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科技信息》2009,(25):121-121,179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和革命经验,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农村为重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同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这些特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与苏俄革命不同,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自井冈山斗争以来,这一道路经历了一个开创、发展的过程。它的形成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坚持,才有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这一胜利,实际上也是对这一道路科学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具体情况和革命经验,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阐述了遵义会议之前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过程,以及遵义会议之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拓展。指出党在探索和拓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程中,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中国特色"几个闪光的大字。坚持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开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我国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大概可以分为:提出了领导权思想,又提出了领导权理论;逐步掌握了实际斗争中的部分领导权,到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全部领导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以及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只是登上了政治历史的舞台,仅起到了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的作用,并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而八一南昌起义则完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此后的中国革命无论从革命目标还是革命对象来考察,都符合划分新的历史时期的界定标准。因此,八一南昌起义应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地阐述了农民问题,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大革命时期是这一理论提出并开始形成的阶段。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9.
七十三年前 ,毛泽东同志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转兵罗霄山脉中段 ,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此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井冈山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石。而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里 ,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起来的井冈山精神 ,成为中国人民永葆革命青春的精神支柱 ,并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灵魂。井冈山精神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如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 ;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指导我们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将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会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导致资本主义,它将把中国引向何处?这是国内外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和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就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改善工作,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一个能够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的大党,中共中央及时抓住中日战争进入持阶段后的有利时机,开展了学习运动。学习运动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达州市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孕育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达州人民开展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君宇是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高君宇对当时中国正在发生的民主革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等方面的论析,对于当时还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极具有前瞻性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先后发动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开创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这三大起义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并促成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助。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些又是同一领导人。三大起义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先是胜利而后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各自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尉英 《科技信息》2006,(5):283-284
大革命时期,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二大”开始了对社会各阶级的整体分析初步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动力;“三大”前后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析取得重大进展,指出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四大”前后集中分析了无产阶级和农民,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五大”前后对农民的分析取得重大突破,指出了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 2 0 -30年代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创业实践中 ,不仅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新模式 ,点燃了燃遍神州大地的星星之火 ;而且培育和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体现我党性质和宗旨 ,闪烁着时代光芒的革命创业精神——井冈山精神 ,开凿了中国革命创业精神成长历程中的最初源头。那么这一精神丰碑是如何构建耸立起来的 ?这是我们在探讨井冈山精神之于新时期创业精神前 ,必须首先予以阐明的问题 ,本文即试图从新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的孕育和生成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一、…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无论在中国和外国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在中国上地上掀起的规模空前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遭到失败。在中国革命处于逆境,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之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他果断地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毛泽东决定引兵“上山”,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际认真分析思考而…  相似文献   

19.
从一条思考题谈起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八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提出这样一条思考题:“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笔者认为这一思考题不妥,它会使人们怀疑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武装夺取政权得出的新结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只对这一理论的形成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