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工业化前后地球环境的变化、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和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研究,阐明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尚待进一步发挥,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完全可能性。文章对实现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的基本前提作了简要分析,这就是:进行观念变革,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合理的社会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文章从树立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入手,从一个则面论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赴德国学习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儿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德国,城市、乡村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工业区见不着冒烟的烟囱,郊外农村看不见裸露的土地.不论你从飞机上俯瞰,还是在大街小巷中穿行,满眼皆是绿色.  相似文献   

5.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方法,从人与自然几个基本关系入手,认为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是对立依存关系、最佳关系是和谐关系、最基础关系是实践关系,分析了科学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巨大压力,经济迅速腾飞的中国,回顾以往的社会发展,在加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同时,没有很好地注重社会和生态等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和谐,经济的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迎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提倡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战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50年前,世界人口不过30亿,仅仅过了半个世纪,全球人口已超过70亿,人口激增,消费扩大,加上部分人群对最大利润和无限享受的追求,大大刺激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情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残酷破坏,同时也诱发和加重了自然对人的报复--水害灾害加重、滑坡泥石流频发、大量的土地荒漠化、水源因污染和堵截调引而愈显短缺,因此,哲人们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号召,确属治国治世之道!所谓自然,广义而言便是除主体人之外的整个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一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却越来越深。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论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从提高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用制度与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做起,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市政建设是城市乃至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市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市政,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着眼于民主法治、着眼于诚信建设、着眼于社会效益、着眼于深化改革、着眼于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为指导。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新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方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采取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循环节约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应遵循协调共生、适度发展、伦理道德的原则,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龚兵 《科技信息》2007,1(21):28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出现新趋势新特点,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18.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09,(20):I0199-I0199
本文介绍了风景园林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融。滨水区通过解决防洪与亲水游憩问题、创造公共连续的滨水步行系统和多元的滨水体验空间来体现;城乡一体的园林绿化处理好生态关系、通过适宜的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架构来体现;还可以通过保留与调整场地肌理、有效改善水质、营造生态驳岸和自然地形、形成生态稳定的地域性植物群落景观、创造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等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手段来体现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9.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人与自然的长期对立和冲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终于使人类认识到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四种途径 :一是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是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 ;三是必须树立绿色消费观 ;四是必须树立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