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9,(12):7-7
在这幅艺术想象图中,一颗行星正透过云层“偷窥”一颗“太阳系外的月球”。美国宇航局近日宣布,该局2009年发射升空、专门用于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开普勒号”人造卫星,不仅将找到像地球一样的行星世界,而且将发现有可能可居住的行星卫星。  相似文献   

2.
1979年,两艘“旅行者号”空间飞行器相继升入太空。它们各带着一张《地球之音》的铜唱片,作为给外星人的见面礼。假如无数年后有外星知音听到这张唱片时,他们不但会被地球人的音乐迷住,更会被另一物种的穿云裂帛之声所震撼,这就是唱片中代表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一对座头鲸热情的欢歌声。  相似文献   

3.
是否与冰河期有关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人造卫星——SMM的观测表明,太阳的辐射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从四年时间的观测情况来看,它正处于一种减少的趋势。尽管如此,也不能过早地断定地球正在进入冰河期。的确,太阳是地球的母亲,太阳若打个“喷嚏”,地球便会“感冒”。将地球的冰河期与太阳活动联系起来的观点固然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迄今我  相似文献   

4.
永生的美     
于是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幸福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般,撼摇了上天下地。”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呼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音,与狮子之吼。”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晨光从东方一同升起。”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地理面貌与地球极为相似。天文学家戏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就是有望一日人类能登上火星,探索火星,最终移民火星,征服火星。前几年,有不少媒体争相发表了美国人造卫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人类脸部的图像,惟妙惟肖,如同真的。这对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无疑将这一人类脸部图像视作为火星人或外星人的精妙杰作。但令人极其遗憾的是,经科学家的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类脸部图像纯粹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就的,是鬼斧神工之作。正当人们遗憾、失望、淡漠之余,…  相似文献   

6.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邻家上初中的女孩有一天突发奇想,眨巴着大眼睛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地球滚动的声音?”我一愣——这问题还真从没想过.一时语塞。只得反问道:“那么,你觉得地球滚动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1894年3月30日和31日出现北极光时,普里斯(Preece)在电话中听到了“鸟鸣”之声。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克豪森(Barkhausen)在窃听敌方电话的设备中,又听到了类似于手榴弹飞的声音。这些现象,曾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并产生了许多天真而美妙的猜想:有人认为这些“来自外空的音乐”,是由火星上的居民发出的信号;有人认为它们与“飞碟”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人声称在“空气调节器”中听到了这种奇异的声音。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  相似文献   

9.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人造卫星?一般,把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叫做人造卫星。不过,只有那些现在正在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运转着的人造卫星才是真正的人造卫星,而那些虽然仍在运转,却已无什么特定任务需完成的卫星,只能叫做卫星的残骸。 那么,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一直绕地球转呢?打个比方,如果把球水平地投掷出去,它一定会落到前边的某个地面上。投掷的速度越快,球就飞得越远,但它也还是会落到某一个地方。可是,请不要忘记地球也是个球。因此,投掷的速度越快,投出的球所画出的轨道就越接近  相似文献   

10.
桂铭  相岚 《科学之友》2005,(1):36-38
当你一个人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的时候,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有人能回应一声?  相似文献   

11.
倾听闪电     
轰隆隆的雷声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恐惧;淅沥沥的雨声或令人舒心,或令人感怀; 而闪电之声会是怎样的一种声音? 最近,一群年轻人正在南极倾听 北美发生的闪电之声……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最近说,自2005年以来在太阳上可见的最大活跃区,已经旋移到从地球上看去的太阳表面中心,这意味着由它产生的任何爆发都将正对地球。这个被称为“活跃区1339”的黑子簇是一串磁活跃区,它被人造卫星率先观测到,当时它正沿着太阳西北边缘移动。最近.它进入了地面望远镜的视野。天文学家很快意识到它并非一个普通黑子,而是一个巨大的黑子簇.接中一些黑子甚至比地球还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战场上的“四面楚歌”,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摇滚乐”,“沙漠风暴”中的“海湾之声”与“巴格达玫瑰”等,无不堪称战场心理战运用的经典。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性化”战争理论日渐成熟,“借声攻心”已成为兵家必备的战法之一,催生了一批批“声”武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秘鲁"鬼谷"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野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有时会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10年前,探险家父女俩为了揭开这一“地球奇秘”,深入“鬼谷”考察后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却被科学家疑为造假,父亲含怨而逝。女儿为了雪耻,以超人的胆识才智,终于让最挑剔的权威也不得不信服。2002年9月,美国地球奇异现象探索学会终于承认了他们父女俩的结论,在人类奇异现象探索史上写下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声感织物”,这种织物材料,不仅能够像麦克风一样“听到”声音,还能像扬声器一样“发出”声音。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预制件”的分层材料块,由压电层和响应声波振动的增强材料成分制成。预制件材料块大约有记号笔那么大,然后被加热并被拉成40米长的细纤维。这种纤维在弯曲或机械变形时会产生电信号,从而提供一种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方法。这种柔性纤维被编织成织物时,也能够像海洋中的海藻一样,任意弯曲。  相似文献   

18.
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还有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还真不少:未被绘入地图的沙漠、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未经探索过的洞穴……在这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球的“最后之地”中,还包括了一些有趣之处,比如恐龙最后漫步的地方、没有生命的地方、太阳爆炸时我们可以藏身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是代表性的13个“地球最后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不久前宣布,对全球人造卫星所得探测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过去20年来地球上的风量平均增加了大约5%,其中由风暴引发的超强风增加了10%。人造卫星测试风量的原理与蝙蝠的回声定位相似,前者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并倾听反射回太空的回波。风越强劲,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第三次外层空间会议于1999年7月19~30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了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外层空间污染防治问题。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的加重,地球外层空间环境也在恶化。由大量废弃的人造天体所形成的“太空垃圾”不仅直接危及宇宙航行的安全,也影响到地球环境。 外层空间污染源主要是废弃的人造天体。它包括所有人工研制并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空间站、行星探查器、在轨道上运行的末级火箭以及各种飞行器的碎块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