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日本技术发展和引进的战略和一些具体作法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借鉴的。在这里,我想谈以下几点。一、日本坚持了独立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日本以善于模仿人家的技术而闻名于世,甚至有人称日本的技术为“模仿技术”。但是,尽管日本人拼命模仿外国的技术,却并没有照搬外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在科技方面,在美国占领下开始战后发展历程的日本,坚持了一条重视应用研究,全力发展民用技术,以民间企业作为发展科技的主力的发展路线,这和美国重视基础研究,以主要力量发展军事和宇航技术,在科技发展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路线恰成对照。尽管在战后很长时间,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美国依赖很深,但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它并没有模仿美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而是走自己经济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发展,短时间内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通过分析战后日本产业政策和总结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日本     
现在来看看G7成员国之一、亚洲的传统科技领袖——日本的表现.二战后,日本的重建进展迅猛,人口激增,在整个国家工业化环境塑造下的婴儿潮一代成长为推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日本以生产高质量创意工业产品为基础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并在80年代达到经济巅峰,然而随后便进入了被称之为“丢失的10年”的发展停滞期...  相似文献   

4.
介绍日本战后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研究和分析日本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日本发展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并给出对发展海南科技产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二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经济极其困难,而政府却做了一个决定:每天中午为每位在校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一杯鲜牛奶。日本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这被认为是战后50年日本科技和经济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为了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于1986年4月12日由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  相似文献   

6.
概述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影响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因素很多,外因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堪称“经济奇迹”的是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高速发展及稳定增长。在这一奇迹的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即“科技立国”的思想与举措。因此可以说,日本经济是循着科技立国道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经济奇迹的。 一、立国之本的历史演化离不开科学技术 立国之本,决定着一国的施政方针、国家体制、经济结构、社会理念、行为方式等等,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课题。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直到今天,始终怀着时代的使命感与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高速的增长。日本仅用近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的任务,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迎来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教育是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教育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日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对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年份。8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联合承办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日友好学会会长唐家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就"战后日本70年:国家战略与发展路线"、"战后日本70年:政治轨迹与走向"、"战后日本70年:经济轨迹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转型、起步入手,分析其发展的历程、特点,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杭州科技》2010,(4):51-54
<正>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美国经济独立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这种优势受到了来自西欧和日本等国经济崛起的冲击。面对这种变化,大企业适应缓慢,小企业在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战后的日本经济和战前的情况相比,的确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战后初期,日本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然而战后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从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便出现了高速增长.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1597亿美元,超过西德、英国和法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文章拟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其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爱知世博会吸引了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要员及游客前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展示的一流技术和先进的科技理念。科技世博、环保世博的举办大大激发了日本民众重振经济的信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措施,明确了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使日本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活动一直保持着十分活跃的态势,完成了由战后初期的以技术吸收、模仿为主,过渡到自主创新追赶型模式,最终达到领先创新模式成功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为了发展其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生产设备、革新技术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劳动生产大军。日本除比较注意(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发展大学教育外,尤为重视普及提高初、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初、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日本现代产业各部门最重要的劳动力来源。这些年轻而又有一定知识的初、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者被称为“金蛋”,他们作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为发展日本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来校讲学应我校邀请,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我校日本研究所客座教授安孙子麟先生近日来我校讲学。安孙子麟先生以现代日本农业发展为题,详细介绍了战后日本农业经济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对日本农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外因素的分析,对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在战后日本经济起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芳 《开封大学学报》1998,12(3):60-63,7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育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使全体国民知识化,重视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日本教育完全为经济发展服务,根据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和发展重点;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证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7.
战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新中产阶级的发展与壮大。新中产阶级不同于旧式中产阶级,它的出现,为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基于其在战争中强大起来的实力实行的单独占领,其政策的指导方针主要体现在1945年9月22日公布的《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的方针》中。研究战后初期美对日的政策,对于我们了解美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了解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史学界对此也有颇多研究,褒贬不一。本文试以宏观的角度就这个问题粗作评述,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北京举办"战后70年的日本"系列研讨会之"战后70年的日本社会:变迁与变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直至经济长期低迷的历程,日本社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家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美科技关系基本上是沿着由侧重合作到侧重竞争再到竞争与合作相互协调这样一条演进轨迹来运行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动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日美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国际形势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四个因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了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