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永泰 《科技资讯》2012,(27):114-115
CFB锅炉是一种环保型的锅炉,可以通过喷入一定的石灰石,实现了一定效率的炉内干法脱硫,炉内脱硫效率一般在60%~90%之间。但由于CFB锅炉的燃料特点,在一些燃烧高硫燃料或所在地SO2排放标准要求严的CFB锅炉,必须在炉后进一步进行烟气脱硫。本文通过对传统湿法脱硫工艺(钙法、镁法、氨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优点的论述,得出了对于CFB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更具有科学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煤矿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脱硫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讨论了湿法脱硫工艺的常见问题。指出:1、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较高的炉内脱硫率,低硫煤产区应优先选择单纯的炉内脱硫方案。2、高硫煤地区,应当采用炉外烟气脱硫方式,燃料含硫分特别高的,可采取炉内脱硫与炉外烟气脱硫相结合的方式。3、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炉外烟气脱硫宜选择简易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抛弃法。4、钙基湿法脱硫工艺应当有完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并妥善解决系统的腐蚀、结垢、堵塞和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三平  马红友  姜凌 《科技信息》2010,(17):J0223-J0224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又得到广泛应用的清洁燃烧技术,具有高脱硫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特点。CFB锅炉采用炉内加钙脱硫工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根据近几年从事火电厂环评工作经验和通过收集国内一些CFB锅炉SO2排放资料,对CFB锅炉的脱硫技术原理、影响炉内脱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炉内改造工程实例说明了炉内脱硫的高效可迭性。  相似文献   

4.
边疆 《科技资讯》2013,(23):91-91,93
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石油焦在石化企业应用十分广泛,但石油焦中的硫元素含量常常超过5%以上属于高硫燃料,但如果锅炉石灰石输送系统出现问题则外排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将达到数千mg/Nm3,因此改善石灰石输送系统从而稳定流化床锅炉脱硫效果十分重要。而随着国家减排要求的提高,单靠流化床锅炉的脱硫已无法满足要求,通过实际应用证明炉内、外联合脱硫技术,即使燃烧高硫燃料也能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煤矿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脱硫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讨论了湿法脱硫工艺的常见问题。指出.1、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较高的炉内脱硫率,低硫煤产区应优先选择单纯的炉内脱硫方案。2、高硫煤地区,应当采用炉外烟气脱硫方式。燃料含硫分特别高的,可采取炉内脱硫与炉外烟气脱磅湘结合的方式。3、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炉外烟气脱硫宜选择简易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抛弃法。4、钙基湿法脱硫工艺应当有完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并妥善解决系统的腐蚀、结垢、堵塞和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6.
液体化石燃料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液体化石燃料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硫化物危害性的密切关注,给液体化石燃料的生产提出了低硫化甚至无硫化的要求.因此介绍了现阶段正在使用和研发的化石燃料脱硫技术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包括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催化裂化脱硫、溶剂抽提脱硫及生物脱硫技术等),并对各种脱硫技术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车用燃料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优化催化裂化操作条件、氢转移反应、选择性加氢、生物催化脱硫、吸附脱硫等脱硫技术降低汽油、柴油硫含量的发展状况 .分析认为对于低硫原油产品利用氢转移活性高的催化剂、对于含硫原油产品利用高选择性的生物催化脱硫和加氢脱硫的组合完全可以达到车用燃料深度脱硫的要求 .  相似文献   

