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性和真理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包括波普尔)主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问题,他们把理性形式化,把真理等同为理由,从而使真理成为虚幻。社会历史学派的科学进步观疏远了理性,同时拒绝了真理。科学实在论者夏佩尔和普特南试图揭示理性和真理的内在关系,并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为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尼尼鲁托的科学进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进步的问题,是科学哲学中讨论的重大论题之一。在科学研究中,进步是意指什么呢?科学在事实上是否取得进步?我们怎样才可能鉴别某一科学发展是进步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科学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朴素实在论者、批判实在论者和工具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相对主义者却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哲学家艾尔卡·尼尼鲁托(Ilkka Niiniluoto)从1975年至1983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合理性的新课题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发表以后,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科学发现问题之后,科学合理性和科学变化问题逐渐成为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一般说来,所谓科学的合理性是指实现某种认知目标的合理性。一个科学合理性的模型通常必须提供一套为使科学的进步达到这种认知目的或目标而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方法论标准。以前,人们对科学合理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和使用何种方法论标准对理论进行评阶。但实际上,不仅人们在科学方法论的评价标准上众说纷纭,而且各派科学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对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意义;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历史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使科学意识成为一种公众意识,造成一种科学化的社会精神氛围(ethos)。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导向,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讨论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合理性、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与理论的成功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时,都反复涉及到真理、似真性与实在的关系问题。当代科学实在论者在深入考虑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主义真理观和似真性理论。这些理论发展了传统的实在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真理(似真性)检验标准,为我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19-19
为了提高我国科学方法论的学术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第五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拟定于2005年10底或11月初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商贸学院和武汉东湖高科技工业园协办,主要围绕着以下主题展开深入讨论:(1)科学方法或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2)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特点、比较与沟通;(3)科学家论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与公民科学素养。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踊跃投稿和出席会议。电话:010-62750536通讯地址:北…  相似文献   

8.
在劳丹之后,科学哲学似乎沉闷了一段时间,但现在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来解读,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科学的直接目标是增强理论的协调力,间接目标是真理。科学是在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运用中发展的。冲突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进步在于理论协调力的不断增强。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是间接逼近真理的手段。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逻辑的哲学精神,也是协调合理性模式的精髓或本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进步与建构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三个核心主题。历史要求科学哲学必须将认识论和科学史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进一步要求科学必须在历史中展现其进步历程,进而,科学理性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理性,而非无时间的逻辑结构;建构要求知识和事实必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理解,它们都是具体的实验过程的情境化产物。这三个主题彼此联结,共同塑造了法国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和局域认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板块学说看科学革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革命问题,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已据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几个著名的案例对科学革命的一般特征作了讨论。本文拟从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一次革命,即板块学说革命出发讨论几个值得继续探索的理论问题,以期对建立科学革命的一般图象提供进一步思考的资料。鉴于板块学说的历史一般已为人们了解,故本文中这方面的叙述将尽可能缩减。1、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一些其它案例的研究已经指出科学革命虽然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它的实质不能归结为这方面的变革,而是更为重要的科学观念的变革。板块学说的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现代地学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不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简单地代替了以前的地球构造理论,而是因为以板块构造理论所代表的新的活动论地球观(或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受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欧洲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语境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种转换带来了欧洲科学哲学的研究平台、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变化。