设计风机盘管温度控制器,采用特大屏幕液晶显示,通过温控器内部的NTC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并实时地与用户所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自动调节冷暖气的进气量和开启或关闭管道电动阀,达到了保持室内恒温的目的.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研究了地板辐射供暖室内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水温度不断提高,室内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竖直方向温度出现分层现象,且室内温度分布的实验值略低于模拟值;针对进水为45℃、50℃、55℃3种不同工况,结合室内温度分布、PMV-PPD指标以及室内速度分布状况分析可知,进水为50℃时室内具有最佳的温度与热舒适度;对于3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流动状况,均在人体可接受范围以内,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人体热舒适与辐射换热之间的关系,对具有不同外围护结构房间的热舒适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我国现行规范对于室内采暖设计温度的规定偏低,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同时指出室内采暖空调设计温度应考虑外围护结构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室内采暖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的外界温度情况对民宅室内火灾的影响,应用湍流大涡模拟(LES)对哈尔滨市某小区内的一小户型民宅室内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进入室内的外界不同温度的处界气体对火势发展初期影响不大,但会影响房间内的热积累,随着火势的发展,对热烟气流动的影响也逐渐明显.进入室内的不同温度的外界气体对火灾烟气在水平方向上扩散影响较小;烟气层沉降速度会随着进入室内的外界气体温度降低而加快;外界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抑制火势的扩大,但同时越不利于火灾产生的烟气等有毒物质的排出.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料和温度对茶薪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内,以PDA为培养基接种茶薪菇,置于梯度为5℃、10℃、15℃、18℃、20℃、25℃、28℃、30℃、32℃、33℃、35℃、36℃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茶薪菇菌丝生长。用配方I:棉籽壳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Ⅱ:茶支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Ⅲ(对照):阔叶树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作为培养料接种茶薪菇,培养观察茶薪菇的菌丝生长和产量。以配方I为培养料,含水量设55%、60%、65%和70%,菌丝生长熟后置于温度为15℃、18℃、20℃、24℃、26℃培养室内培养,分别观察含水量和室内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生长比较适合的温度为18-28℃,子实体发育较适温度为18-24℃,培养料含水量以65%较好,配方I和配方Ⅱ适合茶薪菇生长,产量也较高,生物学效率达73.5%和65.6%。  相似文献   

13.
依据ISO 7730标准,采用IMP数据采集系统,对西安地区采用变频多联中央空调系统的某办公楼中的同一间办公室进行室内温度场连续测试.分析研究了变频空调室内机在不同送风速度和室内设定温度下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采用温度不均匀系数对不同情况下气流组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室内设定温度26℃,高风速时工作区域内垂直温度差较大,为1.3℃左右;低风速时工作区域内垂直温度差相对较小,为0.4℃左右.不同的设定温度,室内工作区域的温度都要比设定温度低1~2℃.当室内设定温度分别为26℃和28℃时,室内工作区域的温度都在24~26℃左右,满足夏季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测试与统计实验的方法,对大型防虫设施室内和室外的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各项气候环境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防虫网的使用可降低室内风速,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利弊兼有。实验结果为大型防虫设施的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5.
实践表明,现行住宅室内采暖空气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标准并不适用于分户计量“温度法”对室温的长期监控.针对由此带来的不便和误差问题,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在室内测温标准基础之上,总结出更适合长期室内测温的方法.通过对四个测温房间的有关参数测量,整理分析后给出了室内长期测温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今后“温度法”分户计量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冻结温度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研究越冬期土壤的水热耦合运移规律时,通常需要同步测定土壤冻结深度,为了分析冻融期土壤剖面的冻结情况,我们在室内对3种土质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冰点测试实验,测定了土壤冻结的时间过程及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条件下的3种土质的冻结温度(冰点)。分析了土壤冻结温度随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试验区越冬期土壤冻融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室内变电站环境采用新风设备与空调制冷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温度、湿度、SF6有毒气体的综合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综合因素,建立温度、湿度数学模型及SF6逸散规律的模型.模拟室内变电站送风口尺寸、送风口位置、送风温湿度和送风量对室内环境的综合控制,建立多种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模型,并在Fluent软件中进行温度和通风走势的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优通风布置模式.设计室内空气在微正压条件下,与室外进行可控流动,实现室内无尘新风层流补充的室内变电站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在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测定室内变电站各环境因素,即运用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实际测定室内温湿度、SF6浓度.试验与模拟结果显示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与室内变电站综合环境控制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详细地讨论了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利用单片机和微机技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无距离检测,并且对其机械通风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VAV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分别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室内温度(视为回风温度)以及新风模糊PID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冷冻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通过调节变频风机的转速来控制室内温度,通过调节新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新风量,通过调节回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回风量.应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温度、空调房间的温度(即回风温度)以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进行了实时在线控制,控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设计了闭环湿度温度调节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集测量、显示、控制于一身,能自动调节室内小环境,避免了人工控制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