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在(max, )上建立的DEDS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数学线性模型和描述闭环线性模型系统行为的递归方程组(称为原始系列)及对偶系列,对DEDS行为的周期性与谱射影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其递归方程组的解,从而确定DEDS的系统矩阵具有周期性稳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开关电容(SC)网络中电容支路的含有受控源的Z域模型,把时变的SC网络转化为Z域的线性时不变网络,把线性时不变网络的回路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推广到SC网络的Z域分析。  相似文献   

3.
DEDS的不可简约系统矩阵的数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在极大代数上建立的DEDS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数学线性模型,导出描述闭环线性模型系统行为的递归方程组,给出递归方程组的数学结果,从而得到DEDS稳态行为的代数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4.
主要是计算域WⅢ 的Bergman核函数的显式表达式 .WⅢ ={W2 ∈C ,(W1 ,Z) ∈YⅢ(q) :|W2 |2P <(1 -X) 3det(I Z Z) } .其中YⅢ ={ (W1 ,Z) ||W1 |2K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输入受限的线性离散时滞系统,提出一种在线求解局部控制器的有限时域预测控制方法,使得系统的吸引域扩大,而且在终端约束集内控制器基于记忆状态反馈,这样能保证系统状态平稳、快速的趋向原点。最后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给出了主要结果,并且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设A是代数,φ是A到自身的线性映射,如果对任意的S,T∈A且ST=Z,都有φ(ST)=φ(S)φ(T)成立,则称φ在Z处可乘.本文主要证明以下结果:设H是复数域上的无限维Hilbert空间,φ是Β(H)到自身强算子拓扑连续的线性满射,若φ在恒等算子I处可乘,则φ是空间自同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 Z 变换方法对有限长脉冲序列 h(n)的频谱 H(e~■)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有限长脉冲序列的频谱具有线性相位特性的一般性条件,即共轭偶对称h(n)=h°(N—1—n)与共轭奇对称 h(n)=-h(N—1—n)。这一分析结果,不仅把有限长脉冲序列的频谱的线性相位条件由实序列域拓宽至复片列域,而且也为我们在复序列域内研究有限长实序列,特别是有限长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频谱特性,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线性相位二维递归数字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是以 S 域一维(1-D)贝塞尔函数为原型的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通过一维 S 域至二维 Z 域的双线性变换,实现线性相位二维递归数字滤波器.所实现的二维数字滤波器不仅保持贝塞尔滤波器通带内相位线性、阻带内相位近似线性的优点,而且能利用一维至二维的双线性变换压缩过渡带,使过渡带变得陡峭、阻带衰减增加.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法,利用低阶的线性相位递归数字滤波器组,即可实现高性能的二维分析与综合数字滤波器组,完成图象的子带分割与重建功能.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技术将周期强迫复域Duffing系统表达为T-S模糊模型,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方法,设计出一个新的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周期强迫复域Duffing系统的混沌时间轨迹到其零平衡点,且控制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0.
设R是环,Z是整数环,F是除环或域.讨论了Mn(R)与R的理想、主理想和极大理想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Mn(Z)和Mn(F)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用基本开关电容(SC)电路的Z域传输导纳,建立有源开关电容滤波器(SCF)等效Z域模型的方法。归纳出直接由有源SCF画出信号流图的规则。基于获得的信号流图,用Mason公式分析了几个实例。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信号流图法,可非常方便地求得有源SCF的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配方原理将双二次函数分解为Z域信号流图(SFG),进而设计开关电容滤波器(SCF)。所设计的SCF对杂散电容是不敏感的。用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 Z 域的电压控制电荷源(VCQS)得出任意开关电容网络(SCN)的 Z 域等效电路,在对应的信号流图上实行全数码运算,即可十分方便地求出其传递函数.对两个实例进行了分析,事实证明该法简便、有效、速度快.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类新型无源开关电容网络——对称开关电容网络(SSCN);设计了构成 SSCN 的4种基本元件:证明了模拟网络 S 域的定律、定理和分析方法等完全适用于 SSCN 的 Z 域分析。重点论述了由4种基本元件构成的SSCN 一端口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MATLAB的特点,并将MATLAB引入到线性移不变系统的z域分析,通过求解两个问题,详述了如何运用MATLAB的LSI对象和符号运算功能分析离散系统的有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和运算结果,同时运用图形分析功能,将结果用可视化图形表示出来,结果表明MATLAB的应用使离散系统分析计算得到了简化,结果得到直观可视化效果,是离散系统分析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attempt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for a different approach for determination of ring resonator transmittance with the help of delay lin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Totally Coded Method ( TCM ). A generalized approach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nsfer function in Z-domain of optical waveguide based ring resonator is introduced. Delay lin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develop the signal flow graph of different ring resonator architectures, and a rule is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its overall transmittance. The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filter can be directly estimated from the frequency response plot. A waveguide based double ring resonator(DRR)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and its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7.
结合冲击滤波器和Perona-Malik(P-M)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去噪模型,在增强图像细节的同时,能够抑制噪声的放大和过冲现象,同时给出的扩散函数可以使模型达到更好的图像去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模型进行去噪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标准方面均优于P-M模型、CLMC模型以及传统的模型,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殷素雅  唐泉  张新东 《山东科学》2020,33(4):124-130
结合冲击滤波器和Perona-Malik(P-M)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去噪模型,在增强图像细节的同时,能够抑制噪声的放大和过冲现象,同时给出的扩散函数可以使模型达到更好的图像去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模型进行去噪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标准方面均优于P-M模型、CLMC模型以及传统的模型,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一类静态非线性增益具有原点对称特性的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提出一种稳态与动态辨识相结合的集成辨识方法。方法利用稳态信息获取稳态模型的强一致性估计,并通过稳态模型获得非线性增益的估计,再利用动态信息辨识获取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双线性系统未知参数的一致性估计。结果获得一类M 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集成辨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集成辨识方法可用于解决一类MISO双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0.
硬脆岩的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适合于硬脆岩的流变模型,通过对Bingham体中的线性粘滞体进行修正,使其粘滞系数转换为时间、应力的衰减函数,将修正的Bingham体与六元件线性粘弹性流变模型组合得到可反映加速蠕变的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并采用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左岸边坡砂板岩的蠕变试验曲线对所建立的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时,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得比较理想,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