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K_2型嗜杀酵母为材料在改进Russell(1986)的嗜杀活性检测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双层平板单菌落检测法。此法可直接用于嗜杀酵母的筛选,嗜杀质粒的检测,并能在诱变后的平板上检出有嗜杀活性的营养缺陷型菌株MK_2-3:K~+,len。对K_2嗜杀特性初步研究表明,K_2型嗜杀酵母能杀死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但对所测汉逊酵母(Hansenula spp.)无作用。嗜杀毒素产生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4.5—5.5和20—25℃,酵母菌的对数生长期嗜杀毒素达到高峰。用紫外线(UV)、溴化乙锭(EB)、亚硝基胍(NTG)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消除K因子实验,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对K因子具有一定消除率,而溴化乙锭和甲基磺酸乙酯未发现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酵母两种不同类型的嗜杀菌株SK4和ERR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嗜杀酵母的嗜杀特性。  相似文献   

3.
4.
以酿酒酵母两种不同类型的嗜杀菌株SK4(K1型)和ERR1(K2型)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嗜杀酵母的嗜杀特性.证明两株菌产生的毒素蛋白的最适条件不同,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4.8、16℃和4.2、22℃,但均对在对数生长期的敏感细胞作用最显著.SK4和ERR1的嗜杀质粒的比较表明:M1-dsRNA质粒和M2-dsRNA质粒分子量分别为1.7kb和1.5kb,两株菌的L-dsRNA质粒均为4.0kb.用高温和紫外线处理嗜杀酵母,嗜杀活性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5.
酵母嗜杀质粒融合转移──Ⅰ.融合转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嗜杀酵母ERR1和啤酒生产酵母AS2420出发菌株,建立了供体菌MK2-3:K+R+Leu-ρ+(n)和受体菌AS2420-1:K-R-leu+ρ°(2n).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不尽相同;同一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也不相同.有利于融合再生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是MK2-3:菌龄30h,蜗牛酶解量30g/L酶解时间30min,此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0%,而再生率达17.1%,这些条件对嗜杀活性无影响,再生菌落的嗜杀活性率达100%;而AS2420-1;菌龄24h,蜗牛酶量20g/L,酶解时间3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1%,再生率为18.1%.对四种渗透压稳定剂的再生效果实验表明甘露醇效果最佳,氯化钾次之,考虑到廉价,氯化钾是很好的代用品,在30%PEG6000及Ca2+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可达8.9×10-6,对其中的融合子MAR4的遗传性状及嗜杀活性的稳定性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大小测定,dsRNA质粒的提取及电泳结果分析和发酵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融合子MAR4具有较高的嗜杀活性并可以稳定遗传,有与供体菌MK2-3嗜杀质粒dsRNA相同的电泳行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由藤黄节杆菌(Arthrobacter latevs)分泌的,以β—1.3葡聚糖酶为主的酵母细胞壁溶解酶(Zymolyase),对含有嗜杀质粒的核融合缺陷突变株5045(α,his4,karl—1[KIL—K_1]rho~+)进行破壁,得到该菌株破壁,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嗜杀酵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大肠杆菌质粒转化嗜麦芽假单胞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采用优化组合保护剂冷冻干燥20株极端嗜盐菌,于4℃冷库保存2年,经复水测定,全部菌株保持较高存活性。用TENS法对其中9株菌R,RF1,J7,S9,TF-1,J8,R6-1,R6-7和R6-5作质粒稳定性检测,含质粒的菌株RFJ1,J7,S9,T4-1,R6-5于4℃保存2年后,质粒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1 Ⅱ,EcoR Ⅰ,Pst Ⅰ,Xba Ⅰ,BamH Ⅰ,Bgl Ⅰ,及Pvu 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  相似文献   

10.
多杀性巴氏杆菌幽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三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1.
嗜盐嗜碱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盐嗜碱菌是嗜盐古菌中重要的组成类群,不仅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及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也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嗜碱菌的分类和嗜盐嗜碱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嗜盐嗜碱菌是嗜盐古菌中重要的组成类群,不仅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及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也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嗜碱菌的分类和嗜盐嗜碱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hCG避孕疫苗抗原,构建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质粒βhCG-pPIC9K,转化嗜甲醇酵母,方法:根据βhCG的cDNA序列设计两条引物,使上游带EcoRⅠ酶切位点,下游带NotⅠ酶切位点,以质粒βhCG-PBSKS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将所得的DNA片段经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与pPIC9K质粒进行连接,然后导入大肠杆菌DH5α,用PCR筛选阳性克  相似文献   

14.
杀扑磷是一种非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 ,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广泛用于防治刺吸性的食叶性害虫 ,特别是对防治介壳虫 (如柑桔介壳虫 )有很高的药效 ,对棉花的蚜螨和棉铃虫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试验的所有植物无药害 ,在植物和动物机体中能迅速地代谢和排泄。我们采用以下新的合成路线 ,成功地制取了杀扑磷。    CH3OH CS2NaOH CH3OCSSNa NH2 NH2 ·H2 O H2 NNHCSOCH3                 ( 1 )            ( 2 )    COCl2ONHNOCH3S(CH3O) 2 PSSH HC…  相似文献   

15.
嗜盐嗜碱极端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地球上的盐碱土壤中,嗜盐嗜碱放线菌适应并长期生存这一特殊极端环境,已具备独特的遗传特性和新陈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文章主要综述了嗜盐嗜碱放线菌的资源、分类标准、分布、系统学及其发展趋势、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嗜盐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盐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如:为微生物生理、分类,系统发育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因此,嗜盐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菌的嗜盐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杀线虫担子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L14是一种首次发现具杀线虫活性的担子菌,12h内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致病率达90%以上,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线虫生防菌。本试验观察了该菌对线虫的致病过程,证明其杀线虫机制是产生杀线虫毒素。经液体发酵,活性组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不需线虫诱导能稳定生成,为水溶性,对热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嗜碱菌与非嗜碱突变株膜蛋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提取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兼性嗜碱菌NTT36及该菌株的非嗜碱突变株NTT36cs-8(Ery^r)的膜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线性梯度凝胶电泳,发现膜蛋白质带有明显的不同。推测这与嗜碱菌的嗜碱性有关,对嗜碱细菌的嗜碱机理作一初探,以促进对嗜碱菌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
新疆常见植物杀蚜效果的初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种新疆常见的植物进行了室内杀蚜效果的初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蚜效果最好的是辣椒,其次是马齿苋,其它依次为苦豆子、艾蒿、万年青和扁蓄;处理48h后,校正死亡率最低为62.5%,最高可达91.7%。并对杀蚜植物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