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控制巷道内煤尘的运移扩散,降低矿井煤尘危害,设计了巷道水膜除尘装置,通过水膜的吸附和阻挡作用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同时根据铜川徐家沟煤矿530运输机巷内水膜实际布置情况,建立了数学模型,对该装置的除尘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网帘孔径是影响除尘效果的关键因素,孔径越小,除尘效果越好,但对巷道内风阻的影响越大。因此,需根据巷道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孔径尺寸,针对实验巷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佳孔径为1.6 mm,水膜除尘装置对应除尘率高达94.9%,能够有效降低巷道内煤尘浓度,且水膜前后风速变化仅为0.042m/s,对巷道内风阻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在泡罩塔的基础上 ,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喷射鼓泡式脱硫净化装置 ,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并利用实际运行系统对装置的除尘和脱硫效果进行了测试 ,发现该装置具有运行阻力小 ,除尘效率高 (达 97%以上 ) ,脱硫效率高 (达 85 %以上 )等特点 ,可以有效地解决燃煤锅炉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理论中的离散相模型(DPM)对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内部复杂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立轴冲击式破碎机除尘装置除尘过程,探究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及最佳风机风量.以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为入射源,分别从流场的速度、压强等方面讨论分析破碎机内部气固耦合作用,分析在除尘口风机不同风量下破碎机的除尘装置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风机风量在最大值的40%~60%之间时,既能保证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又能尽量避免粒径较大的颗粒被吸除.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静电除尘电极材料吸附效果测试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实验方法及数据采集对比.这种实验装置是根据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用它来测试出不同静电除尘电极材料在高压电场下的吸附粉尘能力的差别摸拟出在工况条件下材料吸附粉尘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干式钻孔钻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大、瓦斯容易超限等问题,基于气-固引射原理,研究煤层钻孔孔口气-固引射除尘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结构参数计算准则.以松藻矿区井下干式钻进工艺为设计依据,设计一种煤层钻孔孔口气-固引射除尘装置.为使除尘效果最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气-固引射器吸气量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工作压力及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应用验证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本装置能有效降低工作面回风侧粉尘和瓦斯浓度,分别降低了86.6%和67.9%,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按照工程实际应用要求的规格尺寸,组建了一套单筒脱雾除尘器试验测试系统.在实验系统上分别测试了电场风速、极间电压、电场长度、粉尘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模拟烟气中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电场风速为2.6 m·s-1,极间电压60 k V,电场长度6 m条件下,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烟气中质量浓度低至50 mg·m-3的粉尘表现出96.66%的除尘效率;并且,对粒径≤2μm的粉尘颗粒仍然具有93%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层集热板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搭建实验系统,在相同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对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和普通光伏板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的平均表面温度比普通光伏板低4.3℃,平均电效率和平均火用效率分别比普通光伏板高0.22%和2.42%,集热效率为45.8%,光电光热综合性能效率达到72.8%.  相似文献   

8.
S200型残烟处理机因为其内部风力输送装置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风压过大,导致气流中夹带的灰尘在超标压力下大量外扬,通过采用增设负压装置平衡系统内气流压力的方案,有效改善了除尘效果。介绍了S200型残烟处理机的工作过程,对该处理机的除尘系统和在该系统上增设风机的选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节约能源以及降低高压静电电源的负荷,通过对静电除尘高压电源工作过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负反馈控制机制并设计了相应的装置.利用此装置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负反馈工作模式下,电源电压随灰尘量增大而增大;在传统工作模式和负反馈模式下,电源温度都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负反馈模式增长的较慢;在负反馈工作模式下,高压电源的输出功率随灰尘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针对机尾粉尘逸散特性的气动射雾除尘方案,确定了除尘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粘附在机尾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对机尾皮带进行封闭是除尘的前提条件,在密封罩内设置气动射雾使得封闭罩内形成雾池,粉尘在过饱和湿空气状态下被迅速捕捉沉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井下实际工作情况,液压支架在降架拉架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灰尘,若在支架上设置一套自动喷雾除尘装置,即支架动作时,喷雾装置就开始喷雾除尘,支架停止动作升架时,喷雾装置自动停止喷雾,解决了支架移动时粉尘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汽车车门升降玻璃夹缝中落入灰尘颗粒等杂物而导致的玻璃升降器卡滞、卡死的故障,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和玻璃升降器的耐用性,设计一种采用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机驱动技术于一体的闭环控制装置,实现玻璃夹缝除尘装置的自动感应检测和除尘处理控制。