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马藏族”位于甘肃南部及四川西北部的白马河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民族习俗、宗教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文探讨了整理、开发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和现代价值,并建构了科学合理的传承路径.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理论,以期保护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及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马藏人歌唱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藏族是生活在甘肃省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及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白马藏族人民有自己独特的歌唱方法,他们在歌唱中多采用喉音和"咽音"1相结合的唱法,且使用较多的滑音、颤音。在共鸣上他们以头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辅。白马人的这种发音方式有一定的科学性原理。本文试图以甘肃境内白马藏人的歌唱方法入手,对白马藏人这种科学的歌唱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与甘肃交界的摩天岭两侧7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支2万余人口的族群--白马藏族。白马藏族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这支藏族支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但作为生活于汉藏两大民族之间的一个族群,其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史诗所描绘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的挖掘,就具有体育形态的文娱体育活动赛马、比射、棋弈、角力、举重、摔跤、马球等做了探究。认为史诗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藏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藏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钦媛 《咸宁学院学报》2012,(10):137-138
藏族音乐艺术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往藏族音乐艺术以宗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自然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快,传播媒介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藏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也逐渐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藏族音乐艺术传承的现状,深入分析藏族音乐艺术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创新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为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白马藏族文化以某种"具身"的艺术叙事方式代际相传,塑造个体的民族认知方式与概念的形成.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去观察,高职院校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浓郁的认知情景中学习,亲身体验特色鲜明的民族技艺,将传统课堂转变为以操作性为主的体验课堂,充分发挥具身认知的涉身性特点,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该文以白马藏族文化为研究对象,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对白马藏族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一核两翼课程实践,并通过分层回归等方法,检验了课程的有效性,以期为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藏族动物故事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藏族民众以动物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过程及其结果,具备独特的内容表达、叙事逻辑和思想理念,是民众源于生活需要的动物知识积累与观念传递。藏族与动物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民众长期与动物相处而进行的生活实践和观念表述,构成了相应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知识谱系。动物故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护民间流传的动物故事,而且是保护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以动物为中心建构的自然生态关系、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象征性思想,以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平武火溪河域的中小学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到环境认知答对率、环境预期行为的正确率.并与全国中小学生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火溪河流域青少年(白马藏族)环境意识严重偏低,应引起保护生物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民族民间体育的概念入手,以陇南地区白马藏族的民间体育项目为个案,通过对其的整理与开发,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结果表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不仅能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更能增强体育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铁楼是甘肃省文县唯一的藏族乡,近年来铁楼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医疗卫生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铁楼因地理、历史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认为铁楼藏族乡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制定“旅游富民”规划,确立旅游在铁楼藏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其次移民兴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村,打造白马藏族文化品牌,实现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转型;其三要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静宜 《科技信息》2009,(8):259-260
真正的儿童绘画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充满着童真和稚气,可以让幼儿发泄感情、缓解紧张、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的“原生态儿童画”。它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保护儿童的原创造就是保护人类的美好未来!本文就如何理解“原生态”儿童画,提倡学校、家庭共同保护孩子思维的创造性,保护孩子的原创造,以期抛砖引玉,旨在希望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能走进儿童世界去认识“原生态”儿童画。  相似文献   

13.
李作方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4-1626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电视动画片《白马少年》以在山西晋城一带广为流传的《白马拖缰的故事》为依托,重述民间,表达了老百姓对正义、忠诚、勇敢的崇敬以及对自由、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在这部剧作当中,能看到一种博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作品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与科学理论结合在一起,传播了一种保护环境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张玲 《科技资讯》2014,(10):226-226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原生态音乐和舞蹈的文化属性进行解读,分析优秀原生态音乐舞蹈的创作,提出对原生态音乐舞蹈的保护,包括对传承人的保护及对艺术作品的合理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藏族锅庄舞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形式,讨论了它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认为藏族锅庄舞是一种自娱性极强的集体舞蹈,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健身性、教育性和竞技性价值;将藏族锅庄舞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之中,既能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对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藏族氆氇纺织技艺是滇西北部香格里拉境内,藏族居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并延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藏族人民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维护藏族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随着香格里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迁,给香格里拉藏族氆氇传统纺织技艺的传承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香格里拉藏族氆氇纺织技艺进行了文字与图片的详实记录,并系统整理,从而为后期研究和保护开发提供文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南东地区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原始的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已经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该文研究了黔东南植物多样性的原生态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证明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对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从先祖信仰和图腾崇拜中演化而来,传承至今的一种祭祀活动,又是全民参与的集体活动,更是现存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通过田野考察,结果表明:"池哥昼"不仅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有民族性、集群性、文化性的特点,而且有健身、娱乐、教育等体育元素,还有体育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现代体育价值,因此,"池哥昼"在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文化展演及特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