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节选自《辛弃疾词艺探胜》书稿第七章第五节.辛词“雄深雅健、温婉悲凉”的总体风格的形成,其根源有五:一为自身气质所决定,二为审美追求所导向,三为时代环境所造就,四为传统文化所影响,五为社会氛围所熏染。稼轩体有三义:一指辛词风格个性,二指伤时忧国,志在有为之性情,三为以文入词、以论入词之形式。辛词总体风格形成之后,影响着当时与后世的词风,稼轩词派绵延百有馀年,稼轩体风行七百馀载,以至终古不衰。  相似文献   

2.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3.
庶庵齐庵偃湖,秋水观是稼轩词中重要的地名,也是辛词研究中有争议的地名。三考着重考证稼轩词中涉及稼轩及好友交往唱和的庶庵、齐庵偃湖、秋水观、翠微楼、悠然阁等书斋、居室;积翠岩、清风峡、峡石、前岗等游赏之地。尤其《稼轩词编年笺注》收稼轩与郑舜举唱和词《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四首。未采用《广信书院本》符合太守身份书斋名庶庵,而误用不适合郑舜举职务,思想的书斋名蔗庵。而"蔗庵"至今流行于稼轩词版本,当今值得考研,并更改,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5.
以文为词,是辛弃疾词在创作技巧和语言使用上成功开创的作词方法。最早描述辛词这一特点的是刘辰翁,刘氏在反对陈师道《后山诗话》评韩愈"以文为诗"、苏"以诗为词"之"非本色"观点基础上,在其《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率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乃稼轩横竖烂漫。乃知禅家棒喝,头头皆是"。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对此重又申说,钱先生从宋代诗人刘辰翁论词与论诗采用同一个准则说起,讨论诗文的侵入与扩充问题。刘辰翁把诗和词放在一个点上考察,意为《后山诗话》所言未得诗词用语之自由。他对辛弃疾作词用语的突破大加赞赏,认为"横竖烂  相似文献   

6.
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力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而主张“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故其词天然地通向了理悟的进程。他善于在孤寂中“坐中夜思”,甚至通宵“不寐”,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场的特性。“理”并不悖于“情”,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  相似文献   

7.
彩云深处稼轩风--论稼轩词对滇词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作为宋词一位大家,影响深远。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竞有不少人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稼轩风韵”。滇词优秀作家有意追求“稼轩风”。他们以身世之感入词,表现真性情,并承袭了稼轩词中所蕴含的人格意识、社会批判与历史反思意识,觅求知音与“回归”(归乡、归隐)意识。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住。  相似文献   

8.
论朱敦儒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汪莘有一段独具见识的词评:“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此词之三变也”。(《方壶诗余》自序)。他在这里,把苏拭、朱敦儒(希真)、辛弃疾三家词看作为宋词的三次变革。由于这是宋代人评宋词的话,——这表明,至少在宋代一部分人心目中,朱敦儒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在当时的词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稼轩词数量之多、题材之广、风格之多样堪称宋词之冠.他善于创造性地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稼轩词雅俗相济、灵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其中对话方式的巧妙运用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文章拟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对稼轩词中的对话描写及其表达功能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词人因为壮志难酬,恢复无期,打算申请退休,但少不更事的“犬子”却“以田产未置”加以阻止,愠怍之下,稼轩赋词《最高楼》以“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 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 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做个  相似文献   

11.
<正>“涊”字已见于上古(考虑到此字所有一字库均无,文中应用频率高,排版制字的困难,本文该字一般用“它”代之), 曾因假借作过“梁、粱”二字(词),而使它后来又成为“梁,粱”二字声符之事实,拙文《“(?)”字及其读音》(见《萍乡高专学报》1994年3期)里已有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只就它的上古造字时的本音及后来的变音、至今音等情况作较详的讨论.、以补原《“(?)”字及其读声》的不足.由于它仅见于先秦金文而不见于上古字书及其他文献,所以,上古以后的文献无处可觅其踪迹,所有字书、韵书则不可能有为它注音的直接材料.它的拟音只能另辟(?)径,其中关键的是它上古造字之初本音的拟定.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卒”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属于铅山县境的:(一)期思与瓢泉当辛弃疾因罢官赋居上饶带湖时,在淳熙十二三年前后,曾访泉于同上饶毗邻的铅山县奇师村,买下了姓周的清泉。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的期思渡。奇师,“旧呼奇狮,或云基师,”辛弃疾更名期思。今《稼轩词》集中的期思村、期思渡、期思溪之名,则是因村、渡、溪而异  相似文献   

15.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中,有不少关于曲、词之间语言艺术特征异同的论述。明人王骥德说:“曲之异于词,道迥不侔也。……文人以词为曲也,误矣,必不可言曲也”“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曲律·杂论》)姚华说:“词庄而曲谐”(《菉猗室曲话》)等等,他们都从整体上概括地指出曲语与词语的不同,给后人不少启示。惜其语焉未详,缺乏系统地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政治上是个庸才,当了忘国之君,在文学艺术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却是个奇才,不失为“词国之王”。他的晚期的词,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直抒胸臆,感慨很深,意境开阔,灵活跳荡,不论言情咏物,既有很强的形象性,又有很高的概括性,在语言上自然流畅,清新朴素,施以白描,精炼准确,有民歌之风。他最擅于抒发愁恨之情,可谓神工巨匠。他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学报1986年第2期曾首发了原品德教研室青年教师李水海同志的学术论文“《不毅》新解——《老子》用楚语考论之一”。该文以可靠翔实的史料,严谨慎密的考证论述,确立了《老子》用“不毅”一词之真义,即“楚方言说”,推翻了历来注家七种不切之旧释,博得《老子》研究学家的赞誉。近年他更历经艰辛,勤奋耕耘,先后又发表力作两部。一为个人研究专著《老子》‘道德经’楚语考论(下称考论),全书22万字,  相似文献   

19.
北宋是词学的成熟、发展期,各种风格词作的涌现推动了词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北宋初期关于词学观念的表述并不多见,但普遍上还是比较认同以《花间集》为传统的词风,词体的独立意识尚未形成。而到了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词学思想出现了新变,“词别是一家”,独立的词体意识开始形成,为后来政和、宣和年间词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南宋杰出抗金志士,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晚年乡居信州之带湖和瓢泉,长达20余年。稼轩词626首,有三分之二创作于信州。信州的山水田园及其生活,对稼轩词创作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考证稼轩词所涉及到的信州古今地名,有利于加深对辛词的埋解和对辛弃疾的深入研究。我在上饶20多年工作中,对稼轩在信州的创作环境及词中涉及的信州地名,进行了历史考证和实地考察,对当代部分专著中的稼轩词信州古今地名注释,提出如下考辨,就正于稼轩词研究的专家学者。一、带湖:位于信州府城北里许,古茶山寺东,今上饶市北郊,上饶市第一中学东侧至北门乡龙牙亭一带田园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