欧洲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研究主题相对稳定但少有特色,研究传统相对稳固但少有变化,独立风格尚待重建的特点。从21世纪欧洲科学哲学的几次会议所释放出的信息表明,欧洲科学哲学界已经注意到发展自己有个性的科学哲学的第三个维度——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组织问题和自治问题 用两个题目就可以概括现代对科学所进行的讨论:一是(在特定的期望成就意义上的)科学的组织问题;一是科学的自治问题。尽管在这方面不乏疑义,但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似乎科学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系统立于我们面前,且我们应该更好地组织这个系统或使其自治。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把“组织”和“自治”这些概念同“方法”和“理论”——科学论的两个古老题目——直接联系起来。当把科学看成是一种社会系统时,它究竟是什么含义人们还不清楚,甚至连此系统的界限范围和信息加工的实际过程这些问题也在探索之中。当人们把科学分析为一种社会系统时,更为详细地考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划界法标准从绝对走向相对是一次进步,从一元走向多元更是一次飞跃。本文讨论了两位加拿大哲学家萨伽德和邦格的划界思想。分析了他们关于科学划界的元哲学预设以及具体的划界标准。作者对两个模型提出一些粗少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中,俄(苏)与西方在历史与逻辑两个路径上展开。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主要是逻辑路径,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无历史存在的逻辑分析,批判理性主义远离历史的逻辑分析到社会历史学派以重建科学史为目的的逻辑分析三个时期。俄(苏)科学哲学的研究采取了历史的路径,其研究的特点是:以综合的社会历史分析为背景,以完整的历史分析为前提,以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分析为目标。60年代,库恩等人尝试寻求逻辑之外的发展,向历史路径靠拢;80年代,俄(苏)学者注意到逻辑分析的长处。俄(苏)与西方的研究互补明显,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研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意义与科学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意义问题与科学进步问题所谓意义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意义问题是问,在什么条件下一个语句(语词)是有意义的(所指的是认识意义)?这个语句(语词)的意义是什么?前者又称有意义性问题,后者即狭义的意义问题。尽管如此,这两个问题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甚至至少在有些哲学家(如卡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它们可视为同一个问题。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将意义问题作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来讨论的是英国哲学家休谟。他指出,如果一个语句既不能被经验证实,又没有逻辑意义,我们就应将它归入无意义语句之列。这是现代经验论的观察意义论的最初表述。哲学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意义问题成了困扰哲学家们的许多认识论问题的焦点之所在,而意义分析则成了当代认识论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5):112-11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南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 2005 年 8 月 15 日-17 日于湖南长沙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科学革命与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科技伦理学问题等。请准备参加会议者提交不超过一页打印纸的论文摘要供筛选(A4规格4号字体)。打印格式为第一行:论文题目(居中);第二行:姓名(居中);第三行:单位,地址,邮编;然后是正文。摘要寄至: (410083)湖南长沙市中南大学主校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雷良收。电子信箱: leitong@mail cus edu cn或arthurlei@163 com 电话:0731-8879294(O)。亦可与蒋美仕联系,电子…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111-11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南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05年8月12—14日于湖南长沙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科学革命与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科技伦理学问题等。请准备参加会议者提交不超过一页打印纸的论文摘要供筛选(A4规格4号字体)。打印格式为第一行:论文题目(居中);第二行:姓名(居中);第三行:单位,地址,邮编;然后是正文。摘要寄至:(410083)湖南长沙市中南大学主校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雷良收。电子信箱:leitong@mail.csu.edu.cnakarthurlei@163.com电话:0731-8879294(O)。亦可与蒋美仕联系,电子信箱:jiangmei…  相似文献   

18.
宋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101-101,109
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中运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以一系列科学发现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的奥秘。正是由于科学发现对于人类所具有的这种重要意义,所以“如何作出科学发现?”(?∧?…∧?→SD)和“科学发现是如何作出的?”(SD→?∧?…∧?)就成了科学研究者以及科学哲学研究者长期以来关注、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其中,前一问题偏向于科学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13日至4月23日我应邀参加了设在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市的国际大学校际研究生研究中心(Inter-University Centre of Postgraduate Studies)所举行的科学哲学讲座。这个讲座从1974年开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先后开设过科学的基础和知识论、科学史与伦理学、理论与说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科学说明、科学的合理性、生物学哲学、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价值、科学和技术的社会方面等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中山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举办的科学哲学论坛(又称“自然辩证法系列学术讨论会”)在国内仍鲜为人知,然而它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十四次学术报告会,国内知名学者李醒民、柳树滋等先生,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柯西切夫教授、英国阿伯丁大学文学院院长R.Cameron教授、美国Loyola Marymount 大学哲学系T.Shanahan博士都在这个论坛上作了精彩的讲演,围绕科学革革、科学理论评价、科学目标和科学进步、归纳逻辑、实验推理、因果性、周易与系统论、科学实在论、可控制性、统计实在性、可能世界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