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机器人冲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并端到你的身边来,这在科幻影视中是最平常不过的场景,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要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德国研究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才让机器人学会冲咖啡。有关专家表示,这是家用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对于普通人来说,去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然而,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未来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将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km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3.
川剧中有一个绝活叫做"变脸",一个演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变出数种面具。事实上,人类现在要想变脸需要十分复杂的手术,若没有特别需要人们是不会去变脸的。然而,机器人要变脸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因为机器人的面部可以用一些电子元件来进行控制,瞬间就可以  相似文献   

4.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9,(10):32-33
卡通电影<杰森一家>中的机器女佣"罗茜"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但她的烹饪功夫十分了得,清洁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而现实中的家用机器人可没有那样乖巧.如果你把手放在本田公司制造的实验智能机器人"阿西莫"或丰田公司制造的"伙伴"机器人手上,那么它们就会问候客人、端上饮料,甚至演奏乐器来娱乐客人.然而,你能买到的家用机器人仍然只能用于某一种工作.不过,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至少可以把它们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在高楼林立、道路复杂的现代都市里,人们要是不会阅读,连出门都会很难.同样,机器人要完全不需要人们的帮助,自主地按照人们的要求在都市里完成各种任务,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最近,一个联合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教会了机器人一些简单的阅读能力,让它在都市中可以识别多种路标和招牌,自主地在户外活动,成为一款"自由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川剧中有一个绝活叫作"变脸",一个演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变出数种面具。事实上,人类现在想变脸需要十分复杂的手术,若没有特别需要,人们是不会去变脸的。然而机器人要变脸就显得十分简单了,因为机器人的面部可以用一些电子元件来进行控制,瞬间就可以变出不同的面部。最近,日本已经开发出这样的变脸机器人,希望将来能用于侦探、军事、国防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日本制成会弹跳的机器人腿日本冲电气公司研究人员近日模仿生物肌肉的功能制成了会弹跳的机器人腿。这种新型机器人腿长54厘米,宽8厘米,厚度与宽度差不多,弯曲膝盖后可以跳至离地3.1厘米高。这种机器人腿模仿人类的生物关节和肌肉功能,由弹簧和微型发动机制成,安装在机器人身上,无需复杂的控制系统。据介绍,此前会跳的机器人,需要在内部安装计算机来计算庞大的数据,才能控制好弹跳的姿势。冲电气公司开发的仿生机器人腿则简单实用多了。女性空调房里要穿丝袜夏天,女性都爱光脚穿凉鞋,在冷气充足的办公室里一待就是一天。而回到家里,常常也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打机器人能"自疗" 中国的月球人项目最具前瞻性:不急于开发能完成简单任务的机器人,而是着眼于未来月球基地的一系列工作开发多种仿生机器人.  相似文献   

9.
<正>与那些只能完成端茶递水、清洁打扫等简单动作的家庭机器人相比,Fedor人形超级机器人可以说是强大到没有朋友。这款机器人是由俄罗斯科学家研发的,外形与人类相似,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攀爬、跌倒后站立、匍匐前进等相对复杂的动作,同时还能够利用工具完成一些基本的建造任务。不久前,俄罗斯媒体还曝光了Fedor超级机器人自己驾车出行的视频,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传奇故事中,国家元首、将军、恐怖分子领袖等某些特殊人物都有替身,进行一些礼仪性的活动。我们普通人也曾幻想有一个替身帮我们去上班、开会或上学。现在,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和美国的一个初中生阿希姆·纳斯利用高科技实现了这个梦想,他们都拥有一个机器人替身。机器人代替患病孩子上学对健康孩子而言,去学校上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那些因病需长期住院治疗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空想。阿希姆·纳斯是一名因患严重皮疹而长期住院的孩子,但幸运的是,他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的机器人“替身”来上课。对他而言,课堂“近…  相似文献   