8.
在冲天炉熔炼过程中,为了获得低硫铁液,通常采用脱硫工艺措施。通过比较研究:炉内脱硫主要用于碱性炉衬的冲天炉,通过强化底焦燃烧的措施,提高炉温以及降低焦炭用量,提高炉渣的碱度,防止铁液的氧化等,都将减少铁液含硫量;而炉外脱硫用于酸性炉衬的冲天炉。混合脱硫剂炉外脱硫时,出铁温度、焦炭用量、熔化率、铁液中含硫量等技术指标明显高于单一脱硫荆。通过对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的炉内与炉外脱硫工艺的研究,为铸造车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车用燃料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优化催化裂化操作条件,氢转移反应,选择性加氢,生物催化脱硫,吸附脱硫部硫技术降低汽油,柴渍硫含量的发展状况,分析认为对于低硫原油产品利用氢转移活性高的催化剂,对于含硫原油产品利用高选择性的生物催化脱硫和加氢脱硫的组合完全可以达到车用燃料深度脱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宝红 《科技信息》2013,(24):335-335
传统的烟塔合一技术具有工程投资少、脱硫效率高、污染物排放浓度低、节水、节电等优点。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改造,采用了更加先进的两炉一塔的烟塔合一技术。本文通过对两炉一塔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情况、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以及采用两炉一塔烟塔合一技术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等几方面的介绍,说明了两炉一塔的烟台合一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燃料分级燃烧低NOx技术采用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可解决由常规粒度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而引起的未完全燃烧损失较大、NOx还原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天平和一维热态煤粉炉分别进行超细煤粉的燃烧特性机理和燃尽效果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确保再燃区停留时间和较高燃尽率的同时,对于停留时间为0.8 s左右的高挥发份的褐煤,30μm的粒径可实现较好的燃尽效果.采用低挥发份的煤种,需进一步减小粒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寸土寸金,占地面积大、脱硫产物难以处理并伴有二次污染的常规脱硫技术,很难满足城市内CFB锅炉脱硫的要求。炉内连续喷钙脱硫工艺技术不但发扬了干法脱硫的优点,还克服了传统干法脱硫普遍存在的脱硫效率低、反应速度慢、设备庞大等缺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占地面积小、没有水污染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土地紧俏、水资源缺乏的城区内CFB锅炉、鼓泡床锅炉、沸腾锅炉的脱硫及烟气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研制成功30吨铁水罐中喷吹石灰系复合脱硫剂进行铁水炉外脱硫。可使高炉冶炼高碱金属原料,采用酸渣排碱,高炉顺行,技术经济指标改善。高硫铁水炉外脱硫得到优质生铁。形成高炉用酸渣冶炼高碱金属原料及炉外脱硫新工艺。 这种新工艺已经经过连续性工业试验并转入生产使用。到1985年3月底已处理铁水5万余吨。试验及连续生产表明:高炉炉渣碱度(CaO/SiO_2)由1.05降至0.95~1.0,炉渣排碱率由50%提高到75%以上,焦比下降8~13公斤/吨铁。日产量提高10~18吨。增  相似文献   

14.
研制出用于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干燥的新型热风炉。此炉型采用生物质燃料洁净燃烧技术及高强化传热技术,具有低污染、高效率、长寿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世纪清洁燃料生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正在竞相开发,尤其是低硫、超低硫汽油与柴油生产技术的研发更加深入。利用自制的CuCl-[bmim]Cl离子液体对汽油和柴油进行了脱硫试验,考察了摩尔比、离子液体加入量、脱硫时间以及脱硫温度对汽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Cl-[bmim]Cl离子液体对于汽油的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可达67.1%;对柴油脱硫效果较差,脱硫率仅为30.08%。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北京特殊钢厂炼钢车间的化铁炉原用土焦为燃料,由于土焦的强度低,灰分高,以至化鉄炉的熔化率难于提高,鉄水温度甚低,这样给转炉炼钢带来了许多困难。例如钢的质量差,产量低,炉襯寿命低,铁合金消耗量大等。 为了使转炉钢的质量和产量双跃进,设法提高化铁炉的熔化率和铁水温度是一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还不允许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在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方面起步很晚,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介绍了我国电厂目前比较实用的八种脱硫技术,即: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磷铵肥法烟气脱硫技术、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海水脱硫技术、电子束法脱硫技术、氨水洗涤法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蓄热式炉替代换热式炉后的燃料节约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改进的燃料节约率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传统计算方法计算精度低的原因,提出蓄热式炉替代换热式炉是节能还是耗能的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世纪清洁燃料生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正在竞相开发.尤其是低硫、超低硫汽油与柴油生产技术的研发更加深入。利用自制的CuCI-[bmim]C1离子液体对汽油和柴油进行了脱硫试验.考察了摩尔比、离子液体加入量、脱硫时间以及脱硫温度对汽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CI-[bmim]C1离子液体对于汽油的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可达67.1%;对柴油脱硫效果较差,脱硫率仅为30.08%。  相似文献   

20.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可进行炉内低成本脱硫的特点,结合炉内喷钙+炉外循环流化床半干法所具有的二级脱硫效应,从脱硫设施的初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占地面积等方面考虑,推荐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采用炉内喷钙+炉外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的脱硫工艺,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