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俗词语是指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本文从文化交流角度来探讨国俗词语的翻译,提出了以翻译功能理论为指导的翻译原则和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燕迪 《科技信息》2009,(10):120-120
国俗词的翻译离不开国俗语义的影响。历史人名是国俗词中最典型的词类之一,汉语一语独有,在英语等其它语系中几乎找不到对等词。每一个历史人名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都属于特别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方法。1.历史人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误加、误代、遗漏和含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留学生在动物国俗词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对动物国俗语语义把握不当、学习策略不当和文化差异等三个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动物国俗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要强化动物国俗词语的教学意识、适当应用文化导入、改善动物国俗词语教学方法和完善留学生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整理和归类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探讨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分析和比转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比喻性词语、习语及与宗教有关的词语的文化差异着手,探索其内在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语的角度,分五个方面举例探讨了词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语翻译问题,以寻求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国俗语义是把语义和文化结合起来考虑的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它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其中隐藏了一种特殊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植物词汇的使用大多都伴随着一定的植物形象,本文根据关联理论,将植物词语国俗语义的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并具体落实在形象保留翻译方法上.  相似文献   

8.
英汉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简要分析英汉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指出我们在翻译这类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时,应努力保留其文化色彩,减少翻译耗损。文章研究归纳了六种可供选择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俗语义是指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汉英词语中动物名称所表达的国俗语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俗语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风貌相关,极富民族特色。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却难免神韵亏损。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它们时应做到“意、形、神”皆备,方为上乘。  相似文献   

11.
章涛敏 《科技信息》2012,(32):204-204
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即使是在语言最基本的词汇层面上也各自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要在两种语言中找到文化内涵完全对等的词语常常是难以做到的,这就给语言之间的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本文尝试从跨文化视角来分析和探讨英汉语言翻译中在词语层面上经常碰到的几种情况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语的角度 ,分五个方面举例探讨了词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语翻译问题 ,以寻求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彩琴  谢菊兰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15-215,188
针对英汉语言中的中西文化与风俗习惯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民族性,并探究了其文化根源及文化内涵.这一问题的研究帮助读者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英汉双语翻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娟娟 《科技信息》2012,(4):176-176
本文以功能主义中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称谓方式、地名、时间和度量单位的翻译。经过分析发现,对于特定文化词语的处理,译者采取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与译者翻译小说,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下,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化与翻译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考虑语境、原文、感知、个人认知的理论,框架语义学理对注重文化内涵表达中国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而大部分新词语难以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此相对应的词语翻译。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打破逐词翻译和单纯语言的对等束缚,通过运用相对零翻译理论不断探寻英语新词翻译的新路径。基于此点,该文对相对零翻译在当前英语新出现词语中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翁辉琳 《科技信息》2012,(16):158-15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国俗语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值与不等值翻译,提倡英语教学中引入国俗语义知识,从而增加学习者对异民族文化相似和差异的敏感性,从而避免语言的误用,更好地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范畴问题是指在词语翻译中由于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范畴不同而引起的不对等问题。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词语范畴在类典型、范畴域、范畴层次性和文化意义上存在不同,并且存在范畴的缺失现象。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有助于对等方面译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动物词“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少动物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成为英汉“文化词语”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动物词“狗”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风俗、经济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引起了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时,在英语中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出现文化空缺现象。本文针对文化差异带给翻译的种种不便,要求译者不仅精通原语和译语而且应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应的文化,提出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中国特色文化英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恰当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