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李清照词以含蓄见胜。她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又能自出机杼,把词的含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清照词的独特的含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宛曲而情深,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一段情节而自然地抒发情思。二是情景契合无间,着重抒发对物象深细的心理感受,物象大都带有比喻和象征的色彩。三是以人物神态表现情思,总是把神态动作与各种各样的物象紧密结合,构成丰满的艺术形象,有含蓄蕴藉之美。 相似文献
2.
任映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4,(1)
李清照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作为宋代婉约派大家,在诸多令人推崇的艺术创作特色中,最具有美学价值的当数超凡脱俗、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本文从李词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四个方面,谈谈对其语言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4):90-92
李清照词一扫描摹女性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的积习,善于发掘女性形象的内在美,在她的笔下,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大胆洒脱、一往情深的少妇,不论是才华出众、富于理想的知识女性,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女性,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付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2):91-95
语言美学是一门通过文本语言研究文学之美的边缘学科。本文以语言美学为研究方法,李清照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从语音和语象两个层面,论证了[i]韵在李词表情上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发现隐性意象在意蕴生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词为诗裔”的观念指导下,“以诗为词”,开拓词的题材范围,增强词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词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将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让词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样提高了词的地位。途径不同,然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词的地位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历来被推为“婉约之宗”,其自婚后的词作因其身处不堪境遇而抒发出悲愁的情感,这种情感所蕴涵的悲愁美皆体现在情感底质深挚真切、表述方式含蓄婉转、创设情境意蕴深远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10.
申焕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1):1-4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WEI Guo-zhao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4)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2.
论李清照词的多维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历经千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精神感召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接受者,接受者从不同的层面接受易安词,形成了丰富多维的接受效应。易安词的接受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普通消费型、专业鉴赏型、研究论证型。人们在阅读、接受易安词的同时,也在阐释、改造、重塑易安词。易安词参与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对构建我国历代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杜新燕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6):54-56
在中国词体发展史上,李清照的词有着极高的地位,历来被誉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究其原因,在于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她的词抒写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自我形象。本文拟从李清照对自然的态度,李清照对爱情的体验,以及李清照的理想追求三个方面,剖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特点,揭示李清照词中自我形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周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4-86
自古传称,词为诗余。诗求雅求韵,词又何尝不是。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在文学中是另一种学问。每一阙词,大都有其出处,或是典故,或是首曲。诗词翻译更是翻译中难以攻克的堡垒。本文将取李清照的《声声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从词牌名、文化意象、音韵、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诗词翻译译事虽难,但只要译者心有诗意,原文的生命就将延续。 相似文献
15.
吕维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32-35
李清照的咏花词,弥漫着浓浓的愁绪,贯注于词人的一生。有少女时的清愁,少妇时的怨愁,晚年时的苦愁。在体味词人凄清孤愁的女性情怀时,也寄寓着词人高洁的情趣和卓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李一飞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82-85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其写景诸作,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借助想象和移情,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风格幽秀清远;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藉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