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界采访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了向读者报导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的动态,本刊与其他刊物共同走访了本市科学界一些知名人士,请他们谈谈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参加采访的有本刊杨维廉、马瑞琦、姚南、上海科技情报所苏光楣、沈彩虹与《国外科技消息》陈成尧同志。本期刊载了夏道行、卢鹤绂、叶叔华、王德宝四位学部委员的访问谈话,本刊将陆续刊载。文字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过目,如有出入,由记录整理者负责。  相似文献   

2.
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本刊顾问钱临照教授日前给本刊来函,对本刊兼职编辑杨维廉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并对本刊的工作给予鼓励。现将钱教授的悼念文章及来函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动物界飘逸超脱而出,并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居然与“无性生殖”这个词联在一起。乍一闻之,颇觉荒唐。然而,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组织胚胎学以及发育生物学的进展,都有迹象表明:人类的无性生殖,并不是子虚乌有的梦呓!最近,美国李平考特公司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他的映象,人的无性系》(又译为《和他一模一样的人》)。由科学作家罗维克(D.Rorvik)撰。该书宣称第一个人类无性系男孩已于1976年12月诞生。这件事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发生了尖锐的争论。现将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与美国《科学》杂志的两篇书评,介绍给读者(本刊有删节),供大家了解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今年七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的出版者兼主编皮尔(G.Piel)先生访华来沪。五日,与本刊负责人贺崇寅友好会见,参加会见的还有《科学画报》,《世界科学译刊》的负责人,同行间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互赠了书刊,建立了友谊。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4月22日,美国科学界发起全球性的科学大游行。为此,《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主编杰里米·伯格(Jeremy Berg)号召人们重视科学,依靠科学创造前景光明的未来。在弗兰克·卡普拉的经典之作《生活多美好》中,主人公乔治·贝利希望他从未出生过,于是他被传送到了另一个版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掉了,这个世界与他原来的世界大不相同:一个蒙昧不开化的世界,一个文明程度更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控制     
作为《自然》杂志的通讯员,该书作者在首都华盛顿生活了四年,在此基础上,他对美国最近的科学政策进行了透彻的剖析。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时期,而最后的一个时期,他称之为“科学的新政治”时期。第一时期从大战结束一直到肯尼迪总统任期末,此间,V·布什(Vannevar Bush)的理论占着统治地位,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无穷的疆域》一文,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建议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同时让科学界有最大的自主权,以便其自行决定研究的优先领域和进行研究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2年12月2日,本刊特约记者杨维廉赴京特访了今年刚从美国普林斯顿讲学归来的戴元本教授,请他谈了基本粒子物理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编后     
我们热情向广大读者推荐王伽林同志《气功与胆汁分泌——我的实验研究》一文及他致本刊编辑部的一封信.王伽林同志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为我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光荣和骄傲.本刊以能刊载王伽林同志这篇用自己的鲜  相似文献   

9.
新年新希望     
<正>新年伊始,科学媒体积极为科学界提供舞台,共同演绎2015年科学新态势。《自然》杂志不仅就科学本身进行展望,提出科学发展最新动向,还约请科学界9位领军人物以及12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就科学未来进行了访谈。科学家们在这里直抒胸臆,与读者一起分享新年里的工作和生活愿景。《科学》杂志也在梳理过往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新热点和新思想。科学事业蓬勃发展,来自《自然》的数据显示:按以往趋势和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0.
赵维杰  杨志华 《科学通报》2020,65(11):963-965
正在《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乐院士.杨乐先生出生于1939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和优秀的学术领导者.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他就成为了《中国科学》的作者,他的学术经历也与《中国科学》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反映着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1.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首都北京,天朗气清。为筹备《自然杂志》创刊,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付院长、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同志。钱三强同志就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广泛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办好自然科学刊物等问题,对本刊记者发表了意义深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苏联于1975年出版了俄译本。苏联《自然》杂志专门组织了对这本书的讨论。此文是讨论中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认为,库恩的观点原则上没有什么新东西,却包含了一些缺陷,主要是:(1)混淆了历史上正确理论(尽管是相对的)与错误理论的界限,从而背离了对应原理;(2)把科学革命简单化了,从而忽略了科学革命的不同等级;(3)看不到科学发展的多样性——不同学科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比重,以及它的局限性——科学按指数增长的发展已近于饱和,将出现新的发展方向。这些看法,在苏联科学界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文章原载苏联,1976,№.6。译文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4.
6月4日上午,钱学森同志来《自然杂志》编辑部访问,与编辑同志们亲切地谈了一个多小时. 钱学森同志认为一个科学刊物,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他说,你们发表了许多气功科学研究的文章,又发表了许多关于耳朵认字人体特异功能的科研文章,还开了个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这样就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3日的英国《自然》杂志推出了以“癌症预防”为主题的专题,从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早期检测到化学预防药物、防癌疫苗研制等多个角度就如何预防癌症作了普及性介绍。鉴于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且危害越来越烈,为让更多人了解癌症预防的科学新理念和科学界对此的新认识,本刊不惜篇幅编译了这组文章,希望引起读者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6.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最近已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复刊.1985年11月5日上午,《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主持.他回顾了《科学》创刊后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介绍了这次复刊的一些情况,并表示要继承《科学》的光荣传统,把复刊后的《科学》杂志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究,基本粒子的深层内部结构,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大的加速器.但是目前的电子或质子加速器由于受造价、特别是材料的限制,进一步提高的程度已有限,所以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探索能加速粒子的断型加速器.我国科学工作者彭桓武、庄杰佳在激光加速原理方面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受到了科学界的很大关注.本刊特请庄杰佳同志撰写《激光加速原理》一文向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四季如画     
《世界科学》2007,(2):F0003-F0003
新年伊始,本刊忠实读者吴正安先生给《世界科学》杂志寄来了多幅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反映大自然的精美照片,希望《世界科学》这朵科普园地的小花越开越绚丽。  相似文献   

19.
十年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问世。在广大科学工作者,各界读者和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自然杂志》走过了十年不平静的历程。自然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们谨向在这十年中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海内外学者、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谢意。《自然杂志》诞生的1978年,正值我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前夕,郭沫若同志称之为“科学的春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现在十年过去了。这  相似文献   

20.
<正>两本关于科学顾问的书籍:《总统科学顾问:科学、政策和政治的视角与反思》与《近距离科学政策》根据一些曾担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人回忆,科学顾问必须培养与总统之间的信任,并明白总统不会始终听从他们的建议。由于奥巴马总统的科学顾问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于2017年1月卸任,科学界焦急地等待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新的顾问人选做出选择,并对该顾问在美国科学的塑造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翘首以待。总统科学顾问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