11.
在高楼林立、道路复杂的现代都市里,人们要是不会阅读,连出门都会很难。同样,机器人要完全不需要人们的帮助,自主地按照人们的要求在都市里完成各种任务,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最近,一个联合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教会了机器人一些简单的阅读能力,让它在都市中可以识别多种路标和招牌,自主地在户外活动,成为一款"自由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咖啡 平均一杯过滤的黑咖啡会释放125g二氧化碳,其中2/3来自于咖啡本身,剩下的大部分来自于酿造的过程,不过,假若你选择速溶咖啡,其每杯释放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为大约80g.但即使如此,每天6杯咖啡的生活习惯依然会使一个人在一年喝掉的咖啡中释放175kg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晶球     
<正>故事中的主人公曾经从地下挖掘出一个来自外星智慧文明的"晶球",原来里面蕴藏着来自外星的无穷知识,但晶球已经被他弄碎,资料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人找上了主人公,希望借助他的记忆,加上外星知识中获得的手段,去抢救外星晶球,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她们不喜欢我冲的咖啡。我的这两位意外到来的访客一直文雅地呷着咖啡,但我瞧得出来,这是决心战胜了本能反射。然而,咖啡让她们说起了正题。  相似文献   

14.
紫薇 《科学之友》2013,(5):22-25
拦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只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而是全身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来完成。一般玩的空竹约200~300 g,也有人为了练劲儿而把空竹做得比较大,从1kg到几千克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骗、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而且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  相似文献   

15.
从电视新闻、报纸杂志中,我们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关于智能仿真技术应用--机器人的报道.大家对机器人的理解往往是其体积过于庞大、行动过于笨拙,这是由于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机械传感器和反应模块不灵敏引起的,而指挥机器人动作的"大脑"--信息处理器无法及时判断、处理有关信息也是造成机器人行动笨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更体现出传统机器人在设计上的缺陷和在技术上的不成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世界各国科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生理及其运动的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老师容易被孩子接受 师道尊严是古今中外的学校都十分推崇的,然而孩子们害怕的就是老师那副威严的面孔.而那些机器人老师的外表看上去不但不威严,反而十分搞笑,这样十分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韩国首批正式上岗的机器人名为"英键",已经在韩国东南部的大邱市的21所小学上岗.  相似文献   

17.
90%以上"夜猫子"熬夜时会选择喝咖啡提神,殊不知这可能带来很大的健康问题。大量饮用咖啡会造成代谢速度加快,消耗身体能量,常喝咖啡只会暂时"欺骗"身体,使你进入一个疲劳——短暂清醒——更疲劳的恶性循环。大量的咖啡因会麻痹你的神经系统,造成内分泌紊乱,让本来就缺乏规律的生活雪上加霜。咖啡因的确会让人精神振奋,不过,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咖啡因对提升工作效率不见得有效,  相似文献   

18.
何京 《科学之友》2003,(12):30-31
明日的无线生活对于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来说,这一天又是一个繁忙的工作日。一大早他就需要写完一个报告,然后确定一些订单,给技术部门打电话,并回复几十封邮件。不过对他来说这仍然是愉快的一天。虽然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但这一切都是他坐在广场的露天咖啡店里,用笔记本电脑通过因特网完成的。我们的主人公因为厌倦了城市  相似文献   

19.
科幻小说中的自主机器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它们太笨重,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家庭(对那些机器人“发烧友”来说是例外),而且只能承担工业中最简单的重复性任务。然而,由于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变得更为廉价,难度最大的一些领域中的主要开发项目取得了进展。“机器人将更加常见。”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专家Takeo Kanade说。  相似文献   

20.
栾习芹 《科学之友》2007,(15):18-19
多腿机器人的排雷实验 发现和摧毁地雷的最好方式是探知它,可是探雷不仅困难,而且危险.如果让机器人来完成这项工作,那就简单多了.因为机器人可以像一只蜈蚣,有无数条腿,而且每条腿都是一个探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