运行情况表明,该装置可有效防止灰尘颗粒落入升降玻璃的夹缝里,确保玻璃升降器和玻璃的正常运行,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相变控温光伏电池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低温石蜡和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控温材料与光伏电池结合制备相变控温光伏组件(PV/PCM).实验研究了两种相变材料、聚乙二醇用量以及相变导热结构对组件的控温效果;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了PV/PCM组件的温度-光辐射-功率曲线.研究表明,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控温材料效果更佳;增加相变材料用量,控温时间延长,但两者间并非线性关系;采用钢丝束能有效加强传热效果.聚乙二醇PV/PCM组件的最大冷却度达30℃,冷却时间可达6h,组件的开路电压提高6%,功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气体除尘新概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分析先进燃煤联合循环现有除尘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含尘超音速气流穿过斜激波后,气体流动方向将发生变化,而灰尘颗粒方向基本维持不变的事实,提出了一种高温高压气体除尘的新概念.介绍了含尘超音速高温高压气体的气固两相分离过程.提出了用增加缩放喷管长度的方法,使含尘高温高压气体中的灰尘颗粒获得实现气固两相分离所必需的更高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静电除尘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通过改进除尘器电极结构,增加单位体积内集尘板面积,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太阳能静电除尘器.结果表明:太阳能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达96%以上,除尘效率高,且改进后的除尘器在单位体积内可以捕集更多的粉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岩石机掘面粉尘质量浓度,利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用一种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基于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研制控除尘系统,并在东区皮带巷岩石机掘面进行现场应用,实测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前后各测点粉尘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后,可形成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多径向旋流风,并在掘进机司机至掘进头间形成风流方向均轴向指向掘进头的控尘风幕,压抽比越小,控尘风幕的风速波动系数、质量浓度为50 mg/m~3以上的粉尘运移距离、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均越小,压抽比为0.75时控除尘效果较优。开启后,压抽比越小,控除尘效果越优,压抽比为0.75时,相对开启前,有人作业区域各测点的实测降尘率平均值为81.72%,控除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光伏组件热斑若未及时发现处理,会严重影响光伏组件及阵列正常运行的问题,为了有效检测光伏阵列热斑,提出一种基于YOLOv5框架的深度学习热斑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像素加权平均法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作为检测对象,实现同时对光伏组件热斑和遮挡物的检测,并初步分析热斑成因.其次,改进模型框架,在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3-large的基础上,融合坐标注意力机制,设计更轻量、更高效的MobileNetCA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然后,针对训练中正负样本数量极不平衡的情况,更换损失函数为变焦距损失函数,达到训练中突出正例的效果.同时,改进模型anchor box目标框生成算法,使生成的目标框与实际标注框更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mAP为88.9%,较原YOLOv5s模型提升了3.8%,且模型参数量仅为原模型的48.6%.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光伏应用领域的拓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生态发电模式成为新宠,水上光伏也由于其不占用陆地面积而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传统光伏系统中,组件通常采用最优倾角放置.但是,在水上光伏系统中可能会由于系统规模较大,形成风帆效应,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本工作设计了三种放置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晴朗天气下的对比测试.结果显示:晴朗天气时,大倾角放置的光伏组件由于接收到最高的辐照度,可产生最高的输出功率;太阳辐射较弱的上午和傍晚,由于水面漫反射,水平放置(或小角度放置)组件表现好的弱光效应;水平且无漂浮板的放置方式,最有利于光伏组件的散热.  相似文献   

19.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问题,利用改性文丘里净化洗涤机理,研究了一种湿式洗涤和旋风分离相结合的除尘脱硫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工业应用表明:该装置除尘效率大于97%,脱硫效率达到75%,设备阻力小于1 200 Pa.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西铭矿运输巷和辅运巷粉尘浓度较高、爆炸危险性较大的问题,从粉尘产生的原因出发,研究了新型气水联动混合雾化除尘技术的除尘效果。在介绍该新技术原理及装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测试和曲线拟合,检测了除尘效果。结果表明:在喷雾点后100 m的范围内,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除尘效果显著,且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高于全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