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文对石膏转化法生产的粗产品硫酸钾滤饼体系,应用电位滴定,测定了滤饼中硫酸钾含量,并建立二阶微商法计算终点体积和终点电位的数学公式和编写相应的FORTRAN程序求解。实验结果与四苯硼钠重量法作了对比,平均相对误差-1.85%,方法精密度为+1.26%,钾回收率为99~102%.该法与四苯硼钠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 ̄(2+)、Cr ̄(3+)、La ̄(3+)和C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 ̄(2+)和Cr ̄(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 ̄(3+)和Ce ̄(3+)则不能;Ni ̄(2+)、La ̄(3+)和Ce ̄(3+)亦可抑制a-FeOOH枝叉的形成。研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的作用源于其抑制α-FeOOH短轴方向(120)晶面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了ClONO2分子与瞬变种Cl原子反应的UPS实验测试,指认其最终产物为ClO自由基,NO2和Cl2。分析其反应历程为:Cl+ClONO2---Cl2+NO3(1)Cl+NO3---ClO+NO2(2)ClONO2与Cl原子反应能够将含不活沲Cl的ClONO2转化为活泼的ClO2,Cl2从而重参与O3破坏的循环。  相似文献   

4.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5.
本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Ti/PbO2电极上ClO4^-离子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ClO4^-,BrO3^-,B4O7^2-,Ba^2+等离子均使ClO4^-的阳极形成电流效率提高,而Cr2O7^2-,S2O8^2-,SO4^2-,MoO4^2-,IO46-,P2O7^4-,Fe(CN)6^4-,Ca^2+和Mg^2+等离子均使电流效率降低,根据假设的机理讨论了使  相似文献   

6.
用穆斯堡尔谱研究研究了在不氧,不净化的通常环境中在80℃下Fe^2++Fe^3++OH^-体系的反应产物,发现加入添加剂的或添加剂+联氨的Fe^2++Fe^3++OH^-体系能够一步得到高纯的单一Fe3-wO4产物,文中还讨论了的反应物对Fe3-wO4合成机制,结构,纯度和产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abinitio3—21G对CN-H2O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键方式是CN-与H2O作用的主要方式。分析了由CN-+HCN和H2O+CN-作为起始物生成CN-H2O的能量变化,比较了CN-H2O和CN-HF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不同取代基的N-取代苯氨基乙酸金属配合物M(R-PhG)n(其中M=Cr(3+),Mn(2+),Co(2+),Ni(2+),Cu(2+);R=p-CH3,m-CH3O,p-CH3O,p-C1,m-C1;PhG=C6H4NHCH2COO-)并对它们进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红外振动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的测定。对它们从组成,热稳定性,磁性,及空间的构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胃粘膜上皮细胞依赖新陈代谢的过程分泌GCO-3。它依赖于跨膜Na+梯度和Na+-K+-ATP酶的活性;也可伴随NaHCO3协同转运。粘膜损伤时,紧密连结被损害或上皮脱落,可增加粘膜渗透性,使HCO-3被动转运进入胃腔。酸可刺激依赖新陈代谢的HCO-3分泌,也可造成其被动转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胃HCO-3分泌,迷走神经促进其分泌,而交感神经抑制其分泌。HCO-3参与组成一个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促进粘膜自身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周期表对角线规则,获得了Eu^2+激活的Li-β-Al2O3新的发光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组成,结构,电荷补偿机制及Eu^2+在体系中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锂对BaMgAl10O17基质中镁的取代仍然保持β-Al2O3结构不变,Li-β-Al2O3基质中的电荷补偿主要是形成间隙Al63+或Li^+离子机制,Eu^2+激活的Li-β-Al2O3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通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应用到三基色发  相似文献   

11.
氯化钾与硫酸铵制备硫酸钾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氯化钾与硫酸铵制备硫酸钾的水盐体系进行了基础研究,通过通过,得到了一系列湿渣-饱和液的组成对照数据及对照曲线,由此可确定出硫酸钾产品纯度和对应饱和液的一个变化范围,为制定工艺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硫酸铵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方法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磷石膏、采用一步法制取硫酸钾的工艺条件,通过分析影响反应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磷石膏、碳酸氢钠、氯化钾为原料,通过二步法制备硫酸钾,主要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原料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K2SO4达到了ZBG21006-89一级品标准,本研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条可行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中利用K+.Na+//NO-3.SO2-4--H2O30℃水盐体系相图,对硝酸钾与芒硝两段转制取硫酸钾的工艺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取硫酸氯钾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原料硫酸和氯化钾摩尔配比、硫酸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推导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利用磷石膏废渣生产硫酸钾和氯化铵的新工艺 .所用原料还包括碳酸氢铵和氯化钾 ,副产物为碳酸钙和氯化铵 .该工艺流程短 ,操作简单 ,成本低 ,产品质量好 ,K+ 的收率大于 88.2 3% ,产品中硫酸钾的含量大于 92 .1 0 % .  相似文献   

18.
用溶剂萃取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取无氯钾肥硫酸钾的新工艺表明,以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为萃取剂,正丁醇(n-Buty alcohol)为稀释剂,三乙醇胺浓度为5 0%,硫酸铵与氯化钾的摩尔配料比为1.1:2.0,液固比为3:1,反应时间1.5-2小时,反应温度为20-25℃时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9.
明矾制硫酸钾和氧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明矾进行了TG、DTA分析,选择了明矾焙烧制K2SO4与Al2O3的试验影响因素.用L27313正交表筛选出温度870℃、焙烧时间25h、粒径09mm的较优焙烧参数.经3次重复试验得K2SO4产品的纯度为99%,得率为9743%;Al2O3产品的纯度为9728%,得率为99%  相似文献   

20.
反应萃取制备硫酸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反应萃取制备硫酸钾的过程.结果表明,三辛胺-异戊醇混合萃取剂对盐酸有良好的萃取性能,一级萃取时反应在常温下的单程转化率为88.64%,产品硫酸钾中含氯量为0.18%,达到国标优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