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邻甲苯胺为单体合成了硫酸、磷酸和醋酸掺杂态聚邻甲苯胺.通过红外光谱,粘度测定,X-射线粉末衍射,循环伏安,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质子酸掺杂聚邻甲苯胺进行了表征,讨论不同强度的酸对聚邻甲苯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掺杂聚邻甲苯胺的分子量、结晶性、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最佳,而磷酸掺杂聚邻甲苯胺的各项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掺杂态的聚苯胺纳米薄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掺杂剂、过二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界面聚合法成功地合成出H4SiW12O40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薄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杂多酸掺杂PANI的纳米薄片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四探针法对H4SiW12O40掺杂的PANI纳米薄片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得到最大电导率为16.2 S/cm.  相似文献   

3.
超微盘电极上聚邻甲基苯胺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微盘电极,对聚邻甲苯胺的电化学 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聚合电量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首次扫描和后续扫描过程中,峰电流闰的改变,盐酸浓度对聚合物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以及这样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六氯环三膦、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N3P3(OC6H4-p-CHO)6;经硼氢化钾还原合成了N3P3(OC6H4-p-CH2OH)6;加入一定量的2-溴-2-甲基丙酰溴,部分取代醇羟基,合成N3P3(OC6H4-p-CH2OH)3(OC6H4-p-CH2OCOC(CH3)2Br)3;合成的产物与己内酯(CL)进行开环聚合(ROP),制备含3条聚己内酯(PCL)臂的星型聚合物[N3P3(OC6H4-p-CH2OCOC(CH3)2Br)3(OC6H4-p-CH2O(PCL))3];3臂星型聚合物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含3条聚己内酯臂和3条聚苯乙烯(PSt)臂的新型杂臂聚合物[Star-(PCL)3-(PSt)3].通过红外光谱表明,聚合物已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5.
L-乳酸预聚物在SnCl2·2H2O和对甲苯磺酸双催化体系下,用直接法熔融后聚合合成聚乳酸,研究了后聚合反应时间、预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核磁及粘度计法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红外、核磁、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及测试,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熔融后聚合直接法合成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L-乳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H2 O2 、K2 S2 O8为氧化剂 ,9W汞灯为光源对有机磷DDVP水溶液进行光降解 .结果表明 :H2 O2 、K2 S2 O8对DDVP的光降解具有良好的效果 .探讨了氧化剂浓度、pH值、Cu2 +浓度对DDVP光降解的影响 .提出了在H2 O2 、K2 S2 O8光降解DDVP过程中氧化降解DDVP的活性物种·OH和·自由基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共聚合成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自由基共聚的方法进行了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并得到了分子量达 1.45×10 7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比较了中试与实验室小试两种情况下聚合条件的不同 ,确定了原料丙烯酰胺中金属杂质铜和铁的含量 ,研究了原料丙烯酰胺在有机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存在下与丙烯酸钠的共聚 ,并研究了中试条件下一些因素如引发剂浓度、脱水时间对产品分子量和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占丙烯酰胺质量 0.025 %的EDTA能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 ,在本实验条件下 ,引发体系K2S2 O8-NaHSO3 的最佳用量是K2S2O8、NaHSO3 分别占单体质量的 0.05 % ;并且还发现 ,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和溶解性能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初步对维生素C与常见氧化剂的反应进行了比较探索,常温下KMnO4、K2Cr2O7、I2、AgNO3等氧化剂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实验现象明显,FeCl3、Fe(OH)3、CuSO4、Cu(OH)2等氧化剂与其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却不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界面聚合法在不同反应时间及温度下合成了聚联苯胺.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反应时间及温度对界面聚合法合成聚联苯胺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欲得到共轭程度、分子链排列规整性及结晶性能最佳的聚联苯胺,反应时间及温度都不宜过高,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反应时间及温度为12h和40℃.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法在铂片电极上实现了邻基苯酚在酸性溶液中的聚合。聚邻氨基苯酚具有良好的电活性。用红外吸收光谱法表征了聚邻氨基酚薄膜,认为该聚合物具有梯形结构,其中吩恶嗪环作为电活性点。  相似文献   

11.
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甲苯胺在铂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性质,并测试了H2O2存在时邻甲苯胺的循环伏安特性,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非质子溶剂中邻甲苯胺正离子主要发生“尾-尾“耦合,其电极反应机理为包含随后转化步骤的反应过程,即ECE历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反应温度、压力、进料组成、液空时速对邻甲苯胺烷基化制备均三甲基苯胺反应的影响,并推测反应机理。方法以邻甲苯胺和甲醇为原料,在催化剂(V2O5或者V2O5-Cr2O3复合体)作用下通过烷基化反应,一步生成均三甲基苯胺。结果与结论以V2O5-Cr2O3复合体为催化剂活性成分,在350℃左右,邻甲苯胺∶甲醇=1∶3.0~1∶3.5(mol/mol),液空时速为0.3~0.4 h-1时,均三甲基苯胺有较高的收率(>31%)和选择性(>34%),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干湿周浸加速实验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技术,研究了2A12铝合金的初期腐蚀规律与电化学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干湿周浸48h后,所有Cl~-溶液中试样都发生了明显的点蚀. 提高Cl~-含量可以促进点蚀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腐蚀产物增多. 当Cl~-含量低时,腐蚀过程主要受电荷转移电阻控制;随Cl~-含量增加,其电化学特征转变为受电荷转移电阻和Warburg阻抗扩散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L-半胱氨酸辅助溶液相方法合成二硫化钼-碳纳米颗粒复合物,并利用扫描电子电镜对复合物的形貌进行表征.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颗粒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扑热息痛的灵敏检测,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扑热息痛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μmol/L,检出限为0.01μmol/L.而且,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实际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检测.该传感器具有选择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Ni(OH)2与VS2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H)2与VS2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最高可达到4021F/g,且在电流密度为5A/g下进行500次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醇水混合液为底液,分别以盐(NaCl,Na_2SO_4),碱(NaOH,KOH)和酸(H_2SO_4,HClO_4)为支持电解质时,对硝基甲苯在Cu,Ag,Pt,Pb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循环伏安行为,从而选择出以Cu电极,H_2SO_4为支持电解质作为较理想的体系.对于该体系,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浓度、扫描速度、搅拌强度与峰电流、峰电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峰电势大约在(-0.5V,vs.SCE)处,且其还原与扩散有关;采用恒电压稳态极化法,测出稳态极化曲线,得到电势与ln((Id-I)/I)(I:电流,I_d:极限电流)成线性关系.从而确认该体系中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电极过程为动力学和扩散混合控制过程;初步确认Ti~(4+)/Ti~(3+)电对对于对硝基甲苯在该体系中电化学还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在硝基苯的苯环上的不同位置接入不同的自由基后,对于硝基的电化学还原的影响,表明在苯环上接入吸电子基后,有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而接入供电性基因后则不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特别是在硝基的邻位和对位上接入时,这种效应特别明显.讨论了p~H值对于对硝基甲苯电化学还原的影响,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p~H值较低时,有利于它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合成的巯基试剂2-氨基-5-巯基-[1,3,4]三氮唑在金电极表面进行了首次自组装,用电化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组装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多巴胺在该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自组装膜能有效促进多巴胺在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表现为-二电子传递的准可逆行为,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为0.1049cm/s.该自组装膜电极用于多巴胺注射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The polyaniline co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ANI/CNTs)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nent of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ourier transf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N2 adsorption BET.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cyclic voltammogram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The results sho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